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940|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栋医学论文集:“怒则气逆伤脑”病机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23 09:5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怒则气逆伤脑”病机探讨

(《甘肃中医》杂志2010年第23卷第2

怒,俗称生气、气愤,系人在情绪激动时一种正常的情志变化。由于愿望受阻、行为受挫而致的紧张情绪之体验,人皆有之。一定限度内的情绪发泄对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有重要意义。即当怒则怒,怒而不过,才为最佳。所愿不遂、言语不良刺激、话不投机等,可致怒生。但若大怒、暴怒,则可导致气机逆乱,百病丛生。如《素问·举通论》:“百病皆生于气也。”而怒后所伤之靶器官较多,“怒则气逆伤脑”,可通过起中介作用的脏腑肝气的病理过程而实现,即“怒→肝气上逆→脑”轴系统。

1、怒则气逆上冲于脑

大怒、暴怒则气逆上冲,如《素问·举通论篇》载:“怒则气上……怒则气逆。”《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载:“大怒则形气绝,而血郁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篇》载:“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但经文中气逆冲“上”之具体部位,概念模糊。目前看来其“上”应定位于元神之府的大“脑”[1]。

脑为奇恒之腑,位居头颅之内,位置最高为人之巅,故名上。脑为人元神之所居,清窍之所在,故名神窍。《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头者,精明之府。”主宰生命活动,主司精神活动与运动、感觉等功能。明清以前观点认为,此为大脑之功能,属于心即心主神志而藏神,并分属五脏。明清以后,脑之功能才逐渐得到重视。如李时珍《本草纲目·辛夷》云:“脑为元神之府。”[2]王清任《医林改错·脑髓说》云:“灵记之性不在心在脑。”[3]。

2、“怒→肝气上逆→脑”轴系

怒则气逆伤脑,中医认为非直接伤之,是通过肝气亢逆的中介作用而完成。中介作用系人体之气的功能之一,即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气是感应传递信息之载体[4]。既可以是脏腑经络之正常功能表现,也可以是脏腑经络的异常病理变化,即肝气的病理变化。怒为肝之志,大怒、暴怒首先伤肝。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肝……在志为怒,怒伤肝。”肝藏血,怒由肝血、肝气所化,若肝血充足,肝气亢盛,稍有刺激,即易发怒。《灵枢·本神》篇曰:“肝气……实则怒。”《素问·调经论篇》曰:“血有余则怒。”而肝病亦让人易怒,《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肝病者……令人善怒。”

怒生而肝伤,肝伤则肝气升发、疏泄太过,气机逆乱,亢逆化风,或阳亢化火,灼液为痰,气血运行不畅,形成风火痰瘀交结,而上冲于脑,痹阻脑络,或灼伤脑络,络破血溢,瘀阻脑内,导致中风昏厥等病症[1]。

对此后世医家多认同并有所发挥,如晚清及近代医家三张(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等参以西说,发挥至极,创“内风脑病”学说。张伯龙《雪雅堂医案·类中秘旨》云:“《素问》所谓气血并走于上之大厥,于西医所谓血冲脑气筋,信而有征。盖肝风内动,气血上冲于脑,扰其后脑则昏不知人;扰其前脑,在一边则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在两边则为全身瘫废。”[5]张山雷《中风斠诠》云:“肝胆火升,风阳陡动,扰乱神志,成为暴仆昏厥,或为目瞑耳聋、强直猝死诸般症状,皆有气血并走于上,冲击入脑,震动神经而失去其知觉运动之机理。”[5]《素问·脉解篇》载:“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内外中风方》云:“盖肝为将军之官,不治则易怒。因怒生热,煎耗肝血,遂致肝中所寄之相火,掀然暴发,夹气血上冲脑部,以致昏厥……盖血不自升,必随气而上升,必至脑中充血。至所谓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者,盖气反则下行,血即随之下行,故其人可生。若其气上行不反,血必随之充而益充,不至血管破裂不止,犹能望其复苏乎。”[6]此即“怒→肝气上逆→脑”轴系统:怒为病因,而肝气亢逆起中介作用,脑系靶器官[1]。

3、脑病症状

怒则气机逆乱,上冲于脑,导致脑神被扰、清窍被蒙,出现头胀头痛,眩晕欲仆,失眠,烦躁易怒,激动亢奋,脉络怒张,面红目赤等阳亢症状。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气逆则头痛。”《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曰:“(肝脉)太过则令人喜怒(忘),忽忽眩冒而巅疾。”《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曰:“岁木太过……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甚则气逆上冲,血随气涌,逆乱加重而化风,或阳亢化火,灼液炼津为痰,气血运行不畅,形成风火痰瘀交结,而上冲于脑,痹(闭)阻脑络,或络破血溢,瘀阻脑内,引起猝暴中风、昏(晕)厥,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肢体拘急强直、或纵缓瘫软、或偏瘫抽搐等症。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郁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素问·调经论篇》曰:“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

4、结语

综上所述,大怒则伤脑,通过肝气上逆的病理过程而实现,此“怒则气逆伤脑”之病机,当为“怒→肝气上逆→脑”之轴系。怒系病因,肝气上逆为中介作用,而脑是靶器官。

参考文献
[1] 金栋.内经中风病病因病机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7):457
[2] 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936
[3] 陕西省中医研究院.医林改错注释[M].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8
[4] 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2.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7
[5] 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2-61
[6]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第2版.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112
(收稿日期2009-08-27)

40
发表于 2018-11-15 06:59:31 | 只看该作者
       肝风内动,痰迷心窍,痰湿蒙蔽心包,中经、中络、中腑、中脏。
39
发表于 2018-11-15 06:53:18 | 只看该作者
   先入为主,疑邻盗斧。
3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06:06:34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1-15 06:00
薄厥:古病名。因大怒而致的厥证。出《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 ...

,通蕴,蕴结、郁积之意。读蕴(音晕yun),不读碗(wan)。
3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06:0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8-11-15 06:02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1-15 05:31
怒则气逆伤脑——薄厥!

薄厥:古病名。因大怒而致的厥证。出《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指因暴怒等精神刺激,致阳气亢盛,血随气逆郁积头部,而出现卒然厥逆、头痛、眩仆的昏厥重症。本病可见于脑溢血、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李经纬  邓铁涛等主编《中医大辞典》

点评

菀,通蕴,蕴结、郁积之意。读蕴(音晕yun),不读碗(wan)。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5 06:06
3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05:31:55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1-14 10:45
大怒、暴怒伤肝,肝气上逆,气血上冲于脑,血郁于上,神窍闭阻,出现意识障碍(薄厥)——脑血管病变。
...

怒则气逆伤脑——薄厥!

点评

薄厥:古病名。因大怒而致的厥证。出《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行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指因暴怒等精神刺激,指阳气亢盛,血随气逆郁积头部,而出现卒然厥逆、头痛、眩仆的昏厥重症。本病可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5 06:00
35
发表于 2018-11-14 15:42: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11-14 09:45 编辑

百度:
中风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较多,从临床看,以内因引发者居多。中风的发生,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
1.情志郁怒
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
2.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3.劳累过度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4.气候变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其次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5.血液瘀滞
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蕴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滞,或因热的阴伤液耗血滞等,本病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蕴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

34
发表于 2018-11-14 15:40:05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1-14 06:50
无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中医认为皆属于中风病,故其病因病机相同,症状亦相同。病因病机四字连用,是中医 ...

无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中医认为皆属于中风病,故其病因病机相同,症状亦相同。病因病机四字连用,是中医名词!

——脑出血与脑梗塞,因为临床症状表现相似,病位相同,故传统中医将二者统一归纳至中风病名之下。至于病因病机,传统中医自身对于中风的病因病机,就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33
发表于 2018-11-14 15:23: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11-14 07:43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1-14 06:50
无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中医认为皆属于中风病,故其病因病机相同,症状亦相同。病因病机四字连用,是中医 ...

无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中医认为皆属于中风病,故其病因病机相同,症状亦相同。病因病机四字连用,是中医名词!

一一要看是教条的学习理解,还是结合客观实际实事求是的学习理解了。
3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15:00:49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1-14 14:50
无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中医认为皆属于中风病,故其病因病机相同,症状亦相同。病因病机四字连用,是中医 ...

所以,传统中医治疗此类病变,治法相同。参以西说,因病理病性不同,故治疗迥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4 05:05 , Processed in 0.0599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