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94|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节 黄帝及其臣子和八十一篇——《<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 17:2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经时代>补注》(赵洪钧医学传心堂定稿)
赵洪钧著   金栋(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补注
第二节  黄帝及其臣子和八十一篇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42:05 | 只看该作者
⑾到处都有黄帝遗迹:司马迁曰“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史记•五帝本纪》)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41:43 | 只看该作者
他跟着汉武帝巡视全国: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史记·孝武本纪》)
汉武帝:汉代皇帝刘彻(前140~前87在位)的谥号。《史记正义》:“《谥法》云:克定祸乱曰武。”《史记》作《今上本纪》云:“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纪》第十二。”因散佚,后褚先生补缺作《孝武本纪》。班固《汉书》有《武帝纪》,作“孝武皇帝”。应劭曰:“《礼·谥法》‘威强睿德曰武’。”
汉武帝刘彻统治的五十余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封建制度下中华民族的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在经济繁荣、府库充溢的基础上,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改革了一些制度,力图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适应统一国家的需要。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8:04 | 只看该作者
五帝德、帝姓系:《大戴礼·卷七》的两个篇名。司马迁《五帝本纪》的部分内容与此两篇应有同一出处。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7:27 | 只看该作者
大戴礼:即《大戴礼记》。《礼记》有《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之分。通常说的《礼记》指《小戴礼记》。传统说法认为,《大戴礼记》是汉元帝时戴德所编,《小戴礼记》是其从兄之子戴圣所编。因二者为叔侄关系,固有大、小之别。
“大戴记,亦称《大戴礼》或《大戴礼记》,乃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德编纂。原有八十五篇,今本残缺,存三十九篇,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文物制度和儒家学说的参考书。”(《中国哲学大辞典·著作·经学》)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6:56 | 只看该作者
荐绅:搢,笏也,亦插也。绅,大带也。“徐广曰:‘荐绅,即缙绅也。古字假借。’”(《史记集解》)缙绅,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亦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汉典》)
荐绅先生:儒服之人;有官位的儒士;或指孔子。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6:32 | 只看该作者
⑹不雅:有欠典雅正统。《史记正义》:“驯,训也。谓百家之言皆非典雅之训。”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6:03 | 只看该作者
百家:各种学术流派,原指春秋战国时代的各种思想流派,即诸子百家。
《汉书·武帝纪》载:“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颜师古曰:“百家,谓诸子杂说,违背六经。”
“早在战国晚期,《荀子·非十二子》和《庄子·天下》等篇已开始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总结和评判。从学派的角度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先秦学术思想,始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收录了其父的这篇学术史名作。该文先列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然后分别评述其利弊得失。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校对国家图书时,受司马谈的影响,将先秦至汉代可以见到的文献,按照学术思想相近的原则进行了归纳。刘歆撰成《七略》,述其书名、篇目,总结学派的得失,在六家基础上,又增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这样就成了‘十家’。由于小说家乃‘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是以君子弗为’,所以‘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七略》所列‘十家’以及除去小说家的‘九家’,又称‘九流十家’(《汉书·班彪传》)。《汉书·艺文志》上承《七略》,把凡是有著作流传下来的人物,统称为‘诸子’,共有‘百八十九家’,著作‘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诸子百家’。”(孔德立《先秦诸子》)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5:38 | 只看该作者
尚矣:意为时代久远,不易确论,审慎态度之徵。《史记索隐》云“尚,上也,言久远也。‘尚矣’文出《大戴礼》。”《史记·三代世表》:“五帝三代之记,尚矣。”《史记·历书》:“神农以前,尚矣。”《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5:08 | 只看该作者
⑶五帝:传说中的五个古代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汉典》)
《白虎通卷二·号》篇云:“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五帝也。’《易》曰:‘黄帝、尧、舜氏作。’《书》曰:‘帝尧、帝舜。’”
应劭《风俗通义·皇霸篇·五帝》云:“《易传》、《礼记》、《春秋》、《国语》、太史公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是五帝也。”
金栋按:应劭之说不确。《易传》、《春秋》等无五帝之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4 05:20 , Processed in 0.0713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