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1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三七生批《临证指南》席姓医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3-17 17:3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席姓。脉左数右缓弱(水亏不能涵木之象),阳根未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言不虚也),阴液渐涸(木泻水气),舌赤微渴(水不济火),喘促自利溲数(火逆于上,水气不藏),晡刻自热神烦,呓语(阴不能敛阳下降,反成火侮金之势),夫温邪久伏少阴(此温乃精损不能纳气所致,何以忽然唤作伏邪),古人立法,全以育阴祛热(育阴则热自平,何必再祛热),但今见证,阴分固有伏邪(邪正岂可混淆),真阳亦不肯纳(阴为阳之宅,是阴亏不能纳阳,非阳不肯纳阴也),议仿刘河间浊药轻投(重浊为阴,轻投取阴中阳之意),不为上焦热阻(意思可取),下焦根蒂自立(理固如此,力不足则不能扎根深入),冀其烦躁热蒸渐缓(欲得其用,先培其体)。
     熟地炭  茯苓  淡苁蓉  远志炭  川石斛  五味子(经火成炭,虽有交济水火之意,而润化为燥,于本意不合)
     又(再诊)晚诊,阴中伏邪(症状未减),晡时而升(火未能降),目赤羞明(炎蒸于上),舌绛而渴(心火上炎),与育阴清邪法(不足者阴,有余者阳,育阴摄阳可矣,胡云清邪)。
     生地炭(地而成炭,何润之有)  元参心  川石斛  炒麦冬(又榨其汁)  犀角  石菖蒲(当敛反散,不知何取)
     又(三诊)脉左数右软(不知服药几剂,脉象居然无变),舌干苔白,小溲淋沥(火象),吸气喘促(焦满之象),烦汗(郁蒸之象),乃肾阴不承(焦炭之过也,若径润之,何至如此),心神热灼蒙闭(用药之过耳),议以三才汤,滋水制热(火已化燥,此时方润,晚矣),三才加茯神、黄柏、金箔(此时本宜清散,反去沉降,又错过一步),晚进周少川牛黄清醒丸一服(当真助邪深入矣)。
     又(四诊),昨黄昏后,诊脉较之早上,左手数疾顿减(果然收纳成功),唯迟中垂而仍动(奈何火邪内陷矣,此亦焦炭之过也),呓语不已,若有妄见(扰动元阳,跃跃欲飞),因思肾热乘心(当思此热何来),亶中微闭,神明为蒙,自属昏乱(越治越乱),随进周少川牛黄丸(手忙脚乱矣)一服,俾弥漫无质之热(已成焦躁,虽无质而其势难当),暂可降泄(势已成而后药之),服后颇安(可以居功耶),辰刻诊脉濡小(元阳被伐),形质大衰(气损及形,阳损及阴),舌质色淡,下利稀水(少阴三急下证作矣)。夫救阴是要旨(此时才醒),读仲景少阴下利篇(才想起仲景),上下交征(何至于此),关闸尽撤,必以堵塞阳明为治(不知所云),以阳明司阖(阳明之阖乃降,非堵塞之意也),有开无阖,下焦之阴仍从走泄矣(原来仍在梦中)。议用桃花汤。
     人参  赤石脂  炮姜  白粳米(当泻反塞,背道而驰)
     又(五诊),晚服照方加茯苓(无足轻重,于事无补)。
     又(六诊),脉左沉数,右小数(数为虚象,阴阳两伤矣),暮热微汗,时烦,辰刻神清(胃土但能用事于本辰,将败矣),虚邪仍留阴分(当思邪从何来),议用清补(不亦晚乎)
     人参  茯苓  川石斛  炙甘草  黑栀皮(何用)  糯稻根须(何用)
     又(七诊),金匮麦门冬汤(初若用此,断不至是。七诊之后再无言,起与不起,不了了之,正此老医案之一贯特色也)。
     三七生曰:此老乃温病一代耆宿,名垂千古,威震八方,后世宗之者不计其数,子孙满堂,可谓螽斯振振矣。而祝氏味菊乃谓彼久负盛名为人称道之所预见之舌脉种种,皆为其治后所成,先造其病,后施其手,辗转反复,不知所终。初尚疑惑,窥于斯案,可以知之矣。今温病之法横行,乃至后世通以辛凉之剂治伤寒,畏辛温如鸩毒,甘苦寒如琼浆,引邪深入,剥损元阳,使救人之法反成戕生之术,始作俑者,不知其谁。叶氏于医门,当有功绩,然于此案观之,终难定其一生功过多寡也。
10
发表于 2007-6-15 01:24:0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三七生批《临证指南》席姓医案

下面引用由11120072007/06/13 10:47am 发表的内容:
本人共发现三七生在网上治死三人,其中一人还在上班,是吃他的药后猝死的。三七生还说是退病反应。
  
  三七生最近把一位在校女大学生治成不能吃饭(原本没有的是弄出来的),而原来的病更重,该女大学生准 ...
能否给网页的链接看看?
9
发表于 2007-6-13 10:47: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三七生批《临证指南》席姓医案

本人共发现三七生在网上治死三人,其中一人还在上班,是吃他的药后猝死的。三七生还说是退病反应。
  
  三七生最近把一位在校女大学生治成不能吃饭(原本没有的是弄出来的),而原来的病更重,该女大学生准备回原籍治疗!
8
发表于 2006-1-7 11:48:2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三七生批《临证指南》席姓医案

三七现象在中医论坛的存在,完全是中医的耻辱。
7
发表于 2006-1-7 11:24: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三七生批《临证指南》席姓医案

顶起来!整日里忽悠“发展”,先继承了再来。
6
发表于 2005-6-6 13:54:2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三七生批《临证指南》席姓医案

姜春华先生20年前也对此案有精彩评论
5
发表于 2004-3-23 17:45: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三七生批《临证指南》席姓医案

其实指南中此类病历甚多,余向以为以此老之学识,又由于整理者非叶氏嫡传,或许非此老所治也未必,不知有无根据。
4
发表于 2004-3-18 09:23:5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三七生批《临证指南》席姓医案

下面引用由黄岐建中汤2004/03/18 08:34am 发表的内容:
重要的是,以寒热自我标榜派别,本来就不正确,这叫画地为牢。请看:
按图索骥,刻舟求剑.是在望梅止渴.最终是画饼充饥.
3
发表于 2004-3-18 08:54: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三七生批《临证指南》席姓医案

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惑于水火,醉心寒热,不解不醒!
2
发表于 2004-3-18 08:34:5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三七生批《临证指南》席姓医案

水火门户,各执一辞。确实是不合适的。
“三七生曰:此老乃温病一代耆宿,名垂千古,威震八方,后世宗之者不计其数,子孙满堂,可谓螽斯振振矣。而祝氏味菊乃谓彼久负盛名为人称道之所预见之舌脉种种,皆为其治后所成,先造其病,后施其手,辗转反复,不知所终。初尚疑惑,窥于斯案,可以知之矣。今温病之法横行,乃至后世通以辛凉之剂治伤寒,畏辛温如鸩毒,甘苦寒如琼浆,引邪深入,剥损元阳,使救人之法反成戕生之术,始作俑者,不知其谁。叶氏于医门,当有功绩,然于此案观之,终难定其一生功过多寡也。”评得有道理!
重要的是,以寒热自我标榜派别,本来就不正确,这叫画地为牢。请看: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
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
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
可见,这些“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不能废绳墨”的方士,其误大矣!——有时候,治寒以寒(阳明病胃中寒而用三承气——“攻里不远寒”则三承气就是寒剂)、治热以热(太阳病壮热而以发汗剂——“发表不远热”,则发汗剂就是热剂),而“更其道”,就有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6 06:27 , Processed in 0.12612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