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296|回复: 1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脉案一例,今日诊得,大家辨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7-9-5 19:0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今天诊了一例脉案,有点意思,付上大家辨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左:
寸,上:稍短,微涩;中:稍濡,微迟;下:稍涩,濡;     关,上:稍实,尤以外上为甚,稍滑;中:滑涩,微迟,中下处稍芤中带实;    尺:沉,弱.
右:
寸,上:滑实,稍长;中:革,稍滑;下:滑,稍长;       关,上:滑涩,稍实,稍长;中:涩,稍实,稍大;下:稍滑,稍沉,稍大;       尺:沉,弱.

以上为脉案,因患者病情复杂,难以叙述,不发上了,大家来个舍症从脉,辨辨吧![/watermark]

-=-=-=-=- 以下内容由 小号怪物2007年09月05日 07:11pm 时添加 -=-=-=-=-
诊得此脉后,今天早上就为了开方子,伤尽了脑筋,用了2小时后才勉强出方,不敢附上,大家看看,有没好方?
111
发表于 2008-6-9 21:13:2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脉案一例,今日诊得,大家辨辨!

    我对脉学没有专门的研究.但我对脉学有点浮浅的体会.因为我是以经方为主,所以我的脉学主要用作鉴别诊断,次用作分析病情.
    本人看病,一向是望闻问切,切脉是最后才进行的.如有头痛,发热,骨节疼痛,无汗等症状,脉浮者,用麻黄汤,脉沉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先通过三诊得出一个结果,然后切脉看脉证相符不相符,相符者,用是方,不符者,仔细分析.

-=-=-=-=- 以下内容由 zfz36102008年06月09日 09:21pm 时添加 -=-=-=-=-
    如果三诊已得到一个比较明确的诊断,有必要非得深究细脉或微脉吗.有症的表现,只要辩证是脉洪或脉伏,就能分出实火或火郁就可以了.
110
发表于 2008-6-9 02:18: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脉案一例,今日诊得,大家辨辨!

前言:
一直看这贴子,贴子在4/30就沉了下去,估计是“沉留无力”了!这贴子是我看到这论坛里最有意思的贴子了,或者说,从这一贴,其实是不是也带有我们传统中医医德里的那一股味道?
寸:
不材今年三十三,由于自小病多,但良医不遇,自至二十有六才病痛减少,中西医之道,街市医所,本人所涉甚多,但却苦不遇贵人,事总有因,莫不理查然!岐黄之术,始有优越,也甚多不足,应病而变,当于分辩,偏僻一方,居于一室,何益之有?
关:
一直想学中医,原因在于,一直相信中医在医治用药方面合乎天地万物生长规律,并合乎朴素辩证唯物哲学理论,由于经历过庸医的洗礼,才知道医者何谓之父母心,吴瑭因医者多杀人,才出温病条辩,张仲景能挥官退仕才有伤寒论,汪昂俱怕世人误医多,才结医方集解!想想,他们做的其实都是前人的工作呀,他们在不停的为医学找到更多更成功的路呀!这是为世人造福的品德呀!中国这么多的医学名家,著书立说者更是多不胜数,但中医之路,岂非人人可寻?
尺:
望闻问切,从这四个字说起,其实,曾几何时,有人说我们中医是伪科学,硬生盗用所谓的辩证法,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不单单是对应对方的讨论来证明他时错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更要理解中医所坚持的有多少是错的,是不是也有一些需要扬弃的地方?中医不是万能的,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么一个道理,人,也并不是一定要中医才能治得好病,要不然,全世界除了中国之外使用中医,其它国家不是没法治病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中医是我人中华知识文化里其中宝贵的财宝呢,但这相对来说,他不是万能之法,人要活着,总有很多的方法!
人们常会对一个中医医生称谓——老中医,大约意思是指,中医要老的才好,那为什么老的才好呢?老,代表着经验,因此可见,经验在中医的国度里,是多么的重要,但中医就像他的医理一样,看阴阳,理五行,喜相生相克,没有经验的中医,难不成没法看病了?李东垣说,切脉者,非三载之功也,八九劳,三十载而成。如果按照这种说法,我们学中医脉理,那岂非都要从八九岁开始学习,学上三十年,才能把脉看病?你的回答是否认?那么,试问李东垣说的,你也反对,难不成你比他更为优秀不成?

后语:
为此,我想这一贴子,版主把他总顶起来,让所有学中医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从中医的理论建立,发展,直至今天,在医海里,没有最好的医生,只有不停的为了医学而努力的医生。在中医里,没有绝对的辩证方法,只有相对的理证方法。在医生群里,没有最好的医生,只有虚心的医生。
我们都问一自已,你,可能治好过人,你可能在你的一带是有名的医生。又或你怀材不遇,但我们都问一句自已,没有宽容的心,没有慈善的心,没有上进的心,没有学习的心,你又何配从医?不识症者下药多杀人,不识药者从症多害人,但,不识宽怀者,医之何用?

广东茂名化州市/叶开——一个学中医不到一个月的学生
109
发表于 2008-4-30 22:26: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脉案一例,今日诊得,大家辨辨!

向“小号怪物”请教脉学,请加qq543727529
108
发表于 2008-4-28 08:12: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脉案一例,今日诊得,大家辨辨!

其实小号怪物的脉诊可能刚有感觉。但是把握不准,但还是很好的,慢慢积累。我建议在找个老师好好学比较更准确
107
发表于 2008-4-25 10:05: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脉案一例,今日诊得,大家辨辨!

芤脉
汉时无脉象 至晋才创
滑言空虚 张言无根
及至濒湖,上承<脉诀> 世皆争议 言"邪讹"
今居然又出现个沉取见芤阴血虚
106
发表于 2008-4-22 18:03: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脉案一例,今日诊得,大家辨辨!

你门这些人,自己不好好体会不要乱指责别人。我支持小怪物。很好,就该这么体会,
105
发表于 2008-4-22 17:59: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脉案一例,今日诊得,大家辨辨!

此脉可辩,痰淤之故,病人还有可能因为血压血脂偏高引起,可以心脑血管方面的病为多见,要问病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其实这类脉现在很多,临床要注意思考。痰淤阻滞,脉道不利,可用活血化痰之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温胆汤及血府逐淤汤变化,多能奏效

-=-=-=-=- 以下内容由 xielao2008年04月22日 06:01pm 时添加 -=-=-=-=-
我说的是第一个病人的脉
104
发表于 2008-4-21 13:21: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脉案一例,今日诊得,大家辨辨!

"如果说它是个滑脉,就应该是符合28部病脉的内含,那么,它就不可能出现滑涩脉,因为在28部脉的体系中,其设定是相对的"

说的对啊
两边实中间空的芤脉,沉取是取不到的
非要编个
沉取见芤阴血虚
除了胡说,再没有其他了

所以我不准备和他论
连脉的定义关还没过的人
讨论有什么意思
我已经把这个帖子沉了
谁老顶帖?

103
发表于 2008-4-20 20:55: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脉案一例,今日诊得,大家辨辨!

中医并不好讨论,因为各人理解的前题常常不同,也因此可能讨论的双方没有共同的语言,而显得有些个说个话的感觉,就好比脉象,各门各家都有独到之处,所以,同一个人的脉,透过不同的中医,会有很多的可能性!!指下难明啊~~
在下常常在和人讨论脉之前,都会先下一个界定,是要以公认的28部病脉为标准,还是以直接对脉的象形描述为准,也就是说,是"滑脉",还是"滑象".
如果说它是个滑脉,就应该是符合28部病脉的内含,那么,它就不可能出现滑涩脉,因为在28部脉的体系中,其设定是相对的.
但如果它是个带有滑象的脉,那么,他可能只是在形容过指的感觉,它就有很多可能的兼杂性,因为它可能只是符合圆滑的特性,而不具备流利的特性
因此,讨论之前先立定讨论的标准,讨论才会有意义,也能让后学多些学习的机会
也因此,如果所描述的内容并不是与28部病脉相符,或许可以用另一种的描述法,一方面可以减少混淆,一方面也能展现各人独到之处.
对于小号兄之论,有在下不认同的,有在下不明箇中的,有在下受益的,想请教,其中所言革芤同见,可否描述一下其形象及应指所感?
102
发表于 2008-4-18 17:44: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脉案一例,今日诊得,大家辨辨!

下面引用由飞龙雕2008/04/13 04:25pm 发表的内容:
脉象搞得太复杂并不好

支持!脉诊只是一种参考辅助手段!现在诊脉也大搞机械化,一些脉诊仪卖的很火!但是我个人认为,作为医生不论中医或西医,都在应在诊断学上下工夫,可以不用仪器尽量不用仪器,有很多的病是不用仪器也能够明确的做出正确的判断,何必再增加患者的费用呢?人体生了病(中医讲是人体的动态平衡出了问题),病人应最先知道,大夫们则是通过患者与健康人不同生理表现来诊病的!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脏腑与器官出了毛病必然会影响到其他的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异常,继而 影响到全身的生理变化异常,而这样异常的生理变化就会在人体的体表或活动中表现出来,经验多的大夫就能通过出现异常的表现来判断病人哪里生了病! 支持!脉诊只是一种参考辅助手段!现在诊脉也大搞机械化,一些脉诊仪卖的很火!但是我个人认为,作为医生不论中医或西医,都在应在诊断学上下工夫,可以不用仪器尽量不用仪器,有很多的病是不用仪器也能够明确的做出正确的判断,何必再增加患者的费用呢?人体生了病(中医讲是人体的动态平衡出了问题),病人应最先知道,大夫们则是通过患者与健康人不同生理表现来诊病的!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脏腑与器官出了毛病必然会影响到其他的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异常,继而 影响到全身的生理变化异常,而这样异常的生理变化就会在人体的体表或活动中表现出来,经验多的大夫就能通过出现异常的表现来判断病人哪里生了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9 00:07 , Processed in 0.0508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