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805|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从经典到临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27 00:3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从经典到临床
   中医不难于药性荡头,也不难于经典记诵,而难于活用于临床,本文试以案例剖析的形式,对此作以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中医事业以尽微薄之力。
一  高年癃闭案
张某  男  八十八  形神纳食俱可,高寿之象。近忽病癃,昼日全无,夜则点滴,求为诊治。六脉弦洪搏指,沉取而芤。高年精亏,阴阳俱损,五藏不满而六腑失用,是故疾作。经云,虚者补之,此之谓也。
    熟地  山药  山萸肉  人参  枸杞子  黄芪  白术  升麻  柴胡  枳壳  六剂而愈。
二  中年喘案
某妇  举家业医,三甲、二甲医院工作者,俱有之。药屡投,而疾不止,胸片、CT、磁共振俱示无病,而不动尚可,动则喘憋欲绝,自以为绝症,其家隐瞒而已。邀诊之时声泪俱下,问其死期。察其形体丰腴,神清面泽,六脉弦滑而劲,有余之疾。六腑满不欲实,贵胄子弟,每多膏粮之变。经云,实者泻之。
    葶苈子  甘遂  半夏  白芥子   三剂喘可,复与  半夏  白术  生姜  茯苓  泽泻  六剂痊愈。
三  脱发案
冯某  十八  头皮多发性疖肿至脱发,颜面痤疮满布。神清体健,纳眠俱可,查无实病。此诸阳之属,阳性恒升而恶抑,抑则郁,郁则结,结则腐。经云,火郁发之。
白芷  防风  葛根  黄芩  黄连  白芍  竹叶  灯芯  开水泡饮,七剂而愈。后不甚复作,随饮随效。
四  尿毒症晚期案
张某 女  三十九   透析屡施,而肌酐屡增,尿液日少,气冲攻肋,晕呕不已,出院日,肌酐一千二百一,尿蛋白六克每日,尿量不足四百,病家以无效而自动离院。往诊时,面色枯白,两眼无神,语低声微,牙龈渗血。六脉洪散无神,病属当死,谁敢谓生,然老少悲凄,实不堪睹,于无法中生法,难为中求为,聊作抚慰而已。生化已息,阴阳决离,五藏不协,六腑失用,勉拟化机,强为续喘。此番心情,苍天可表。
熟地  山药  山萸肉  人参  黄芪  枸杞子  桑叶  菊花  白术  茯苓  泽泻  旋覆花  代赭石  升麻  柴胡  龙骨  牡蛎  大黄  黄柏  附片  肉桂  加减二十日,尿量每日一千左右,尿蛋白两克每日,肌酐一千一百八,纳食渐增,攻冲气下,大便每日一次,病人可自行下床活动。病人自以为愈,复冒寒聚会,迎风坐车,适逢流感,至肺部感染,而笔者又远行求学他方,某医因名投药,视予药为霍杂,径投疏利渗泻,药入腹而便停溺减,晕呕攻冲复作,及笔者学回,病人已魂游天国。可悲也夫!一悲学短,二悲病人命薄,三悲病家老少哀号。
待续[/watermark]

-=-=-=-=- 以下内容由 lbkd13952007年03月06日 10:41pm 时添加 -=-=-=-=-
五  承气偶用   1  张某  七十八  隆冬病瘫,神昏谵语,CT示脑萎缩,多发性梗塞,治经兼旬,而症无进退。闻余学归而迎诊。肢硬若僵,谵语离奇,舌绛苔光,六脉弦洪数,腹硬触痛。大便旬日未解。天地为痞,地天为泰,此天气不降,地气不升,阴阳痞格之属。乃书 承气原方一剂,方成问价,不觉为嗔,以为耗资上万犹不见功,元角小钱豈能治病!一投之下,哗然为惊,病人便通神清,足可任地。  2   腹泻案   曹某  三十六  腹泻十余年,百药百法而病不为愈。面枯唇红,舌红苔厚,六脉弦滑而硬,虽泻而形神不衰。此有余之疾,乃以承气投之,大效。因问所服之药,余得意之下,径以告之。惧而畏服,更投他医。十剂,一服而泻如注。检所服药,则理中四神之属。冬虫不可与雷,夏虫不可与雪,此之谓乎?
45
发表于 2009-4-17 21:26: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从经典到临床

有益的论辩,期待更精彩!!!!!!
44
发表于 2009-4-11 19:51: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从经典到临床

别的不说 为何没有剂量?
43
发表于 2009-4-10 20:38:2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从经典到临床

下面引用由lbkd13952008/06/04 07:58pm 发表的内容:
无生有,有为太和,生生不息。有生二,二为阴阳,阴平阳秘,乃得永年。然天不满于西北,地不满于东南,阴阳失谐,百疾肇基。
天地为痞,地天为泰,火水未济,水火既济。天不欲盈,盈既为虚,地不欲满,满既为损 ...
这句在内经上是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呵呵,天地相交之意
42
发表于 2009-4-10 20:28: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从经典到临床

理法方论俱全,言简意赅,有古人风。
41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21:44: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从经典到临床

[这个贴子最后由lbkd1395在 2009/04/09 09:50pm 第 1 次编辑]



惭愧!
40
发表于 2009-4-7 20:55: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从经典到临床

本论坛难得的佳案,先生学问在我等之上多多,不胜佩服!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20:42: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从经典到临床

下面引用由zfz36102008/05/31 11:49pm 发表的内容:
    发表医案要详细明白,现代不是古代,我们要知情权,对病人负责,对我们负责,也对先生负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阳性恒升,阴性恒降,非唯人性,物理皆然。举世喜独,而圣人非之,非强非之,天理昭然。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阳主杀而阴主藏,是故,阳升不已而为天,阴降不已而为地,独不知,天地成则痞格具,阴阳离而化机息,君民分而杀斗起。是故圣人作而和阴阳同天地一君民,使妙归于一,至于太和生生不已之境。是故,圣方之治每以两、以五,允而归之,纵而收之,化而成之,形而上之,每使危者平,倾者复,乱者治,出人意料之外.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20:30:2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从经典到临床

下面引用由zfz36102008/05/31 11:49pm 发表的内容:
    发表医案要详细明白,现代不是古代,我们要知情权,对病人负责,对我们负责,也对先生负责.
无生有,有为一,一生二,一为太和,二为阴阳,夫阴阳者,统之则为一,分乃为二,故阴阳互含,二既为一,一既为二。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性恒升,阴性恒降。一阳生于地,一阴生于天。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圣人不得违其序。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云出天气,雨出地气。故阴阳交媾,天地合气,形体乃立。故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合德,乃云乃雨。故阴阳五行者,言其常也,合则为一,分乃为二,为五也。故阴既为阳,阳既为阴,五行互含,故阴非阴,阳非阳,金非金,木非木。医易一家,不知不足言医。脉之分部乃言常也,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妙显于此,然以金为金,以木为木,则非也。天地为痞,地天为泰,火水未济,水火既济,阳性恒升每多抑,阴性恒降每多滞,节之太过也,故治宜允,允则归。天地之大宝曰生,生生乃谓易,故治宜豫,非豫不立。圣经之为言,犹易也,每取象以比类,不知此,莫妄评经。易与天地准,提挈万物,断章取义,以管言天,辞可信乎!理、药、方、案不精,非通达之辈,孰能与之。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20:19: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从经典到临床

下面引用由zfz36102008/05/31 11:49pm 发表的内容:
    发表医案要详细明白,现代不是古代,我们要知情权,对病人负责,对我们负责,也对先生负责.
正如前文所言,中医不难于汤头药性,也不难于经典记诵,而难于将所学知识活用于临床。本文试图探讨这方面的原因。
一  经典理解
中医经典来原于各方面知识,而又高于各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浓缩与结晶,因此,她有着严密的逻缉性和高深的抽象思维性。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完美融合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形而上之学,她研究的是深藏于各种现象之后的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而她的写作方式,一如易经说理,往往采用的是取类比象的办法。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设象以尽之。不明白这一点,读经很可能是断章取义,不知所言。这也是关于中医科学与不科学之争的潜在因素。
二  医外功夫
鉴于中医文化的特殊性,我认为,医外功夫,要远比经典记诵重要的多。没有传统文化的底蕴,没有相当深厚的知识休養,对经典的参透,仅可能是皮毛之识,甚至于屈解。如果说易经是书本之学,那么,中医的历代医家的成功临证,便是一部易的活的演示。
三  医内必读
现代中医教育,注重于理药方法的教学,而疏于医案研读,临证师承,实践技能的应用。以如此高深的学问,而没有周密的育才计划,中医之现状与之不无关系。
四  临证之际
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是中医临证精义所在,但大多数情况下,医家往往是望名投药,套方应诊,首尾不顾,不识进退。临证之际,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记一点,不记其余。
五  神来之笔
学医本为除民疾,中医 西医 南医 北医,但能除疾皆吾师,苟能去病,砭石 CT皆吾术,潜心向医,法从心出莫拘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20 02:53 , Processed in 0.0780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