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20|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5-7 15:0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疾病概念的认识与定义,是中西医结合最核心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西医辨病论治与中医辨证论治的区别与联系。

西医是辨病论治的,而中医则是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以辨证为主。然中医所言的辨病,与西医所言的辨病,不是一回事。西医所言的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地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核心在于病因,有病因,才有病,没有病因,则不是病,称其为症状,或某某综合征。在感染性疾病中,西医通常直接以病因命名,如结核病,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在内伤杂病中(非感染性疾病),虽然病名多以病理直接命名,但也是强调病因的存在,以病因为疾病概念的核心,如原发性高血压病,定义是原因不明的血压增高,虽然原因不明,但不明不是不存在,只是一时不明而已。对于病因明确的,继发于其他疾病发生的高血压,西医则认为是症(症状性高血压),而不是病。从这里可以看出,病因在西医疾病概念中所占的核心作用。

中医辨病则不然。从中医病名则可以看出,一类的病名,如咳嗽、胃痛、水肿、黄疸、头痛、眩晕,中医谓之病,从西医的角度看,只是症状诊断。还有一类病名,如伤寒病、温热病,这里的病名,是疾病的分类,并不是真正的病名。也有一类病名,如感冒、疟疾、 肺痨等,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疾病名,但从数量上是少数的,不是主流的。从西医的角度看,中医的辨病,一类是疾病的分类(外感与内伤),一类是症状的诊断(咳嗽、胃痛、水肿、黄疸、头痛、眩晕),二者都不是病理学层面的诊断。相当于西医病理学层面的诊断,是中医的证候诊断。中医的证候诊断,更多的是反映机体在致病因素(特定和非特定)作用下引发出现的病理过程或状态,重点在病理过程或状态本身,而不是病因。如肝阳上亢,在症状表现上类似于西医的高血压,但中医不存在原发性肝阳上亢与继发性肝阳上亢之分。不管是原发性高血压病或继发性高血病,中医皆可诊为肝阳上亢。如外感温热病中的卫气营血诸证,也不是病因诊断,与细菌病毒无对应的关系。卫气营血诸证,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病理生理学的诊断,其所对应的,是机体感染细菌病毒后引发的炎症反应的不同阶段,包括从SIRS(各系统炎症反应综合症)到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不同炎症阶段。再比如中医的风寒证与风热证,此处的风寒或风热,当从病理的角度,而不是从病因的角度来理解。风寒证不能理解为风寒邪引发的证,风热证不能理解为风热邪引发的证。因为风寒邪可引发寒证,但也可以寒从热化,表现为热证;风热证可由风热邪引发,也可由风寒邪引发转化。

个人的观点,中医证的本质,是机体在致病因素(特定和非特定)作用下引发的病理过程或病理状态,核心在病理过程或病理状态。而西医病的本质,则是机体在特定致病因素作用下引发的病理过程或病理状态的集合,核心在病因。
3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8:43:3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5-19 07:33
大体上也可以这么讲。

事实上就我个人言,诊治病症时(内伤杂病领域),从主症出发,大多辨病(西医病理 ...

另外,建议把这个帖子移到另一个栏目里,这个“中西医并用”好像关心中西医结合的人才关注这个栏目,不合适。我本来在等陈先生发这个帖,可是没想到在这个栏目里。

——医理探源栏目偏重于传统中医的讨论,而我们所讨论的主题,跨越了中医与西医的原有领域,属于中西医结合的范畴。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8:41:24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5-19 07:33
大体上也可以这么讲。

事实上就我个人言,诊治病症时(内伤杂病领域),从主症出发,大多辨病(西医病理 ...

南京陈斌、我和我周围的中医大夫、中医期刊上发表临床论文的中医大夫、搞临床科研的研究人员,都是围绕着西医病名(内科范围,其他科我没在意,不敢乱说)辨证论治。

——在内伤杂病领域,个人是以主症为纲,在主症的纲下,同时进行辨病(西医病理学)与辨证诊断。在这里,病与证二者是并列、等同、或互补的关系。与以西医病名为纲,辨证分型论治的模式是有区别的。另外,个人所言的西医辨病,已不是传统的西医病名,而是参照中医的脏腑辨证体系,以病位为纲,病性为目(这里的具体病位与病性在内容上是西医的),以单个的病理过程或病理状态为诊断单位,较既有的西医病名概念单位级别更小,内容更具体,更丰富。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8:40:1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5-19 07:33
大体上也可以这么讲。

事实上就我个人言,诊治病症时(内伤杂病领域),从主症出发,大多辨病(西医病理 ...

陈先生实在人,看得出是实实在在从事中医临床和研究工作的。

——谢谢。
29
发表于 2015-5-19 15:33:50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5-5-18 06:13
大体上也可以这么讲。

事实上就我个人言,诊治病症时(内伤杂病领域),从主症出发,大多辨病(西医病 ...

大体上也可以这么讲。

事实上就我个人言,诊治病症时(内伤杂病领域),从主症出发,大多辨病(西医病理学)在先,辨证在后(与病是并列、等同或互补关系),治疗时则从病情需要出发,有时以病为主,从病西医西药治疗,有时以证为主,从证中医中药治疗,有时则病证结合,中西医中西药结合治疗。


陈先生实在人,看得出是实实在在从事中医临床和研究工作的。
搜索
复制


南京陈斌、我和我周围的中医大夫、中医期刊上发表临床论文的中医大夫、搞临床科研的研究人员,都是围绕着西医病名(内科范围,其他科我没在意,不敢乱说)辨证论治。


问题是:什么在坚持抛开西医病名辨证论治呢?
我知道有一大批中医学术上的决策者在坚持,有的人我还认识。


他们坚持抛开西医病名辨证论治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后果?
请大家发表高见。


另外,建议把这个帖子移到另一个栏目里,这个“中西医并用”好像关心中西医结合的人才关注这个栏目,不合适。我本来在等陈先生发这个帖,可是没想到在这个栏目里。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06:13: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5-5-17 22:32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5-5-17 15:12
把陈先生23、24、25、26楼的意见综合起来,我设想一个诊疗步骤:

遇到一位眩晕病人:


大体上也可以这么讲。

事实上就我个人言,诊治病症时(内伤杂病领域),从主症出发,大多辨病(西医病理学)在先,辨证在后(与病是并列、等同或互补关系),治疗时则从病情需要出发,有时以病为主,从病西医西药治疗,有时以证为主,从证中医中药治疗,有时则病证结合,中西医中西药结合治疗。

点评

大体上也可以这么讲。 事实上就我个人言,诊治病症时(内伤杂病领域),从主症出发,大多辨病(西医病理学)在先,辨证在后(与病是并列、等同或互补关系),治疗时则从病情需要出发,有时以病为主,从病西医西药治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9 15:33
27
发表于 2015-5-17 23:1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5-5-17 23:13 编辑

把陈先生23、24、25、26楼的意见综合起来,我设想一个诊疗步骤:

遇到一位眩晕病人:

1,中医四诊辨证的结果属肝阳上亢。
2,量血压,血压高于标准。
3,用西医检查方法,排除了症状性高血压。
4,按肝阳上亢的治法、方药治疗。
5,血压恢复正常。
6,后续治疗。


陈先生,您遇到这个病人是不是怎麽个处理过程?

搜索
复制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21:15:15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5-17 10:20
很好的学术争鸣,赞一个!

谢谢关注支持。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21:14:2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5-17 08:23
高血压,是一个独立的病理生理学诊断,可以见于各种原因或疾病所致,可以参照中医辨证论治的诊治模式或思 ...

3,中医内科的”眩晕“病名,对医生的指导意义何在?
4,在七十年代以后的中医临床报道中,有多少以”眩晕“等中医内科病名为观察对象,或者取得研究成果的,陈先生如果知道一些,请介绍出来。(七十年代以前的中医期刊,家里倒是有几本,但没有读过。就以七十年代算吧。)

一一眩晕作为主症诊断,可帮助中医和西医极大的缩小各自辨证或辨病(病理学)的范围。同时,眩晕本身并不是中医或西医的治疗对象,中西医的治疗对象分别是证候和病(病理学)。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20:37:3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5-17 08:23
高血压,是一个独立的病理生理学诊断,可以见于各种原因或疾病所致,可以参照中医辨证论治的诊治模式或思 ...

3,中医内科的”眩晕“病名,对医生的指导意义何在?
4,在七十年代以后的中医临床报道中,有多少以”眩晕“等中医内科病名为观察对象,或者取得研究成果的,陈先生如果知道一些,请介绍出来。(七十年代以前的中医期刊,家里倒是有几本,但没有读过。就以七十年代算吧。)

——个人觉得,对于一般的医生而言,其临床诊治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应当是病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明确后,对于具体疾病的治疗,一般都是有规范或指南一类的东西,直接照搬即可。如何从思维程序或模式上,整体的提高改进诊断的运行效率与结果的正确率,一个合适的诊治体系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内伤杂病领域,传统中医以主症为纲,证候为目的诊治体系,是一个非常好的诊治体系,现代医学应当继承并发扬这一体系。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20:36:3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5-17 08:23
高血压,是一个独立的病理生理学诊断,可以见于各种原因或疾病所致,可以参照中医辨证论治的诊治模式或思 ...

2,前面说过了,原发性的高血压,在血压正常了以后,还要继续治疗。这个时候的无证可辨,继续治疗是如何确定指导原则?

——从临床表现出发,无证可辨,有病(高血压)可辨,则从病论治,血压高,予以降压治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 18:25 , Processed in 0.0684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