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3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因为关于受精卵方面的研究发现完全是生理学研究贡献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11 18:0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10-12 00:13 编辑

因为关于受精卵方面的研究发现完全是生理学研究贡献的,生理学研究也从没有从中国古代关于精先天精的简单论述方面得到过丝毫的启示引导作用,如果现在要将它们硬扯到一说成是相同的,在生理学研究方面必定要产生笑话,或者说为什么中国古代至现代并没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研究发现,现在却说成是中国古代早就清楚受精卵就是先天精了。
这不是太有点滑稽可笑了吗。
另外在中国古代关于精气的论述方面很有可能认为是有某种生理学未知的物质的作用,而如果将这种物质以科学论述讲清楚,到是中国人很有价值的发现。
可是几乎全部的关于中医的研究最多是附会现代生理学的研究发现,什么经络是神经,营卫是免疫之类的,于生理学病理学没有新的发现贡献。
不会得到生理学病理研究的重视认可。

点评

这叫以现代医学解读中医,虽不是生理学贡献,也是科学诠注中医的贡献。  发表于 2018-10-12 05:4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3 01:11:41 | 只看该作者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4%BD%93%E7%94%9F%E7%90%86%E5%AD%A6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3 01:10:43 | 只看该作者
第六节 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

第十二章 生殖

第一节 男性生殖

第二节 女生性殖

第十三章 衰老

一、衰老的概念

二、衰老的主要特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3 01:07:38 | 只看该作者
近代生理学的研究,不仅描述生命活动的表面现象,而且在整体观点下运用实验的方法探讨机体各部分的功能及其内在的联系。

生理学的实验可分为几个层次,也就是从不同的水平进行生理学的实验研究:器官系统水平,细胞组织水平和亚细胞及分子水平。迄今为止,大量的生理学研究是集中于机体的器官系统水平,因为这在医学应用和生产实践上是最亟需的基础知识。

例如:血液循环生理包括血液运行和心脏、血管的功能;呼吸生理包括呼吸道和肺的功能以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消化生理包括消化管运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以及食物的消化和养料的吸收过程;排泄生理主要讨论肾脏的泌尿过程和输尿管、膀胱的排尿过程;内分泌生理讨论各种内分泌腺的功能;神经系统是机体各部分功能的调节机构,一方面接受由各种感受器或感觉器官传来的信号而加以整合,另方面对各种器官系统的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使机体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关于细胞组织水平的研究,乃是探索各种组织细胞的生理特性和活动特征,如神经组织、肌肉组织。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的生理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水平的研究在生理学发展上也很早受到重视,从而为理解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机制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

关于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理研究,这是近期才发展的领域,如关于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机制,神经和肌内细胞膜的电位变化及其与离子通透性改变的关系,各种肌肉的超微结构的功能及其与兴奋——收缩耦联的关系,各种激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及其分泌和作用机制,中枢神经细胞的递质和神经激素的研究等。以上3个层次的研究都属于分析性生理学的范围,这种分析性实验的结果对于近代生理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2 14:36:47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8-10-12 06:20:45 | 只看该作者
        个体发育,它包含下列两个发育阶段:
     生前(产前)发育:①精卵受精、卵裂至植入,为期2周:②胚胎期:第2~8周;③胎儿期:第3月至分娩出生。
      生后(产后)发育:①初生儿:从出生至生后2周;②婴孩期:从生后第3周至躯体直立(一岁左右);③儿童期:从生后15个月至13岁,其中乳齿期2~6岁,恒齿期7~10岁,青春前期10~13岁,④青春期:14-20岁,由14~16岁开始青春发育至成熟;⑤成年期:25岁前骨胳系统骨化,生长基本完成,以后生长极慢;⑤衰老和死亡。
10
发表于 2018-10-12 06:16:10 | 只看该作者
      不是生理学,而是胚胎学。

          胚胎学又称发生学,是研究个体发生来源及发育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生命的孕育,胚胎的演发过程,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生理演变特征,发育过程中对于生活条件的适应、变异和遗传以及个体发育与种系发育的统一法则等问题。人体胚胎学是以研究人体发生发育为对象的一门学科。广义来说,它包括从精、卵结合(受精)后生命的开始孕育,胚胎期及胎儿期在子宫内的生前发育和从初生儿、婴儿、儿童、青春期到成年期直至衰老死亡的全部生后发育历史。从受精卵发育为成年的个体,然后进入衰老和死亡的全过程称为个体发育。它包含下列两个发育阶段:生前(产前)发育:①精卵受精、卵裂至植入,为期2周:②胚胎期:第2~8周;③胎儿期:第3月至分娩出生。产后(产后)发育:①初生儿:从出生至生后2周;②婴孩期:从生后第3周至躯体直立(一岁左右);③儿童期:从生后15个月至13岁,其中乳齿期2~6岁,恒齿期7~10岁,青春前期10~13岁,④青春期:14-20岁,由14~16岁开始青春发育至成熟;⑤成年期:25岁前骨胳系统骨化,生长基本完成,以后生长极慢;⑤衰老和死亡。
          人体胚胎学通常是以生前的子宫内发育的内容为主,包括由一个简单的受精卵演发为复杂的多细胞胚胎的形态形成、组织器官的分化和生理功能的建立;躯体各部分解剖位置在发育过程中的构建及其演变的相互渊源关系(包括残迹器官的出现),及如何导致正常发育的紊乱,产生畸形和出现异常的病理现象(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等。从受精卵到胎儿出生前的子宫内发育阶段为期共约40周(280日)。
        胚胎发育开始于精卵的结合,受精卵演发成为个体,意味着精、卵内携带的遗传物质的充分表达和包括了个体生命史中的生长、分化和成熟的全过程。从物种的生物学意义来说,有限的个体生命史仅仅是物种世代绵延历史中的一个小片段。生物通过繁殖把生命代代绵延下去,既有遗传,又有变异,接受自然选择的淘汰。物种这一生命史的延续称为种系发育或系统发育(phylogeny)。物种的遗传性状以密码形式编排在生物大分子的DNA链上而储存于生殖细胞中,通过生殖细胞结合而开始生命史的发育。精、卵把从父、母双方传来的遗传信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在发育过程中予以表现。事实上遗传与发育是个体发育二个不可分割的方面,遗传是发育的基础,而发育则是遗传密码(基因型)表达为表现型的过程。因此,发育过程一方面是在本物种遗传物质的基础上生长分化以维持本物种的遗传特征;另一方面,遵循生物进化规律,在胚胎期重演种系发育的一些共同结构特征的同时,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产生变异或基因突变而得以进化,其中个体发育过程是自然选择作用的主要环节。具有来自双亲全套遗传信息的细胞如何有选择地表达不同的基因以实现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什么物质或机理调控基因的活动及其表达的时间、空间顺序,送传密码在转录、转译上的误差如何导致遗传疾病及异常分化(如癌变)的产生,这些问题是目前胚胎学和细胞遗传学上具有重大医学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个体发育可因种属不同而在生前或生后的具体发育细节中互有区别,然而在发育程序上则遵循共同的规律,即都经过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轴胚、体节期、胎儿期和生后各期的相同发育阶段。而且从单细胞受精卵演变的多细胞机体及其以后进一步发育为具有复杂器官个体的过程中,也都同样要通过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形态形成、新陈代谢和生长等几种基本发育方式。这是个体生前和生后赖以生长发育所必须经过的途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
发表于 2018-10-12 06:15:28 | 只看该作者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10-11 12:13
正常的发展应该是中医循着先天之精的思路找到受精卵、基因什么的,可是,历史并没有给中医这个机会。

受 ...

中医独立发展的现实已经不可能,中医必然要和西医相比较着发展,历史上的中医,还能为现代的医学贡献些什么东西?

一一中医的核心优势,在于中医的疾病本质观:以证(病理过程或状态)为病。及在此疾病本质观指导下形成的辨证论治模式。

可参考:中西医结合医学体系的核心问题其实已经解决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694

病因、病理、症、证、病之基本定义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058
8
发表于 2018-10-11 22:58:5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0-11 12:54
需要找到共同参照系。

营卫可能是个比较好的共同参考系
7
发表于 2018-10-11 22:57: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10-11 14:59 编辑


受精卵是遗传物质传递的关键一环,所以它和中医的精是有关系的,但只是中医精的一个关键节点,即使把受精卵变化的全部过程也不能和中医的精等同。中医的精概念来源于临床,讲究司外揣内,讲究精出现各种紊乱时候的各种的调控技术,所以,还缺着一环,就是外在的变化和内在的过程中间怎么对应的,西医对这一块的认识和中医有很大不同,也有很大的忽视,这也许是以后的中医需要仔细弄明白的东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2 13:23 , Processed in 0.0542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