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15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9 09:5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9-11 22:28 编辑

第15条
【原文】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词解】
  偏痛:偏侧疼痛。
  
【释义】
  这里所谓“胁下”,包括两胁及腹部而言。胁下偏痛,谓或左或右,偏于一侧。紧弦脉主寒主痛,是寒实内结之征。“发热”,并非表证,也不是阳明腑实证。表证发热,其脉当浮,阳明腑实发热,脉当滑数。本证发热而脉象紧弦,乃由于寒实内结,阳气郁滞,营卫失调所致。但这种发热,在寒实内结的情况下,不一定出现。
  胁腹疼痛,大便不通,脉象紧弦,正是寒实内结。故宜用大黄附子汤温下。方中用大黄泻下通便,附子、细辛温经散寒,并能止痛。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寒实内结的证治。
【按语】
  本方又为温下方剂之祖,可谓开温下之先河。后世温脾汤亦是由此化裁而来。
【参考】
  [临床应用] 大黄附子汤可用于缓解某些慢性肾炎尿毒症伴发高血压脑病。此病虚实并见,寒热错杂,证情复杂,但以寒实内结为主症。本方附子可温经祛寒,大黄推陈致新,细辛散寒通阳,故有一定治疗效果;大黄附子汤加味可用于治疗风、寒、热、虚所致之牙痛。属实热者大黄宜生用后下,风热虚火者宜酒制久煎,火盛便溏者宜久煎。一般风寒牙痛以细辛为君;风火胃火牙痛以大黄为君。加减法:风寒者加白芷、防风、独活、苍耳子;虚火者加生地、玄参;风热者加谷精草、防风、僵蚕;龈红焮赤者加银花、连翘、山豆根、牛蒡子;肿胀血瘀者加丹皮、赤芍、川芎、牛膝。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胁下偏痛而脉紧弦,阴寒成聚,偏着一处,虽有发热,亦是阳气被郁所致,是以非温不能已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结,故曰宜以温药下之。程氏曰:‘大黄苦寒,走而不守,得附子、细辛之热,则寒性散而走泄之性存’是也”。

        大黄附子汤,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本方常用于、慢性痢疾、尿毒症等属寒积里实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12 06:57:59 | 只看该作者
  慢性肠梗阻,或者急性发作。
肠梗阻,除了大承气汤,还有厚朴三物汤、大建中汤、大黄附子汤可供选用。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肠梗阻。
2
 楼主| 发表于 2019-9-12 06:3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9-11 22:35 编辑

      大黄附子汤

     9研究
      配伍研究发现,该方能显著促进寒积便秘型小鼠排便,增其排便量。经拆方分析,单用大黄对模型无泻下作用,与附子、细辛合用则作用明显增强,且附子、细辛能对抗小鼠体表温度下降和改善肠道运动。
      10药理作用
      主要有泻下,抗缺氧,抗感染, 镇痛作用。   
       1. 泻下:对寒积便秘模型小鼠,大黄附子汤、大黄加附子水煎液、大黄加细辛水煎液、大黄水煎液、附子水煎液0.14g/10g 灌胃,能显著促进小鼠排便,且能对抗小鼠体表温度的下降。   
       2.抗缺氧:对常压下致小鼠整体缺氧和结扎颈动脉所致小鼠脑缺血性缺氧,大黄附子汤水醇法提取液14.4g/kg腹腔注射,能明显延长动物存活时间。对氰化钾和亚硝酸钠中毒所致细胞缺氧,本方亦具有保护作用。大黄附子汤还能明显对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缺氧,其作用较心得安0.2ml/10g好。   
       3.抗感染:大黄能不同程度地抑制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和真菌。细辛对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4. 镇痛作用: 通过小鼠冰乙酸扭体试验,观察该方的镇痛作用;应用山西白醋加活性炭冰水法制作阳虚便秘动物模型。观察大黄附子汤对阳虚便秘小鼠的排便时间、排便量、小肠推进作用的影响和对大鼠在体回肠活动的影响。结果大黄附子汤中、高剂量有显著的镇痛作用;阳虚便秘动物肠运动试验中,大黄附子汤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动物的首粒排便时间显著缩短,3 h 内排便粒数显著增加,小肠推进率明显提高;在给药10 ~15 min 后,在体回肠蠕动明显增强。结论大黄附子汤对实验动物有明显的通便和镇痛作用,其通便作用可能与大黄附子汤促进动物肠肌运动有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 02:31 , Processed in 0.0517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