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65|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普静医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7 14:4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给大家交流一个有意思的病例
今天去朋友店里去玩,正好碰到朋友在处理一个患者,朋友说,你学的是道医,你用道家的理论来分析一下我的这个患者的原因,遂介绍患者的症状:患者,男,43岁,有很长时间(3年左右)自觉右半身发麻发胀,特别是以右臂至手症状为明显,而左半身却发空,感觉力量不足似的,特别是以左手劳宫穴为重,有时会觉得胸闷乏力,有力不从心之意。从发病后,经过推拿,脊柱校正,针灸等,疗效不佳,最后患者无奈,只选择推拿一法,有空就做做,感觉上舒服舒服。
在朋友的鼓励下,我说试试吧,随沉思回忆老师的资料中的内容。
而后,我让患者平卧于床上,取了右期门、右乳根两穴,每穴点了六分钟。施术完毕后,让患者起来看看是否有效果,患者起来一试之下大喜,左右手的症状几乎消失。我给患者讲,先别高兴,要看看它的持续疗效才可以断定我的方法是否有效。患者说,你是第一个能让我的症状即时见效的,我回去看看疗效能持续多长时间,我给你打电话。
患者高兴走后,朋友问我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要取期门、乳根这两个毫无关系的穴位。我说,等患者有了结果再说。
——附注:普静乃是道医一门,其理法方论,皆有独到之处,若大家有兴趣的话,以后再接着发布!
24
发表于 2008-5-27 15:11:17 | 只看该作者

[分享]普静医案

“三月中旬,接到朋友的电话,去她店里诊治一名俄罗斯来的患者。此患者,女,67岁,经翻译介绍,患者四年前在游泳馆游泳时,觉得累了,想休息一会,结果就趴在水池旁边睡着了,醒来以后,就觉胸部膻中部位有点疼,回去几天后,此部位痛不可触,慢慢的就有咳漱的症状,这四年来经过西医、中医、针灸、罐疗等方法效果不大,特别使胸部膻中区域一直痛不可触。我看了老妇人的情况以后,就在想,为什么中医、针灸、罐疗等方法效果不大呢?想着想着,忽然想起师父学习笔记中,在气化论脏腑论中有这么一句话:脾居中州,其功能区域在膻中。”

-=-=-=-=- 以下内容由 lufeng2008年05月27日 03:34pm 时添加 -=-=-=-=-
金贵要略有云:胸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协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此病例者,于此病症乃有异曲同工之妙。
运脾者,何以能治胸痛?人身者,中土居中,乃为运到之轴心,木火金水乃主四维,中运则四维乃通也。
此病例者,睡于水池边,睡则阳气归里,无以护外,平素阳气不虚之人,不病,但此患者年老,阳气不充,寒则伤阳也。胸部乃阳虚血痹,不通则痛也。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5:06:40 | 只看该作者

[分享]普静医案

巧治四年胸口疼痛
三月中旬,接到朋友的电话,去她店里诊治一名俄罗斯来的患者。此患者,女,67岁,经翻译介绍,患者四年前在游泳馆游泳时,觉得累了,想休息一会,结果就趴在水池旁边睡着了,醒来以后,就觉胸部膻中部位有点疼,回去几天后,此部位痛不可触,慢慢的就有咳漱的症状,这四年来经过西医、中医、针灸、罐疗等方法效果不大,特别使胸部膻中区域一直痛不可触。我看了老妇人的情况以后,就在想,为什么中医、针灸、罐疗等方法效果不大呢?想着想着,忽然想起师父学习笔记中,在气化论脏腑论中有这么一句话:脾居中州,其功能区域在膻中。我心中豁然一亮,于是就寻找其脾经的情况,果不其然,其地机一穴,痛不可触,于是,我就点按地机15分钟,点完后,手掌可以用力按压患者的膻中部位,患者并不感到有疼痛的反应。患者高兴地连连竖起大拇指,用生硬的中国话说:中国功夫,哈啦少。
从此病例上,可以看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啊!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8:38:28 | 只看该作者

[分享]普静医案

【中医理论牛角尖】:脾主四肢,脾是如何主下肢的,其方式是如何完成的?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内中却含至理,因为明白这个道理后,如何治疗下肢病变,心中就不乱了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但是,这种能量是怎样运动的呢?因此,必须弄清楚人体的机能变化,这对如何运用中药也是很关键的,若上肢有病,应该怎样使脾能量上行呢?下肢疼痛又是如何调整脾脏,使其能量运动到腿部呢?这就牵扯到中焦的问题。“胃气下行为顺”是中焦能量运动的规律。胃与肾的能量相合,这种气机才能贯注于腰膝之下,这是为什么呢。例如:对脉管炎的治疗,脉管炎往往是脚趾先发病,要治疗脚趾上的病变,就需将胃、肾的能量合一,然后才能下达于脚趾。若是直接在脚趾上用药,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所以,治疗疾病一定要寻根究底。不了解这个道理的医生,通常是用怀牛膝做下行引经药物,上行部分则用白芍、桂枝。但是,应用怀牛膝有很大的弊病,为什么呢?怀牛膝可以引能量下行,可是,能量下去以后却不能回来,这就是弊病。可见,不光在人体修炼上要懂得人体的机能变化,在处方用药上也必须懂得人体机能的变化,才能避免某一方面的弊病。
所谓“胃气下行为顺”是指胃、肾的能量应下行贯注于腰膝之下直到脚趾。如果胃气只上不下,则会造成下肢冷,而且人体的场性运动不平衡。高烧时为什么发冷啊?小便失禁的时候为什么发冷?腿为什么抽筋?这都是由于胃气不下行的缘故所致。故在治疗这些疾病的时候,仅用一些热药,否则,由此引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从用药上讲,应该用降胃气的药。特别是用焦槟榔、川朴这类药,腿就热了。槟榔虽是缓泻药剂,但它能使你的腿热。在门诊临床上,患者往往服用两三服药就有效果。但是,这与【本草】对照,老师的处方似乎不对症。【本草】上讲,槟榔:是调整消化系的,不治腿冷。但槟榔可以使胃气下行,所以治疗腿冷能够奏效。血管不通,胃气、中焦之气不下行是关键因素。所以,使中焦之气以及上、下焦之气疏通,那么,胃气该下则下,该上则上,这样,人体内部的能量场的运行,才能正常。
明白了以上的问题,在配穴上就明白了为何中脘、足三里、复留相配伍,可以治疗下肢的疾病的原因了吧。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16:53:08 | 只看该作者

[分享]普静医案

老师讲:不要太过于注重脏腑的先天不足;五脏六腑,他们各自有生存之道,给于他们过多的能量,也就增加他们过多负担,也越更加耗损他们原有的能量,而且,若是增加了虚弱脏腑的能量压力后,人体内将是处于均等状态,不利流动规律,适当适度的发挥功能及维持一定的能量,给与修养的时间及空间方是上策,当然,我们还应考虑预防其他脏腑趁虚而入。因此,我们要回过来,约束好质优的脏腑,不可随意的将能量送到先天不良之脏腑中,或要求过多的能量。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5-19 11:58:18 | 只看该作者

[分享]普静医案

肝有军权无需兵,势力强盛霸道行;
胞内物质常疏发,胞外能量常需行;
柴胡扫清胞外物,薄荷引动胞内空;
羊肠小道隔下走,横冲直撞脾不生;
白芍护卫脾家院,黄芩死守隔下城;
麦芽不愧肝外使,消散肝瘀第一臣。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5-17 23:12:02 | 只看该作者

[分享]普静医案

人体空间的“五行”运行
      五行,是人体五脏能量运动的代名词。人体五脏能量在运动的过程中,必是遇阻而动,遇阻而变。由于五脏所具的形状以及所处的生理位置、功能的不同,从而无形中形成了能量的相生相克,即能量生生化化的关系。         
     五行的运行具有整体性。首先从肾部区域开始。肾部区域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向上运行,遇脾胃区域细胞群辐射的能量的压力阻制,而向两侧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能量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因为肾部区域细胞群辐射的能量物质,遇脾胃部区域细胞群辐射的能量物质后,在空间进行了能量交合,产生了质(能量异化的原因)的改变。这种新的能量,再向两侧移动,又与其它的能量物质进行交合,又形成了新的能量物质。于是,新的能量物质改变了旧的能量物质的压力强度,使之有了更大的变化或是有了更大的推动力。故,对肝部区域细胞群的运动产生很大的助动力。即传统医学的“水”生“木”之说。
     传统医学认为,生者为母,克者为父。肝部区域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向左移动,受到脾胃区域(中州)能量物质压力的影响,而不得不向上运行,而其上又有隔膜的阻制,迫使其沿着膈下空间向左侧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因为肝部区域细胞群辐射的能量物质,与脾胃区域细胞群辐射的能量物质交合产生了变化,故其性质、浓度或压力也大大地增强了。能量从膈下向左运行至心脏区域的膈膜下,是以对心区有推动的作用,故有“木”能生“火”之论。
      心脏的舒缩运动,其能量在肺部能量压力的作用下,使心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向下移动。下行的能量中,一部分与中州的能量物质相结合,变化为新的能量物质。故,“火”能生“土”;另一部分与中州脾部区域细胞群辐射的能量相撞击并越膈而上,推动了肺部区域细胞群的运动,加大了肺部区域细胞群运动的动力。故,“土”能生“金”。肺部细胞群辐射的能量越肩向后进入外焦空间;能量直下撞击了肾部区域细胞群的活动,改善了肾部区域细胞群辐射能量物质的环境,即肺“金”能生肾“水”。如此周而复始地运动,这就是五行运行。这些能量的相互刺激推动了人体能量的周流不息。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5-12 17:39:37 | 只看该作者

[分享]普静医案

现在很多学中医的,对处方中的量计问题,搞不清楚,因为在初学者来看,一些中医大夫,量计用的很大,一般几十克,动辄上百克,而有的中医大夫用量却很少,怎样衡量药物的量计呢?
【伤寒论】中的桂枝汤,在临床上,桂枝汤:桂枝、甘草、生姜、白芍,治疗感冒,但如果重用白芍,就可以治疗肚子痛,重用桂枝又可以治疗小腹痛。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这是值得各位医生的思索的。
今用大贝举例: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斯贝母的鳞茎。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作用。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脓疡、肺热咳嗽、痰多、胃、十二指肠溃疡、乳腺炎、甲状腺肿大、痛疖肿毒。
气化论研究:现代很多处方中重用大贝,为什么重用大贝?如果舌前部没有苔,后半部有苔,而且是燥苔,应用黄柏、苍术。后半部黄燥苔是肾中有热。如果舌前部发红,属肺中有热,肺和肾同时热,是金不能生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重用大贝,解决前半部的热量,是肺部能量下降,产生能量压,撞击肾部,后部的黄苔才能解决。解决黄苔的方法有三个:1 加大贝母的用量,金能生水。2 加大白头翁的用量,加大渗透、渗出;3 加大黄柏、苍术的用量,滋阴补肾。这样在治疗肾脏的燥结上就有了方法。除此之外,再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说有的,从古至今又增加了一个治疗肾的方法,大贝如果用7克,只能清肺,如果用17克 27克 37克,他就能够补肾,从而解决舌根发黄的问题。这就是五行的奥妙。反过来,我们把肺部的能量减轻了,能量压减轻了,肝的能量往上走,所以他又治肝。从这方面看,这就叫辨证。在处方过程中非常灵活。胃口不好用香附。香附是推动,大贝是揭盖,这就是气化论处方中“调功能,祛其疾”的治疗法门。
17
发表于 2008-5-11 12:27:56 | 只看该作者

[分享]普静医案

薄涛先生的资料很好,谢谢分享了!
16
发表于 2008-5-11 11:57:35 | 只看该作者

[分享]普静医案

王勇先生也有气化论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69&topic=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8 16:56 , Processed in 0.0640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