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8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指月医案:浅谈石膏与附子之配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7-4-13 12:5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指月医案:浅谈石膏与附子之配伍

石膏与附子的配伍最早见于越婢加术附汤。很多医生对这个配伍不是很熟悉。我结合一下临床谈谈自己的用药经验,希望大家指正。
      1.用于水肿.石膏的利水作用其实不错.用之每使水湿从二便而出.越婢者,越脾也.宣化水湿使土得安也.得附子则利水湿作用更强.仲圣言,病饮者,以药温之.水湿也同饮邪皆为阴邪,是以可用附子以温之,散之.阳水者,多用石膏.阴水者,多用附子.
      2.用于外科痈肿.此用法直接从日本医家青州得来.青州以越婢加术附汤治疗破伤湿,疗效非凡.我认为无论已溃末溃,皆可用之.
      3.用于肺炎.我最开始是在一老年患者身上用之.以麻杏甘石汤加味,因虑其年高,于方中加少量附子.效果不错,大大缩减了病程.于是后来也用于一些虚弱患者的肺炎治疗.前两个月看了伤寒质难一书,祝氏关于肺病至于心衰地步石膏与附子之用确有妙理,实获我心仪.
      4.用于糖尿病.此种用法可以说是发前人之未发.糖尿病古为消渴,多从阴虚内热辩证.渴者,与石膏之药理相近,但于临床每每见上实而下虚,病人往往有夜尿频多,阳痿等症状.我初临床时对此感到异常棘手,清之则小便更多,温之则上不能受,苦思后决定以此两味相伍,使其温清各有所得.至此疗效不可同日而语.至于上不甚热者,祝氏之温潜一法当有妙用.
      5.用于痛风.对于痛风一病,我习用温病条辩之加减木防己汤主之.每有卓效.但是有时碰到肿痛之处色不红,痛较缓,肿较甚者,用此方后多腹泻数次,其效不显.从越婢加术附汤治水的启示,于此类患者加入附子少量(3到9克,不用先煎),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临床上的病例纯虚纯实的比较少,多是寒热相杂,虚实并存,谈此相伍与应用,医者当于临床举一反三,引以类之.
6
发表于 2007-8-9 20:05:27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指月医案:浅谈石膏与附子之配伍

石羔配附子是药对子。临床常用。经验交流,可贵。
5
发表于 2007-4-16 22:59:19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指月医案:浅谈石膏与附子之配伍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阳性恒升,阴性恒降,非唯人性,物理皆然。举世喜独,而圣人非之,非强非之,天理昭然。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阳主杀而阴主藏,是故,阳升不已而为天,阴降不已而为地,独不知,天地成则痞格具,阴阳离而化机息,君民分而杀斗起。是故圣人作而和阴阳同天地一君民,使妙归于一,至于太和生生不已之境。是故,圣方之治每以两、以五,允而归之,纵而收之,化而成之,形而上之,每使危者平,倾者复,乱者治,出人意料之外。孙版主之言可谓就道有进,于后学有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07:46:51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指月医案:浅谈石膏与附子之配伍

下面引用由白痴2007/04/15 04:58pm 发表的内容:
附子和石膏一般医生不大用,一个清热,一个温阳.认为用了就矛盾了..要不是医圣给出方子,用的人恐怕更少.说实话,这两个用起来很不错.尤其是虚火上泛而引起的阳明经,心经,肝经的热.正是对于实火和虚火夹杂的证形有着 ...
心得之言,非长期临证而阅历深者不能道之!
3
发表于 2007-4-15 16:58:35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指月医案:浅谈石膏与附子之配伍

附子和石膏一般医生不大用,一个清热,一个温阳.认为用了就矛盾了..要不是医圣给出方子,用的人恐怕更少.说实话,这两个用起来很不错.尤其是虚火上泛而引起的阳明经,心经,肝经的热.正是对于实火和虚火夹杂的证形有着很好的疗效.现在人常犯的毛病就是看见火就清,看见寒就温.请大家多思考
2
发表于 2007-4-13 13:26:25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指月医案:浅谈石膏与附子之配伍

二位皆才识过人。
1
发表于 2007-4-13 13:23:10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指月医案:浅谈石膏与附子之配伍

石膏配附子属寒温或温凉搭配.治高热,风水,咳嗽,疹出难透.凡本虚标实,或寒热夹杂,或上热下寒证,出现下列之一者,即可放手运用:
1,肺经蕴热,肾气虚寒.
2,里热炽盛,表虚自汗.
3,风热上受,寒水下搏.
4,肺炎合并心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5 22:53 , Processed in 0.0499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