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1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孙曼之老师的医案特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 12:4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孙曼之老师上本论坛虽然时间不长,但发表了很多医案,"文如其人",他又是一个很务实的人.因此,我写此帖,无非是给孙曼之老师切磋医技,若有不对之处,望孙老师不留情面的批评指正.
首先,孙老师深受朱丹溪,叶天士等大师的影响,一般开方味少量轻.
其次,处方下药,能讲出医理来,医案真实可信度高.
再次,擅长脉诊,望诊,略于问诊.为什么略于问诊?如:"风药用一",第三诊加风药,如果以药侧症,患者应有全身酸重之症."小腹隐痛":小腹必有冷感之症.这些症状,他没有明确指出.
第四,"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书写不太规范.所写医案,其证,其治法没有明确指出,实为遗憾.有些医案太简单,如"桂枝加龙牡汤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为什么用此方,无法从四诊中看出?还如:"指月医案:设高血压病的调治",真的太简略.
10
发表于 2007-7-3 19:15:51 | 只看该作者

评孙曼之老师的医案特色

下面引用由山溪水2007/06/12 09:07pm 发表的内容:
孙曼之教师:
    建议您发表多一些有关于高血压的病历上来,供我们学习好吗
先生关于高血压病案的建议,我认为实质上是中医临证的探讨问题.专病专方的探讨,固然有高效的可能,我个人认为,不无守株待兔之嫌.临证要想速效高效,做到辩证论治才是最根本的保障.
9
发表于 2007-6-12 21:51:47 | 只看该作者

评孙曼之老师的医案特色

引用: 建议您发表多一些有关于高血压的病历上来,供我们学习好吗
     回复:实在对不起,在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面,我确实缺乏成熟的经验,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相互交流一下这些方面的心得体会。
8
发表于 2007-6-12 21:24:30 | 只看该作者

评孙曼之老师的医案特色

[这个贴子最后由孙曼之在 2007/06/12 09:34pm 第 1 次编辑]


     好的,先生的建议很好,我将以后注意解决这个问题。
7
发表于 2007-6-12 21:07:36 | 只看该作者

评孙曼之老师的医案特色

孙曼之教师:
    建议您发表多一些有关于高血压的病历上来,供我们学习好吗
6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12:17:37 | 只看该作者

评孙曼之老师的医案特色

如果您给网友留下讨论的空间,可以在题目上注明.
5
发表于 2007-6-11 13:34:44 | 只看该作者

评孙曼之老师的医案特色

[这个贴子最后由孙曼之在 2007/06/11 01:36pm 第 1 次编辑]

再复夏红光先生:
     再做一点说明:我的医案,确实有对于诊断、用药的理法没有说明的情况,其原因有几个方面,一种情况是应该说明的没有说明,以至于給读者留下悬念,这一类情况都是由于疏忽造成的,以后应该努力避免;另一种情况是有意识不加说明,这一类的主观动机是希望给网友们的讨论留下空间。如最近发在另外一个论坛的“断乳后乳汁不止”案,在那一个论坛引起了比较热烈的讨论,然后有其中的某些网友做出正确的分析,或由我作出说明,这样作的客观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今天也同时发到本论坛,敬请先生指正)。另外,先生所提到的有一些存在这些问题的医案是拈花指月先生的,则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了。至于先生所推荐的那本书,我准备读后再谈一点看法,在这里首先表示感谢。
4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11:54:46 | 只看该作者

评孙曼之老师的医案特色

[这个贴子最后由夏红光在 2007/06/11 00:35pm 第 1 次编辑]

谢谢孙曼之老师的回复,但我必须阐明几点:
第一,写医案的目的就是要让人看得懂,不是写给自己看的,否则不如不写.因此,该说明的就必须说明,不必过于含蓄.
第二,中医一样讲逻辑,在这点上中西医没有差别.你为什么这样治疗?总能在逻辑上讲得明,讲得通.
第三,清代的医案,我也读过,但没有点明方剂,没有写明剂量,始终让人去猜测,这恐怕对中医的发展不利.
第四,<<中医病案规范书写手册>>由王永炎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0年8月出版,望老师去读一下,定有帮助.
以上是否妥当?仅供参考
3
发表于 2007-6-11 08:53:20 | 只看该作者

评孙曼之老师的医案特色

回复夏红光先生:
      感谢先生仔细阅读拙作并提出宝贵意见,关于中医病案的书写格式,我认为中医与西医比较,在诊断方法方面,有这样几点差异:第一,西医的诊断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分析基础之上,因此,阳性体征与阴性体征,都同样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西医的病历前后罗列详尽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中医却不同,中医的诊断只需要疾病的“症候”即阳性体征,而不需要那些不具备“症候”性质的阴性体征。因此,中医的思维、判断方式是跳跃式的,很难以表格方式表达出来,而散文式的、不拘形式的行文方式恰好是中医医案的最佳选择。在这一方面,古代的某些著名医案,如《寓意草》、《谢映楼医案》、《回春堂医案》等,确实是中医医案写作的典范。目前中医界规定的病案书写规范,其实是完全脱离中医特色的,是西医思维方式的产物。我们论坛的病案格式,让人读起来眩晕,也正是同样的原因。第二,中医的思维方式,除了逻辑推理外,还有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在阅读上述这类医案中,在其病理分析中,往往一个形象的比喻,胜过千言万语。如此看来,只有散文才能符合中医思维方式的需要,这也是显而易见的。以上两点原因,是我选择松散的散文方式写作中医医案的根本原因。当然,我的这些尝试不一定都是成功的,对于先生所指出的缺点,今后惟当努力改进。
2
 楼主| 发表于 2007-6-6 11:52:04 | 只看该作者

评孙曼之老师的医案特色

老师,是好是坏,请给一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5 15:50 , Processed in 0.05452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