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活血化瘀治顽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9-20 21: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贴) 活血化瘀治顽疾
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顽疾的宝贵经验,深受历代医家重视,汉代
张仲景以辨证论治的原则,总结了有关活血化瘀的理、法、方、药,
如《伤寒论》中就详细阐明了蓄血证用桃仁承气汤治疗。此法尤其对
难治性疾病疗效显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久热证、
顽固性呃逆、梅核气等取得满意疗效。
  血瘀发热
    50岁的女患者周某,患间歇性不规则反复午后或夜晚发热已经两
年3个月。患者口干不甚渴,小便利,大便畅。热发作时有头痛,两
肋刺痛,且月经未净,间有来潮而不定时,舌质暗有瘀点,脉涩。患
者经多家医院和各种物理检查未查得发热病因。查阅病历记载,前医
均是用清热养阴法,未深究血瘀发热是其病因,更未用活血化瘀法治
疗。再查患者病初是温邪致病,当时发热头晕而跌倒,胸部留瘀为患,
故久热不退。据此,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桃
仁,红花,生地,赤芍,当归,元胡,郁金,丹皮,牛膝,大黄,6
剂后热渐退,头痛、肋痛减轻,舌质仍暗,按原方加减调理,再进5
剂,发热、头痛、肋痛消失。
  这个病历之发热,西医诊断为不明发热。从中医的辨证方法看,
患者发热时间长,尤以午后和夜间发热多且甚,但患者反觉不发热,
可知不是表热,口又不甚渴,大便又不结,更不是里热,虽病久午后
夜间热甚,而无怕冷自汗或盗汗等,脉象又虚,故判断不是气虚发热。
而头痛、肋痛、舌质暗、脉涩乃血瘀发热之证,故用活血化瘀退热法
治之,使瘀血得去,气机得畅,则热自退。
  顽固性呃逆
  张某,男,60岁,平时易患呃逆。于2001年3月因生气愤怒,觉
胸中有梗阻,有气出无气入,呃逆频频发作,昼夜不停。反复就诊医
治未效。察其病历记载,和胃降逆,化痰解郁,滋养阴液等治法都已
用过,患者舌质暗,舌中有小瘀点,脉弦涩。据此应用活血化瘀,通
下降逆之法治疗,方用血府逐瘀汤化裁:生地,桃仁,红花,枳壳,
赤勺,柴胡,当归,柿蒂,郁金,代赭石,川朴,苏叶,甘草,3剂,
每日一剂,患者服两剂后呃逆减少,能入眠,按原方调治,再进3剂,
告病愈。
  根据中医瘀血学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情志不畅,肝气
郁滞均可致血瘀形成。故笔者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多例顽固性呃逆,
均取得满意疗效。
  梅核气
  戴某,女,49岁,3年前父母病故,悲思过度,半年后觉喉中不
适,似有异物感,未予介意。此后觉症状逐渐加重,到医院做上消化
道检查,未发现异常。又过了半年,咽喉梗塞感加重,进食时有物阻
感,并时有呃逆发生,患者再次往医院做上消化道检查,结果正常。
此后反复中西医诊治未效。经诊察患者饮食尚可,二便正常,舌质暗,
舌苔薄白,脉弦细而涩。综观患者病因证候特点,诊断为梅核气,辨
证为情志郁结,郁久成瘀,应用活血化瘀,解郁降逆之法治疗。方药
用桃仁,红花,郁金,赤芍,柴胡,枳壳,法夏,川厚朴,苏叶,茯
苓,莱菔子,甘草,每日一剂,3剂后症状减轻,按原方调治4剂,上
述症状基本消失,再服药十余剂后痊愈。
  梅核气是在西医诊断和病因病理学查不出发病原因,而患者觉咽
喉中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的一个自觉证候。在辨证诊断梅核
气的时候,必须做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变。由于梅核气多
由情志郁结及肝郁气滞所致,气滞郁结日久必致血瘀,故应用活血化
瘀法疗效显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4 13:55 , Processed in 0.0470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