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2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曼之老师丹溪医案评析系列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5 14:0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color=#00008B]
                      “族叔祖年七十”案
    “族叔祖年七十,禀甚壮,形甚瘦。夏末患泄利至深秋,百方不应。予视之,曰:病虽久而神不悴,小便涩少而不赤,两手脉俱涩而颇弦。自言膈微闷,食亦减。因悟曰:此必多年沉积,僻在胃肠。询其平生喜食何物,曰:我喜食鲤鱼,三年无一日缺。予曰;积痰在肺,肺为大肠之赃,宜大肠之本不固也,当与澄其源而流自清。以茱茰、陈皮、青葱、蔍苜根、生姜煎浓汤,和以沙糖,饮一碗许,自以指探喉中。至半时辰,吐痰半升许,如胶,是夜减半。次早又饮,又吐半升而利止。又与平胃散加白术、黄连,旬日而安。”(《格致余论/治病必求其本论》)
    按:此案以虽然久病而精神不衰减,并且胸膈满闷,而判断为肺胃痰积。脉弦为痰饮,涩为久病。痰饮为五谷所化生,虽然为病邪,亦能养人,所以说“病久而神不悴”,此为痰饮病的特点之一。用吐法者,吐法有宣泄痰饮之功并且可以升提气机以止泻。涩脉为瘀血,亦为痰气阻闭之久病,为丹溪心法之一。
    又,蔍苜根,不详。又作“芦荟根”,或是。  
  
4
发表于 2007-1-15 22:24:55 | 只看该作者

孙曼之老师丹溪医案评析系列之二

下面引用由赵红军2007/01/15 02:06pm 发表的内容:
涩脉为瘀血,亦为痰气阻闭之久病,为丹溪心法之一。
观张子和医案,这种脉用吐法是很常见的。
3
发表于 2007-1-15 22:23:19 | 只看该作者

孙曼之老师丹溪医案评析系列之二

应该是张子和善用吐法吧。
2
发表于 2007-1-15 21:08:26 | 只看该作者

孙曼之老师丹溪医案评析系列之二

“痰饮为五谷所化生,虽然为病邪,亦能养人,所以说“病久而神不悴”,此为痰饮病的特点之一。”
肺病多痰饮为患,积蓄日久,肺失通条肃降,身体减削,精神日渐,胸如水桶,气难以继,肺气肿成,而不见痰饮之养也。
“用吐法者,吐法有宣泄痰饮之功并且可以升提气机以止泻。”
丹溪此处用吐法是为祛其痰,似非升其气。说吐法有升提气机止泻之功,恐非丹溪本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5 23:26 , Processed in 0.0494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