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01|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问仁海:寸口脉为什么要主心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3 10:2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寸口脉根据五行分配脏腑的错误:
寸口脉根据五行分配脏腑是由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衍生出来的。
      A、 先看地球北半球寸口脉脏腑分配:
      左手寸: 南方火(心);右手寸:西方金(肺)
左手关:东方木(肝);右手关:中央土(脾)
左手尺: 北方水(肾),右手尺:北方水(肾)
      B、 再看地球南半球寸口脉脏腑分配:
左手寸:南方水(肾);右手寸:西方金(肺)
左手关:东方木(肝);右手关:中央土(脾)
左手尺:北方火(心);右手尺:北方火(心)

      由此可知,传统上用五行学说在寸口配属脏腑的理论,只适应于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这就说明五行学说配属方位的适应性并不符合实际。这同时也说明,如果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可以利用五行“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理论, 在寸口部位分配脏腑,但赤道以南半球的人们则无法用这套理论。如此这般,那么,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到南半球时,又如何评脉呢?反之,赤道以南半球的人们到赤道以北来生活时,又如何将五行分配在寸口上呢?而现实中,地球南、北半球人们的脉搏,除了受寒温燥湿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产生不同变化外,基本上是一致的。那么,这更说明五行学说在寸口脉分配脏腑的应用上,是错误的。


        质疑:
       先生说“传统上用五行学说在寸口配属脏腑的理论,只适应于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这说明北半球人的脉与脏腑分配先生是认可的!但脉配脏腑是依据五行来的吗?为什么寸口配心肺?关脉配肝脾,尺脉配肾命门?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19:34:33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你的这个质疑是不是有问题?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08:15:21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3 11:53
哈哈,咱们还是不要争鸣了。有那个必要吗?



    仁海,为什么不争?理由呢?难道你跑到南半球就脏腑换位,还是用头去走路,用脚思考问题了?
23
发表于 2013-10-30 10:34: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7 22:30:08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27 05:09
五、五脏配属五行的错误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之五

http://www.gtcm.info/forum. ...



     回答不了问题,贴得再多也是无骨架的浆糊!
21
发表于 2013-10-27 13:09:06 | 只看该作者
五、五脏配属五行的错误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之五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602&page=1&extra=&_dsign=80c12b92

点评

回答不了问题,贴得再多也是无骨架的浆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7 22:30
20
发表于 2013-10-26 19:47:0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0-13 11:38
我没有胡说,马克思主义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实际上 ...

这个说法那是相当的正确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6 11:47:16 | 只看该作者
我问你这个糊涂中医,你研究对象是什么?是人体吧!做为整体的人,跑到南半球就出现脏腑移位了?你心肺就跑到肾下面去了?肾就挪到心肺上的位置了?是南半球的生命是这样构造,还是你仁海脏腑自己随方位移动啊?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6 11:45:22 | 只看该作者
寸口脉根据五行分配脏腑的错误:
寸口脉根据五行分配脏腑是由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衍生出来的。
      A、 先看地球北半球寸口脉脏腑分配:
      左手寸: 南方火(心);右手寸:西方金(肺)
左手关:东方木(肝);右手关:中央土(脾)
左手尺: 北方水(肾),右手尺:北方水(肾)
      B、 再看地球南半球寸口脉脏腑分配:
左手寸:南方水(肾);右手寸:西方金(肺)
左手关:东方木(肝);右手关:中央土(脾)
左手尺:北方火(心);右手尺:北方火(心)

      由此可知,传统上用五行学说在寸口配属脏腑的理论,只适应于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这就说明五行学说配属方位的适应性并不符合实际。这同时也说明,如果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可以利用五行“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理论, 在寸口部位分配脏腑,但赤道以南半球的人们则无法用这套理论。如此这般,那么,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到南半球时,又如何评脉呢?反之,赤道以南半球的人们到赤道以北来生活时,又如何将五行分配在寸口上呢?而现实中,地球南、北半球人们的脉搏,除了受寒温燥湿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产生不同变化外,基本上是一致的。那么,这更说明五行学说在寸口脉分配脏腑的应用上,是错误的。


        质疑:
       先生说“传统上用五行学说在寸口配属脏腑的理论,只适应于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这说明北半球人的脉与脏腑分配先生是认可的!但脉配脏腑是依据五行来的吗?为什么寸口配心肺?关脉配肝脾,尺脉配肾命门?
17
发表于 2013-10-14 15:26:35 | 只看该作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西哲学合流
   中国的近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显著区别之一,是改变了与西方哲学隔绝的状态,开始了中西两大哲学的合流。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近代中西哲学合流的继续和必然。这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分析。
在时间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于五四时期在中国得到传播。这是由于在此之前的80年间,中西文化互相激荡,使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有了比较多的接触和了解。否则,在西方文化土壤里生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可能被中国人接受的。正如毛泽东在1920年所说,他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种种主义,种种学说”形成“明了的概念”,是以“将中外古今的学说刺取精华”为条件的。(《毛泽东早期文稿》,2版,474页,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最先在中国得到传播,这并非偶然。五四运动之前,近代中西哲学合流的最主要的理论成果,是把西方的进化论改造成中国先进分子的世界观。从康有为、严复到章太炎、孙中山的思想中,都可以看到这一改造的重要内涵,是把西方的进化学说和中国传统哲学相沟通。最初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世界观上由进化论转向唯物史观,表征着对作为近代中西哲学合流成果的进化论的继承和发展。李大钊认为,进化论和唯物史观都是与“退落的或循环的历史观”相对立的,后者超越前者之处,是把历史进化的动因归于“社会、物质、人生”。(《李大钊文集》下册,1版,2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陈独秀赞同蔡和森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骨髓”是“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的观点,指出唯物史观不同于进化论之处,在于主张依据历史的自然进化的法则进行“经济制度的革命”。(《独秀文存》,1版,837页,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显然,他们接受唯物史观,既是以近代中西哲学合流的成果为出发点,又是对这一成果的推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是以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对中国近代哲学论争的中心问题作了科学的总结。中国近代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在哲学上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探讨:一是认识和把握历史演变、发展的规律,这是历史观的问题;二是研究如何把变革社会的理论付诸实践,这是认识论上的知行观问题。这两个中国近代哲学论争的中心问题,是由传统哲学的道器之辩和知行之辩演变而来的。道器之辩在近代演变为历史观问题,龚自珍、魏源以至早期改良派,提出“器变道不变”的变易史观,由此发展到进化论历史观,后来改良派和革命派分别强调历史进化的循序渐进和“突驾”跃进。魏源以“师夷长技”的新眼光重新讨论知行关系问题,后来的改良派和革命派都考察了知行关系,或强调知或强调行,他们除了借用传统知行观的思想资料外,还借鉴了西方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思想成果。可见,近代哲学论争的中心问题表现了中西哲学的合流: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哲学在近代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学习了西方近代哲学,超越了传统的道器之辩和知行之辩。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既概括了辩证唯物论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规定,又概括了历史唯物论关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关系的规定。对于这些思想,可以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看到明确阐发。因此,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阐述了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知行之辩作了科学的总结,同时它又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得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国情,并把唯物史观提升到以《矛盾论》为代表的一般的辩证发展观,对道器之辩作了科学的总结。
由于中国近代哲学论争的中心问题表现了中西哲学的合流,因而,作为对此进行科学总结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无疑表征着近代中西哲学合流的必然趋势,并且是对这一趋势的推进。
从近代中西哲学合流的历史进程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认识到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和中国哲学结合而实现其中国化,是以近代中西哲学合流为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也可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意义之一,是使中国哲学开始成为统一的世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是近代以来最有生命力的中西哲学合流的继续和必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8 21:15 , Processed in 0.05660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