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寒伤心阳心衰加重,治守少阴为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10 22:2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寒伤心阳心衰加重,治守少阴为法
月3日患者受凉,喘息气促,咳嗽,咳痰色白,头汗出,额头冷,面色惨青,动则心胸、后背冷汗不止,四肢湿冷,小便量少,舌质淡判,边有齿痕,水滑苔,脉沉细结代。双肺中下肺出现湿性罗音。元阳有欲脱之象,汗为心之液,冷汗不止,心气外泄,有心气亡脱之险。急以四逆汤加减回阳救逆。西药在前方案中加硝普钠50mg静滴+5%葡萄糖250mL,每日3组。
制附片(先煎)6干姜6桂枝10生黄芪30参须10云茯苓20
山茱萸20 炙甘草10
10月4日病情无明显改善,冷汗加重,汗为心之液,汗不能收,心阳必脱无疑,病重药轻,失也。以余之经验,每人对温阳之制附片,反应不一,有小剂量即起效者,南人体弱不同北方。
制附片(先煎)15 干姜10 桂枝10 生黄芪30 小红参10
云茯苓30 麻黄根6 浮小麦10 炙甘草10
10月9日四肢不再湿冷,冷汗明显减少,面色转润泽。喘平,肺部罗音大大减少。温阳已见效,思《伤寒论》之治少阴病,附片大剂量组方,再加附片用量。
制附片(先煎)25炙甘草30干姜10桂枝10仙茅6仙灵脾10
生黄芪50小红参15云茯苓30煅牡蛎30
月12日四肢虽不湿冷,但仍未温暖,舌质仍淡胖,苔白滑,脉结代,前方加重温阳剂量佐入通脉之品,实为《医林改错》之回阳救逆汤。此方较四逆汤更符合西医学之理,大凡阳气亡脱之人,四末逆冷、西医学认为末梢血循不好,张氏为衷中参西之先驱,以西医之理在四逆汤中佐入活血之品,起名曰“回阳救逆汤。
制附片(先煎)30 炙甘草30 干姜10 桃仁10红花10
桂枝10小红参15巴戟天6仙灵脾15山茱萸20生黄芪50
云茯苓40怀牛膝10五味子10
月15日病情进一步好转,温阳有效,守前方损益再进。
制附片(先煎)35炙甘草30干姜10桃仁10红花10小红参15
巴戟天6 仙灵脾15桂枝10 山茱萸20生黄芪50  云茯苓40
怀牛膝10五味子10 麝香(冲服)0.3(无以香葱7根代之)
10月18日四肢已温暖,冷汗收,咳止,仅右侧下服可闻及少量湿性罗音。守前方,附片加量,用40克。硝普钠减一组。
10月19日,患者含第一煎药汁,出现舌麻,此为附片煎煮时间过短,未再进药(为防附片中毒,嘱其先煎附片2小时,余药再同煎1小时,服用前先含服煎汁,如口麻不可用也),下午面色转灰暗,四肢再次湿冷,头额、心胸冷汗出,气短不得续,先以西地兰静注0.2mg做处理,取夷所长,补我所短。患者不能停用一日温阳之剂,可为阳气已极端衰微,附子停用半日,四肘即逆冷,冷汗出,在此可以看到,患者阳气已经衰微已极。预后极差,嘱其久煎附片3小时,前方继用。辨证已明,用药已到极量,寄希望于奇迹,尽人事尔。医者治病难留命,病不当治,治亦难以取效。
月20日,患者精神转佳,面色变为明朗润泽,四肢转温暖,冷汗收,静息状态下无明显气促,中药守前再进。

2
发表于 2008-5-10 22:55:5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寒伤心阳心衰加重,治守少阴为法


    很及时啊!
    好!强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8 23:41 , Processed in 0.0488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