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化”理论是中医重要的病机理论

[复制链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5-9 11:06: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5-9 03:12 编辑

       墨子说,同类可比,异类不比。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说: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在同一个范式内,运用同一类的概念,才能够运用形式逻辑进行类比、推理;如果把不同范式、不同理论系统的概念相互穿帮,讨论就没有意义。“从化”是中医范式内的概念,与西方化学理论中的“化学变化”风马牛不相及也。
        这是中西医结合学派的通病。不懂得异类不比的道理,中医讨论问题,他拿西医概念搅合,中医说“风邪”,萧铁说:风是流动的空气,没有邪!! 讨论没有继续进行的必要,不会有结果。

点评

闭关自守也要引经据典?经典又有那个说融合了呢?呵呵  发表于 2022-5-9 11:59
11
发表于 2022-5-9 08:41:14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2-5-8 10:56
中医说病因使由临床表现反推出来……

一一这里面另外有一层含义,即中医所认为的"病因",很多时候,是 ...
中医说病因使由临床表现反推出来……

一一这里面另外有一层含义,即中医所认为的"病因",很多时候,是"虚拟"的,是一种人为的、主观的认识与结论,而不是实质的、客观层面上的病因。

“反推”本质上就是运用逻辑思维的意思,中西医固然大家都在反推,但根本差别在于,现代思维/方法学视反推的结果为命题的确立而已,关键一在命题的深浅、二在验证。这才是中西医根本分歧的关键所在:中医用个案的成功医治作为验证的根据;西医要通过严格的实验去验证其发生机制。譬如所谓”从化“,没有发生机制的解释,则纯属文字游戏矣。

这里可用高中生物已经讲到的叶绿素作用的例子来说明这中间的分别。中医的思维完全可以推论出绿叶把阳光化为如糖分等的营养,但现代科学不满足于这种表层的解释,而是把整个叶绿素从分子机制的化学反应讲清楚如何化的问题。所以,这根本就是不同层次的认识,用文字游戏的方法是打不败人家的。这也不是什么主观客观、虚拟实质一大堆教条概念能解决的问题。




点评

墨子说,同类可比,异类不比。  发表于 2022-5-9 10:51
10
发表于 2022-5-8 22:06:37 | 只看该作者
同因可因体质异而呈证异,是存在的。所以也,有的是证用的是方也。
中医的因,从来都要是因证而知因,而不西医意义上的原始病因。
9
发表于 2022-5-8 10:56:5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2-5-8 02:41
中医说病因使由临床表现反推出来,西医也一样。痢疾他原在金匮要略当中,是”里急”的意思。到了明清 ...

中医说病因使由临床表现反推出来……

一一这里面另外有一层含义,即中医所认为的"病因",很多时候,是"虚拟"的,是一种人为的、主观的认识与结论,而不是实质的、客观层面上的病因。

点评

“反推”本质上就是运用逻辑思维的意思,中西医固然大家都在反推,但根本差别在于,现代思维/方法学视反推的结果为命题的确立而已,关键一在命题的深浅、二在验证。这才是中西医根本分歧的关键所在:中医用个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5-9 08:41
8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10:4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5-8 03:15 编辑

      中医说病因使由临床表现反推出来,西医也一样。痢疾他原在金匮要略当中,是”下重里急”的意思。到了明清时代成为痢疾。到了欧洲发明显微镜以后,在痢疾病人的脓血便里边发现一种杆菌,把这种杆菌就叫做痢疾杆菌。所以痢疾杆菌是从日常用语里急,然后变成痢疾,最后反推出来的痢疾杆菌 。霍乱、伤寒、糖尿病、高血压等等疾病的名称、病因等,都是从临床表现中的突出症状命名的 。即从临床表现反推出来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08:32: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5-8 00:40 编辑

         故有“以人体质不一,受邪虽一而病变不同”(《医门棒喝·序例》)之结论。
          此结论验之西医,也是正确。同样一个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可以不同;引起同一个疾病又因侵犯的器官不同导致不同的疾病;又有急性发病、亚急性、慢性、隐匿型的不同等等。各种病原体也可以引起相同的病理过程(病理状态的运动或者逻辑连续性),也可以引起相同的病理状态(证)等等,构成了感染病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证候)。体质无异在病机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细菌性痢疾,体质不同,分别引起急性菌痢、慢性菌痢、中毒性菌痢等等临床类型。阿米巴痢疾,体质不同,可以引起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肺脓肿等等。尽管影响因素很多,体质是一个重要因素。阿米巴原虫、痢疾杆菌属于不同种属的病原体,都可以引起同一个病理状态:肠道溃疡性病变,具有相类似的临床表现(证或者证候),只有显微镜发明之后,才能把他们区别开来。新冠病毒可以引起肺炎(邪热壅肺),也可以引起亚急性胃肠道病变(湿温、邪伏膜原);感染具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体质),还可以引起(从瘀化、从毒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以至于死亡。
            在西医内科、外科疾病中,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体质的因素更复杂。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07:53:43 | 只看该作者
      体质这个概念。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不是十分明确。两种情况。第一是先天性的体质。第二个是整体的体质论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基础病,成为体质。
5
发表于 2022-5-7 20:32:43 | 只看该作者
患者体质的差异才是引起病情变化最根本的因素。

一一同病异证,是指相同的病因,不同的病理过程或状态。这里"不同的病理过程或状态",应当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病理过程或状态,与疾病的发展过程(本身)密切相关;其次,是不同的个体,因为体质等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病理过程或状态(病理类型)。
4
发表于 2022-5-7 20:26:07 | 只看该作者
  “从化”理论就是研究病机,研究“证”的变化而不是“病因”的变化。理由有二:一是中医对病因认识的方法是“审证求因”,即“以果推因”的思维方法;二是“证”的辨识,则是以患者的适时症状、体征及相关病史资料为依据予以辨析和判断的。


一一这里把"证"与"病因"并列而立,这是已经将病因从证的概念里剥离出来了,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3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19:12:20 | 只看该作者
       患者体质的差异才是引起病情变化最根本的因素。
      病情可随患者体质而发生种种复杂变化的道理,娴熟地运用这一理论指导临床对病证的分析和治疗用药


        “寒化、从热化、从实化、从虚化、从湿化、从燥化、从瘀化、从风化、从毒化九方面实际上是9大临床类型(证)。即临床上常见的寒、热、实、虚、湿、燥、瘀、风、毒九种证型。
       “从化理论就是研究病机,研究的变化而不是病因的变化。理由有二:一是中医对病因认识的方法是审证求因,即以果推因的思维方法;二是的辨识,则是以患者的适时症状、体征及相关病史资料为依据予以辨析和判断的。
           中医的病因、病机是由“证候”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审证求因反推出来的。所以病因、病机、证(证候)是统一的。
     风邪,是由于“证候”具有“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性。风邪中人引起“风证”例如:太阳中风、内中风等,这是常态,但是有“内风”与“外风”之别。同样一个“外风之邪”,作用于(从)“体湿”之人,则可以化为“风湿”,作用于“寒湿”之人,可以“从化”为“风寒湿痹症”,诸如此类,余类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7 05:33 , Processed in 0.0596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