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南京陈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元气”

[复制链接]
63
发表于 2022-10-27 12:15:00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22-7-29 11:13
这个认识是没有依据的。元气,属于先天之气。
元气、真气与原气是三种不同的气。

看来王锡民呀,缺点元气

点评

完全赞同:王教授缺少原来的地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8 06:06
62
发表于 2022-10-20 07:16: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喻家言 于 2022-10-20 07:27 编辑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22-7-30 09:36
脾胃论把传染病认识成内伤杂病,李东垣的很多认识是有问题的,还是要以《内经》为准。
        王不留行君,王锡民前书后文,自己否定,请教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锡民呀,你的记性越来越差了,是怎么回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王教授对“元气”的认知,确实是前书后文相互矛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6 18:08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22-10-7 04:51:01 | 只看该作者
喻家言 发表于 2022-8-14 08:07
王锡民在本帖第二楼又说:
        “元气、真气与原气是三种不同的气。”
        难道是分 ...

这个王锡民教授,怎么变成哑巴了?
60
发表于 2022-9-25 07:19:56 | 只看该作者
      运用科学方法给中医概念规定一个古今中外、永恒不变的“科学定义”,都是错误的。
       中西医结合也必须按照中医经典理论进行“结合”,不能违背“经典理论的本意”,潜意识的按照西医标准,先入为主,疑邻盗斧式的“修正”中医经典的概念,把自己的错误理解强加于经典,为自己的一药、一论服务!!
59
发表于 2022-9-25 00:03:54 | 只看该作者
元气是指人体细胞中以线料体形式存在的高能物质ATP
58
发表于 2022-9-17 11:58:4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管什么气都是间接认识的规律,如果你用直接认识认识气看不到,你得用间接认识认识气。以象取之就是间接认识。
57
发表于 2022-9-16 19:01: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喻家言 于 2022-9-16 19:16 编辑

         本帖最有发言权的王锡民先生,为什么禁言了?

点评

没有禁言。  发表于 2022-9-17 10:56
56
发表于 2022-8-19 19:13:34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2-8-19 09:46
笔者认为元气、原气、真气三者可以通称,一物而三名,如金匮要略所说的元贞,贞者真也,元贞就是元气真气的合 ...

谢谢赐教!
5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9 17:48:44 | 只看该作者
具体到元气、原气、真气之概念时,在现时代的中医基础理论中,保留并常用的,有元气、正气。元气与原气有较深的渊源,元气所指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又称为先天之气。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达,即人体的能量供应系统。而正气,与真气有较深的渊源。狭义的理解,相当于免疫系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广义的理解,应泛指或包括机体一切抗病与修复的生理能力。

以上只是个人的认识,仅供大家讨论参考。

点评

认为的得可以操作,你认为的气怎么操作运用?  发表于 2022-9-17 11:56
54
 楼主| 发表于 2022-8-19 17:46:11 | 只看该作者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22-8-19 08:57
什么是“元气”?
“元气”基本含义:“真气又名元气”(《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故中医文献 ...

笔者认为元气、原气、真气三者可以通称,一物而三名,如金匮要略所说的元贞,贞者真也,元贞就是元气真气的合称。
附:《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若五脏元贞通畅,人即安和”,“腠者,是三焦通会元贞之处”,贞者真也,此处的元贞,应是指的元气真气,并将二者合称为元贞。
以上只是个浅薄之见,恭请陈总版主指正!


一一罗先生客气了。

讨论中医诸概念时,有几点应遵循。其一是应遵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概念不是纯粹的理念的存在,而是意识对某种客观存在的概括与反映。具体在中医领域,在脏腑经络精气血领域,应当有着具体的生理内涵,对应着某种具体的生理活动过程或功能。关于这一点,千总也和我持有相同的看法。

其次,如李先生(中西医融合观)所言,理论应当与实践紧密结合,能够正确概括客观存在,有效指导实践的概念,会保留传承下来。有一些概念,缺乏指导实践的作用与意义,就会被渐渐淡化,乃至淘汰出局。

个人认为,在讨论梳理中医基础理论诸概念时,上述二条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5 00:02 , Processed in 0.09481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