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从经典到临床
下面引用由zfz3610在 2008/05/31 11:49pm 发表的内容:
发表医案要详细明白,现代不是古代,我们要知情权,对病人负责,对我们负责,也对先生负责. 正如前文所言,中医不难于汤头药性,也不难于经典记诵,而难于将所学知识活用于临床。本文试图探讨这方面的原因。
一 经典理解
中医经典来原于各方面知识,而又高于各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浓缩与结晶,因此,她有着严密的逻缉性和高深的抽象思维性。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完美融合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形而上之学,她研究的是深藏于各种现象之后的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而她的写作方式,一如易经说理,往往采用的是取类比象的办法。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设象以尽之。不明白这一点,读经很可能是断章取义,不知所言。这也是关于中医科学与不科学之争的潜在因素。
二 医外功夫
鉴于中医文化的特殊性,我认为,医外功夫,要远比经典记诵重要的多。没有传统文化的底蕴,没有相当深厚的知识休養,对经典的参透,仅可能是皮毛之识,甚至于屈解。如果说易经是书本之学,那么,中医的历代医家的成功临证,便是一部易的活的演示。
三 医内必读
现代中医教育,注重于理药方法的教学,而疏于医案研读,临证师承,实践技能的应用。以如此高深的学问,而没有周密的育才计划,中医之现状与之不无关系。
四 临证之际
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是中医临证精义所在,但大多数情况下,医家往往是望名投药,套方应诊,首尾不顾,不识进退。临证之际,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记一点,不记其余。
五 神来之笔
学医本为除民疾,中医 西医 南医 北医,但能除疾皆吾师,苟能去病,砭石 CT皆吾术,潜心向医,法从心出莫拘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