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300|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感 冒 新 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6-6-22 10:5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感 冒 新 论

泰然居士

前言:这几篇新论是我在临证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体会而形成的,因与教科书及诸家论述不同,故名之曰:“新论”。在临证中,我遵循“有是因必见是症,见是症必如是治,如是治必用是药”的原则,即“病因-病症-治法-方药”的统一,下面的内容也基本按这个体例叙述。以后还将发表《癫痫新论》、《风疹新论》等。

感冒虽系小症,然而人的体质不同,感邪轻重深浅有异,故而症状多变,治疗上也不能一概而论。


感冒的病邪主要有两种:风寒和病毒(病毒,古籍中称为“疫毒”,二者病性相同,但疫毒较重)。


病邪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体表(皮毛)和口鼻。


下面介绍不同病邪根据其病性和侵入部位不同所表现的症状及治法:


(1)风寒:


风寒束表,皮肤毛孔收缩,散热减少,导致恶寒发热。《素问•玉机真藏论》曰:“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故用发汗法: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汗出而热退。


风寒袭于头面,致气血不畅,表现为头痛,治以散寒活血止痛,用川芎茶调散,主药为:川芎、白芷。


风寒袭于体表,则表现为全身酸楚,甚则酸痛,乏力嗜卧,治以散寒通络,用羌活、独活,秦艽等。


以上为风寒自体表(皮毛)侵入人体的证治。


风寒袭于鼻部,刺激鼻粘膜分泌物增多,则见鼻流清涕,治以散寒通窍,用辛夷、白芷、苍耳子、细辛等。日久化热,炼灼津液则转为黄涕,可入双花、夏枯球以清热通窍。


风寒入里(注意:这里说的入里是指风寒经口鼻途径入里,与“六经”传变之“入里”不同),刺激咽部,则咽痒咳嗽少痰,治以祛风利咽,用射干、僵蚕、蝉蜕、桔梗、防风等,风邪日久不去亦可加木蝴蝶、青果等。


风寒继续入里,袭于气管,肺气宣降失职则胸闷咳嗽,气管分泌物增多,则咳吐清痰,需宣肺化痰,可用苏叶、杏仁、桔梗、前胡、白前、半夏、陈皮、茯苓等。风寒未解,日久化热或素体内热,可见咳黄稠痰,可加知母、黄芩、桑白皮、瓜蒌、沙参、鱼腥草、芦根等清热化痰。咳嗽较甚者,可用润肺止咳药,如款冬花、紫苑、百部、枇杷叶、川贝等。


以上虽将风寒侵入人体的途径分别论述,但事实上,风寒并非由单一途径侵入人体的,在治疗上应该注意分清主次。


(2)病毒:主要自口鼻入,其性质多为热邪,故可按发热治之,但其病因一般并非气候炎热所致。病毒性感冒初起症状多为鼻咽干呛,需清热解毒,用双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贯仲等,重者可见扁桃体肿大,咽痛较重,需清热利咽,加射干、牛蒡子、山豆根、马勃、蚤休等。病毒也会循呼吸道入里,但临床上所说的感冒往往仅至于此。


风寒与病毒亦可同时兼夹,治疗时可以将麻、桂、荆、防、银、翘等药同用,而不必顾虑其是否为寒热杂投。


以上内容可归纳为下表:


【不同季节感冒证治】


冬季感冒多外寒内热之证。因为冬季多厚衣棉裹,饮食温热,故内热郁于中,而风寒束于表,故需解表清里,常用双解汤,发热明显者可用麻杏石甘汤。


夏季感冒(轻者称为“伤暑”,重者成为“中暑”)多为外热内寒之证。因为夏季酷暑逼人,故多饮食生冷瓜果、冰糕、啤酒等,损伤脾胃阳气,致寒湿内生,腹痛泄泻,即俗谓“肠胃型感冒”,故多用温中化湿之品,如藿香正气散等,与感冒证治大异。


【不同体质感冒证治】


(1)气虚:气虚者多为肺气虚御邪无力,易于感冒。可于解表方中加入黄芪、白术、党参、柴胡等益气疏解。气虚感冒者用黄芪无固表敛邪或“闭门留寇”之弊,但实体感冒勿用黄芪。


(2)阴虚:阴虚外感多从热化,因其素有虚火,风邪多从热化,表现为口干咽燥等症,可于解表方中加入生地、玉竹、沙参、知母等药。解表药多用桑叶、菊花、薄荷、双花、连翘等凉解之品。


【不同宿疾感冒证治】


(1)鼻炎:鼻炎病因多为感冒日久不愈引起。其根本为肺气虚,感冒日久不愈,邪气虽不甚实,但肺气宣散外邪无力,风邪郁于鼻窍。此时他症虽无,但鼻部症状并未完全消失,许多患者即停止治疗,反复日久,致鼻部抵御外邪能力下降,偶有外邪,其它部位未见明显症状而鼻部即感不适。治疗上以通窍散寒为标,益肺乃根本之法。


(2)气管炎:多为脾肺气虚而见外感风寒之证。脾虚则易于停湿生痰,肺虚则易于感受外邪。故治疗时,在解表散寒同时,加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品,如六君子汤等。


(3)哮喘:哮喘患者,肺气易升,感受风寒,肺气上逆更甚,故宣肺解表之时,亦应降气平喘,如苏子、葶苈子等。


上述为呼吸系统感冒兼夹感冒证治,本类疾病多被西医称为“急性发作”,如慢性鼻炎急性发作,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在治疗感冒时注意不要用对心血管有副作用的药物,如慎用麻桂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炎、厌食等感冒后症状会加重,是因为感冒使肠胃功能减弱,可在解表药中加入和胃消食之药,如木香、砂仁、苏叶、半夏、陈皮、苍术、藿香等。


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尿路感染等(多属中医“湿热”型)感冒后症状也多会加重,可重用清热解毒利湿类药物。


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在感冒时尽量不要用柴胡、桔梗等升提药。


综观许多验方、秘方,都是上面不同药对的组合而已,由此可见,只有掌握了疾病的“病因-病症-治法-方药”,才是根本的执简驭繁的方法,古人云:“药不执方,灵活运用”,也正是基于此。



              
[/watermark]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6
发表于 2014-7-24 18:09:27 | 只看该作者
你们都是神医
45
发表于 2014-7-20 22:02:37 | 只看该作者
泰然居士 发表于 2014-7-8 22:17
我的一些老病号感冒了都是找我吃中药,大多3至6付治愈。即使发热38度,也多一两剂退热,且不反复。前提是 ...

好  中医都该这样。如果,中医人都有这个水平了,谁还敢说中医是假科学。

点评

谢谢!我们共同努力!  发表于 2014-7-21 08:58
44
发表于 2014-7-20 21:58:1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3
发表于 2014-7-9 18:27:50 | 只看该作者
先生说的是临床实际情况。中医的发展离不开临床实践。
42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22:17:31 | 只看该作者
王勇123 发表于 2014-7-7 18:27
先生说的有道理!事实上感冒初起即用中药治疗效果好!

我的一些老病号感冒了都是找我吃中药,大多3至6付治愈。即使发热38度,也多一两剂退热,且不反复。前提是医患之间相互信任,对于那些盲目相信西医,认为西医快,中医慢的,我也不会强劝他们吃中药。
41
发表于 2014-7-7 18:27:28 | 只看该作者
墨旱莲 发表于 2006-7-12 14:20
现今感冒初起即用中药治疗的实在是太少了,等到需要中医的时候,病已诸证夹杂,居士的治疗,药简效宏,当 ...

先生说的有道理!事实上感冒初起即用中药治疗效果好!
40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6:55:28 | 只看该作者
感冒属于《伤寒论》中的太阳表证与温病中的卫分证,需要与传染病的前驱期鉴别。如果把传染病的前驱期误诊为:感冒,非常危险,特别是使用辛温解表,则是原则错误。


是的,传染病(如SARS、甲流等)前期症状与感冒非常类似,不易鉴别,一旦误治或贻误治疗,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应该提高警惕!
39
发表于 2014-7-7 11:50:40 | 只看该作者
        感冒属于《伤寒论》中的太阳表证与温病中的卫分证,需要与传染病的前驱期鉴别。如果把传染病的前驱期误诊为:感冒,非常危险,特别是使用辛温解表,则是原则错误。
38
 楼主| 发表于 2014-7-6 15:40:26 | 只看该作者
凡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中的“凑”,如果作“侵入体内”,那么,可以算是对的;但不全对,有时邪气在体内很盛,表现为一种阴邪实的状态,整体状况未必表现为虚。
        所以,人体的气虚气实是相对的,动态的。


学习了
37
发表于 2014-7-5 16:58:21 | 只看该作者
      武都头身强力不亏,虽大风疴毒,弗之能害。
      ————————————————————————
      很对!

      凡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中的“凑”,如果作“侵入体内”,那么,可以算是对的;但不全对,有时邪气在体内很盛,表现为一种阴邪实的状态,整体状况未必表现为虚。
        所以,人体的气虚气实是相对的,动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9 02:18 , Processed in 0.09731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