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百虎历节风的认识与诊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10 20:0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施秋弟在 2008/03/10 08:11pm 第 9 次编辑]

百虎历节风的认识与诊治
    百虎历节风,属中医“庳症”范畴。首见于《内经》,《金匮要略》即为“假令发热,节不可屈伸疼痛”。《济生方》“病历节昼轻夜重,疼痛彻骨,如虎咬啮撕抓,乃百虎历节风也”。《景岳全书》亦因此病久而不愈,关节肿大变型称为“尪庳”。而《丹溪心法》称此为“痛风”。大概现代医学也是借此而谓之痛风吧?现代医学认为是人体内营养过剩导致嘌呤代谢紊乱,氧解成为尿酸,损害一系列组织器官而所病;故有学者称之为“富贵病”。比而言之,乃中医经典论之更完整有理、有据。因此病目前好发于一:五十岁以上者。早年辛劳无度,饥寒交迫,亦挥汗拼作,中年之后劳始于闲,时代稳定,物质丰厚,纳无节度。二是:自幼舒适,除为赶潮流争时髦多动了点脑外,尽以大鱼大肉,为应酬更狂饮猛喝,安度于闲静不力的工作生活中。致气、生、运三化受制,迫子午流注不顺,经关过节焉能不郁积成患尔?       根据余多年来对此病的观察治疗,应抓住追根逐缘、辩症施治的原则,临症巧施药。
病例:舒志春,男,六十五岁,水阁乡舒村,现在杭州儿子处 帮忙。电话:0571— 86908771。2000年四月五日中午拐来我诊室痛苦地说:“施医生,我四肢末关节疼痛如锥戮,如骨移位,日轻夜重,发作期红肿,外表灼热,痛不可及已六年。经多家大小医院诊疗无效,后经金华中医院一中医师诊定为痛风病,不易治愈。只有用些奈普生、布洛芬、地塞米松、强的松、消炎痛,以及乙酰水杨酸、苷露醇静滴暂以镇痛。结果发作更紧密,药量已加数倍,肠胃易严重损害,小便涩热、大便糖而次无定,周身常浮肿。想起我妻两次骨折都被您整复完好,心想我这病您也可能会治,故特来求诊。
    见其面晄无华,周身浮肿明显,摸及双拇趾内侧有蚕豆大高突红肿硬块,双中、食、拇指内侧掌指关节间有多颗黄豆大小红肿硬块。压之色退速复、疼痛大叫,皮外灼热,舌胖腻、苔黄褐燥、脉滑而数。足以证明痰湿内实亦热,郁阻筋络,脾气虚、肾阴虚之象,合杂加剧筋络阻滞,加之错药乱投,如同打虎不死,反受其害,加重脏腑负荷,成了助纣为虐,故而痛苦愈加重笃。据询知年轻时工作在深井寒水作业中已三十多年,并为抗寒而学就了嗜烈性酒,配肥肉辛热之品。到五十多岁后,工作较轻松,生活亦裕,物质较丰,正是既有劳而“汗出入水”,又有“饮酒当风”之因,日久年长养虎成灾。
    余按其证症,采取活血镇痛,驱邪通络,助以扶正和土法。投铁荆黄活散,即铁扁担(童便制)、荆芥、麻黄、葛根、升麻、两活、桂枝、防风、归尾、苍术、刺猬皮、荷叶、水蛭各等分,极细末红枣汤饭前送服。外加太乙神丹点炙肿块及有关输穴,当晚痛减半,三天后红退块减小,浮肿退半,便软溲可,舌转淡嫩,有齿痕。按前法去刺猬皮、水蛭、加黄芪、乳没、苦丁茶、胆南星,一利解他药,二利化痰逐湿健脾助运,十四天肿退痛除,触无痛,重压有平型块根感,齿痕消,无浮肿,纳佳,两便常,唯眼下黎暗圈未尽。再按前法去升麻、防风、麻黄、铁扁担、加狗骨、石槲、野茄根、石见穿改汤剂,十一帖,外用隔天一换的软坚消结膏贴敷。药尽复来,若换一人,面色红润有华,肌肤润柔而泽,全无丝毫病痛之色,为固愈善拟加味三妙散,秦艽四物汤七天一交替连服三个月,待来年春再复查。于01年正月底前来拜谢。一切正常,代子女管理操劳很多事,亦不觉乏。按其要求又配五剂荷秦四物虎风汤,至今随访六年,一年更比一年青壮。余近五年来治此症数十例皆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8 01:02 , Processed in 0.0503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