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压力大,易拉稀”的机制找到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19 17:44
标题: “压力大,易拉稀”的机制找到了!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2-6-19 09:48 编辑

“压力大,易拉稀”的机制找到了!压力使肠杆菌飙升万倍,破坏回肠功能屏障,引发肠炎!

想必很多人在大型考试前都有过这种经历:好紧张,想去WC……厕所里更是人满为患,每一个蹲位都有人在尽情的舒缓着自己的“身心”。

这种奇葩的现象大多是归因于考试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使得你的身体产生了“战逃反应”。所谓战逃反应,是指当我们遇到一些自己认为具有威胁性的事情时(比如考试),身体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来准备好战斗或者是逃跑:例如交感神经兴奋,结肠收缩,肾脏产尿增加等等。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压力是如何导致人类“城门失守、一泻千里”。一个叫 T. P. Almy 的科学家在这方面就做过一个十(sang)分(xin)新(bing)颖(kuang)的实验。他告诉一些被插着结肠镜的人:他们被查出有结肠癌,然后暗地里观察这些人结肠的变化。

结果在镜头下,这些人的结肠开始了“翻江倒海”的蠕动。说明紧张的环境确实会导致结肠收缩增加,肠道痉挛频率上升,从而较易产生腹泻。

对于正常人来讲,这种压力伴随的腹泻是短暂的,压力撤走症状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然而,有一类人却要忍受反复的腹泻和腹痛,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更可怕的是,这种煎熬可能伴随一生。

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炎症性肠病(IBD)患者。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特征是肠道炎症、组织损伤、腹痛、频繁/持续性腹泻、体重减轻、直肠出血、疲劳等。其最早先发现于西方发达国家。

然而近年来,不合理饮食、作息习惯导致我国的IBD病患人数不断提升,据一项研究估计,到2025年,中国的IBD患者将达到150万人。

那么,IBD的发生会与患者感受到的压力有关吗?

近期,一项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揭示了心理压力与克罗恩病发作之间的可能性关联。研究者发现,心理压力会导致回肠功能屏障破坏,同时导致肠杆菌科占比加大,引发肠炎。

先天免疫的关键是肠道上皮细胞的保护屏障。当我们的先天免疫系统正常运作时,它可以防止有害细菌在我们体内定植,但当免疫细胞功能不正常,上皮细胞壁就会分解,从而使与克罗恩病相关的微生物侵入肠道并引发症状发作。


为研究压力对微生物组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急性心理压力的小鼠模型。在压力释放后,用rRNA测序分析回肠、盲肠和结肠中的微生物组,并将其与对照组比较。


发现心理压力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种群发生巨大变化:肠杆菌科占所有肠道微生物群的比例加大,在回肠中最为明显,占80%以上;并且,小鼠回肠中的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19 17:47
那么,IBD的发生会与患者感受到的压力有关吗?

近期,一项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揭示了心理压力与克罗恩病发作之间的可能性关联。研究者发现,心理压力会导致回肠功能屏障破坏,同时导致肠杆菌科占比加大,引发肠炎。

先天免疫的关键是肠道上皮细胞的保护屏障。当我们的先天免疫系统正常运作时,它可以防止有害细菌在我们体内定植,但当免疫细胞功能不正常,上皮细胞壁就会分解,从而使与克罗恩病相关的微生物侵入肠道并引发症状发作。


为研究压力对微生物组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急性心理压力的小鼠模型。在压力释放后,用rRNA测序分析回肠、盲肠和结肠中的微生物组,并将其与对照组比较。


发现心理压力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种群发生巨大变化:肠杆菌科占所有肠道微生物群的比例加大,在回肠中最为明显,占80%以上;并且,小鼠回肠中的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
那么,在心理压力引起的回肠中肠杆菌的急剧扩张的情况下,CD相关的病原体会作何反应呢?


对此,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定植到小鼠模型中,然后施加一晚的压力。发现大肠杆菌定植的数量与压力前相比显著升高了4-5个数量级。随后,研究者令大肠杆菌定植小鼠遭受每周反复发作的急性心理压力下1个月,结果显示反复暴露于压力会逐渐削弱宿主对大肠杆菌的控制。

众所周知,大肠杆菌定植和心理压力都有可能加剧结肠炎,研究者分析了炎症细胞因子和组织响应压力的屏障功能,发现心理压力导致回肠功能屏障破坏,而大肠杆菌的存在加剧了这种破坏。

IL-22是维持回肠粘膜屏障完整性所必需的细胞因子,研究者推断压力可能会在大肠杆菌等侵入性细菌存在的情况下减弱IL-22 保护性反应。

因此,研究者用 IL-22-Fc治疗大肠杆菌定植小鼠,并使小鼠遭受压力,检测定植大肠杆菌的数量。惊喜的是,与对照组相比, IL-22-Fc 治疗的小鼠回肠中的大肠杆菌生长明显减弱。这提示外源补充 IL-22可纠正压力引起的粘膜免疫损伤并防止肠道菌群失调。

讲到这里,广大的社畜同僚们,压力的又一伤害实锤了——会损害我们肠道屏障的保护性免疫,从而易患肠炎!但是换个角度想,通过缓解压力,我们也许可以预防或者减轻IBD症状。

近日,一篇发表在IBD的研究表明,使用抗抑郁药对UC和CD患者的病程有益,特别是在 IBD 发病前未使用抗抑郁药的患者中。

与不使用抗抑郁药的患者相比,使用抗抑郁药的患者IBD复发率显着降低。同时,与UC患者相比,抗抑郁治疗在CD患者中更有效。并且,无论采用单一抗抑郁疗法还是多种疗法混合使用,都能对IBD病程产生有利影响。

目前仍缺乏大型的临床实验得以验证,我们也不清楚哪一类或哪一种药物对IBD疗效最佳。但是,有一个真相已经浮出了水面——心理健康,真的会影响我们的肠道!

所以,在这个疯狂内卷的时代,你的肠道准备好了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20 16:27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联。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反复发作,会损害我们肠道屏障的保护性免疫,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20 16:38
    心与小肠相表里是最难理解的!心火下延最难解释,可能破解了。可能泌尿道粘膜也未能幸免,引起尿道刺激症状?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20 16:42
       吓的屁滚尿流!!!都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惹的祸!!!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20 17:27
炎症性肠病可表现为"压力大,易拉稀"。但压力大易拉稀不仅仅可见于炎症性肠病,亦可见于肠易激综合征。前者肠镜检查有溃疡等病变,后者肠镜检查通常无明显异常病变。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20 17:29
这篇文章,我想到的是"肝气郁结,横逆犯脾"。李先生想到的,则是"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下延″。可见集思能够广益。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20 17:30
西医在生理与病理学方面,也有整体观念,并且也强调整体观念。相对来说,西医的生理病理学,更强调本质层面、微观层面、强调从自身的客观存在去研究规律;而中医的生理病理学(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与证候),则偏重于现象层面、宏观层面、偏重于哲学思辨与推导的方法去研究规律。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22-6-25 20:28
学习了,受益匪浅!两位先生各从一个角度用中西医学的观点解释了“压力大,易拉稀”的机理,对诊治这种特异性的腹泻开拓了新的思路。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27 10:02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2-6-27 02:03 编辑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22-6-25 12:28
学习了,受益匪浅!两位先生各从一个角度用中西医学的观点解释了“压力大,易拉稀”的机理,对诊治这种特异 ...
两位先生各从一个角度用中西医学的观点解释了“压力大,易拉稀”的机理,对诊治这种特异性的腹泻开拓了新的思路。

一一从治疗的角度讲,除了从初发的病理过程或状态(肝气郁结、心火下延)进行治疗干预,还可以从腹泻本身的病理过程或状态入手,进行治疗干预,如"利小便以实大便"。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27 10:02
利小便以实大便”理法方药初探
王勇
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     636150
“利小便以实大便”,是临床辩治湿泄的常见治法之一,源于《伤寒杂病论》,后世多有发挥,临床有验,也是中医界有争议的话题。笔者从理法方药上初探如下。
1、利小便以实大便病理着眼于湿
利小便以实大便法,即利湿分别清浊法。湿邪作为泄泻的病因,首先由《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湿胜则濡泻”,《难经》中亦有叙述。唐代王冰注曰:“湿胜则内攻于脾胃,脾胃受湿,则水谷不分,水谷相合,故大肠传道而注泻也。以湿内盛而泻,故谓之濡泻”。朱丹溪开始将湿作为泄泻的主要病因。《丹溪治法心要·泄泻·第二十二》:“有湿、有气虚、有水、有痰、有积,世俗类用涩药治痢与泄,若积久而虚者,或可行之,而初得者,必变他证,为祸不少,殊不知多因于湿”。《平治荟粹》谓:“泄泻者,水湿所为也……得此症者,或因于内伤,或感于外邪,皆能动乎脾湿”。又谓:“夫泄有五:飱泄者……湿兼风也,溏泄者……湿兼热也,骛泄者……湿兼寒也,濡泄者……水湿自胜也,滑泄者……湿气脱也。”《医学入门》谓:“凡泻皆兼湿。”李中梓将湿作为泄泻的主要病因,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加以深化和完善,具体阐明泄泻、湿、脾土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泄泻病机理为:“湿胜则濡泄”,解释到“土强制水,湿邪不干,肠胃自固,土虚湿胜,濡泄到今”。《医宗必读·泄泻》:“无湿则不泄,故曰湿多成五泄”。清代尤怡《金匮翼》说:“湿泻,一名濡泄。其脉濡细,其症泄水,虚滑肠呜,身重腹不痛。由脾胃有湿,则水谷不化,清浊不分,久而潮湿,或运气湿土司令之时,多有此疾。”进一步说明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湿,所以湿气偏胜,最易损伤脾胃阳气,使气机升降失常,脾不能升清,运化水谷精微,导致水谷混杂而下,则成濡泻之证。
2、张仲景开“利小便以实大便”法则之先河
仲景《伤寒论》下利的治法中,用排除法推出利小便止利下的辩论施治法则。《伤寒证》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下159条指出:“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小便。”宋代成无己注曰:“理中丸,脾胃虚寒下利者,服之愈。此以下焦虚,故与之,其利益甚。……此利由下焦不约,与赤石脂禹余粮汤以涩洞泄。下焦主分清浊,下利者,水谷不分也。若服涩剂,而利不止,当利小便,以分其气。”仲景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指出:“下利气者,当利小便。”经方家胡希恕解释到:本条说明攻下之后下利不止而病在下焦者,有两种情况,一是大肠滑而不收,用收涩的赤石脂禹余粮汤治之,另一种是病在前阴,小便不利,水谷不别,应利小便以实大便。“下利气”即下利同时排出大量矢气,此病多由水谷不别所致,当利其小便,分清别浊即愈。若真正虚寒者,当以湿药收敛温中。仲景此论中明示其治法。
后世医家遵仲景之旨,在“利小便以实大便”治法上多有发挥。朱丹溪谓:“泄泻……多因于湿,惟分利小水,最为上策。”张景岳谓:“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又谓:“泄泻之病,多见小水不利,水谷分则泻自止,故曰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利湿,即利小便之意,利尿可止泻。
《医学入门》谓:“凡泻皆兼湿,初宜分理中焦,渗利下焦,……”。《医宗必读》治泄有九法,首法为“淡渗,使湿从小便而去。”可见用淡渗利湿法以制濡泄是从因论治法。
3、利小便以实大便方药举隅
仲景提出利小便以实大便法则,虽未明示方药,参究《伤寒杂病论》,可从《少阴篇》治下利用猪苓汤,是淡渗利湿而不伤阴的开示。还可从《霍乱》用五苓散处悟入。当代经方家黄煌认为: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是一张调节人体水液分布异常的方剂。临床常将五苓散用于以下疾病。一是以腹泻、大便稀溏为表现的疾病,如夏秋季的肠炎,包括小儿的腹泻都常常用到。这类疾病往往表现为水样的泄泻,次频无度,甚至空洞无物。多伴有肠呜漉漉、小便不利、渴欲饮水,久用抗生素而不见效。此类腹泻,前人谓之“洞泄”,五苓散是针对这类泄泻的特效方。……《伤寒论》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渴、烦,小便不利,五苓散主之”。“本以下之”。即暗含泄泻之义。五苓散治利,其机理是利小便以实大便。近代医家还多崇《医学三字经》“湿气胜、五泻成。胃苓散、厥功宏。”全方利水消食,适用于湿泻者。《苏沈良方》载,宋欧阳修,患泻不止,遍请国手,多方医治无效。后以车前子一味,碾成细末,每服6g,扰在粥中,服下,只服一剂,腹泻痊愈。车前子研末粥中有深意。明代赵学敏之分水丹,即车前子、白术相配。明末罗国纲,又在方中加萆解一味,俱为治水泻之效方。笔者临术30年,屡用五苓散,或胃苓汤加土茯苓、车前子、治疗湿泄取效。实践证明,利小便以实大便治湿泄是有效的治法之一。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27 10:03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C0%FB%D0%A1%B1%E3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27 10:05
利小便以实大便,具体的现代医学机理李先生有较深入的研究,可以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28 08:14
     仅仅是推测:五苓散对于水电解质紊乱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于渗透压调定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伤寒论现代解读》中,已经做了详细论证,可以把第三间隙积液吸收到血液循环中,达到增加小便的目的,同时大便干燥。胃肠道属于第三间隙。中医里理论中出汗、泄泻、小便难三者息息相关,大量出汗、利小便引起大便干燥;泄泻引起小便少;大量出汗引起小便少。在温病条辨中还有一种情况,大便不通,既不能用泻下,也不能发汗,更不能利小便,用麦地三黄汤,还有一个增液汤治疗大便干燥,很难解释。
       许多中药方剂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西医理论的机械唯物论、形式逻辑很难解释清楚。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28 08:24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6-28 00:26 编辑

          中医理论中肾主水,肾与膀胱相表里,没用输尿管,肾与膀胱相表里却不能直接相通。膀胱里面的尿是由“小肠”渗泌过去的。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下移引起的是“西医的尿道刺激症状、尿急尿频尿痛”!小肠分清别浊,把精微吸收到经脉中,输布全身,糟粕变成大便,水液经过小肠渗泌到膀胱。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28 09:09
在《伤寒论现代解读》中,已经做了详细论证,可以把第三间隙积液吸收到血液循环中,达到增加小便的目的,同时大便干燥。胃肠道属于第三间隙。中医里理论中出汗、泄泻、小便难三者息息相关,大量出汗、利小便引起大便干燥;泄泻引起小便少;大量出汗引起小便少。

一一如同出汗多可以反射性引起小便少,同理,小便增多,可能会反射性引起肠粘膜细胞分泌粘膜液减少,从而减轻腹泻症状。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22-6-28 09:31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2-6-19 09:47
那么,IBD的发生会与患者感受到的压力有关吗?

近期,一项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揭示了心理 ...

目前仍缺乏大型的临床实验得以验证,我们也不清楚哪一类或哪一种药物对IBD疗效最佳。但是,有一个真相已经浮出了水面——心理健康,真的会影响我们的肠道!



所以,在这个疯狂内卷的时代,你的肠道准备好了吗? 作者:红团团医生LYNN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4929418 出处:bilibili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22-6-28 09:48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人的情绪与肠道细菌,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其实却有着必然的联系。这是现代生理病理学对中医传统理论的一个生动的注解!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28 10:23
“压力大,易拉稀”的机制找到了!压力使肠杆菌飙升万倍,破坏回肠功能屏障,引发肠炎!


一一压力大与肠杆菌异常增生,应当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关联。应当是先有回肠功能障碍,后有病菌"飙升",反过来进一步破坏回肠的生理活动与功能。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22-6-28 10:26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2-6-28 02:28 编辑

所谓战逃反应,是指当我们遇到一些自己认为具有威胁性的事情时(比如考试),身体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来准备好战斗或者是逃跑:例如交感神经兴奋,结肠收缩……

……说明紧张的环境确实会导致结肠收缩增加,肠道痉挛频率上升,从而较易产生腹泻。

……研究者发现,心理压力会导致回肠功能屏障破坏,同时导致肠杆菌科占比加大,引发肠炎。先天免疫的关键是肠道上皮细胞的保护屏障。当我们的先天免疫系统正常运作时,它可以防止有害细菌在我们体内定植,但当免疫细胞功能不正常,上皮细胞壁就会分解,从而使与克罗恩病相关的微生物侵入肠道并引发症状发作。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28 18:04
         吓得屁滚尿流,是立即反应,强烈的精神刺激,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立即引起胃肠道、膀胱平滑肌、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等等一系列反应。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22-6-28 18:12
        还有一个肉苁蓉汤治疗大便干燥,难解释。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www.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