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用“创新”毁掉了中医
[但是在近现代的西方文化环境里,中医就开始面临着诸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例如:
1、中医在异质的文化环境里,缺少支撑其合理性存在和认识正当性的中国固有文化背景;
2、受西化教育的影响,中医队伍普遍西化,导致整体疗效水平下降;
3、西化的中医院校教育培养不出合格的中医学生,而民间中医又被相关的法规所扼杀,导致中医队伍的数量严重萎缩,临床阵地丧失。
4、不受那些具有西化意识民众的信任,中医失去了一部分受众群体。
失去了中国固有文化的支撑,我们在唯科学主义时代精神的主导下,按着西医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已经塑造不出一支德艺双馨的中医家队伍了,这导致中医队伍的整体疗效水平下降,中医队伍和医疗阵地日益萎缩。]
怎么办?
必须改变"近现代的西方文化环境",从小学开始,增加"四书五经"科目,初中增加<内经>与<伤寒论>,大学开设<本草纲目>,金元四大家学说,温病学说,"名家医案"等.这样,全社会才能够为中医的生存创造出"中国固有文化的支撑".这个"中医战略';的实现从2008年开始,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并且,中国的教育必须彻底改变,从教材,师资培养,教学设备都需要回到清朝以前的状态,才可能为中医的生存创造出"中国固有文化的支撑".甚至于,只有中国回复到明朝时期中国固有文化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才能够真正继承中医,并让中医在继承的基础上,按照中医固有的发展方向前进.
中医对科学主义的批判是正确的,对中西医结合的批评也是正确的,以西方科学及西医为参考系研究中医及中国文化肯定要失败,反之,以中医及中国文化为参考系改造西医及西方文化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二者具有不可通约性.只有找到二者的共同参考系,实现二者的融合,形成新的理论体系,中西医,东西方文化的斗争才能够结束!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 在 2007年12月24日 10:27am 时添加 -=-=-=-=-
我支持相当一部分中医学者按照中医固有的方向继承并发展中医,国家政府给予特定的政策予以支持扶持,因为,中医的博大精深暂时不为人们理解,而且失去了永远都找不回来了.例如师带徒弟的教学方法,舌诊,脉象,辨证施治等.但是,作为"战略",要求全社会为中医的生存创造出"中国固有文化的支撑"则是不现实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