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陈潮祖运用经方医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14 23:3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zhaike
六星会员
  


陈潮祖运用经方医案
关键词 陈潮祖 经方 医案 名医经验
    业师陈潮祖教授,是首批选定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之一。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治病,善于把握病机,依法处方,用药看似平常,却每能获良效,有独到之处。临证尤擅运用经方,或单投,或合用,或师其法而随证加减,颇为精彩。今精选数例,以示治验之妙。
    1 温经汤治疗妇人天将明而腹痛?
    沈某某,女,31岁,已婚。2001年10月18日初诊。患者自诉常于凌晨6点半左右,屋外噪音一起即绕脐腹痛、发胀,已1年多。反复发作,每次腹痛即大便,大便次数增多,严重影响睡眠,以致情绪不佳。近1年来,多次寻中西医治疗,西医检查B超、CT、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西药曾服镇静剂、胃肠动力剂等。察其中药处方三四十张,有丹栀逍遥散、天王补心丹、归脾、四君、枳实导滞丸等加减,服后或暂效,或无寸功。本次行经后又突然发作,已有1周。平素手足常僵冷,时时腹中气胀,纳可。又经常月经后期,色黯有瘀块。察其舌淡红偏黯、苔白满腻,脉弦。处以温经汤加减:吴茱萸、桂枝、防风、生姜各15g,当归5g,川芎、乌药、陈皮、甘草各10g,阿胶8g,法半夏、小茴香、白芍各20g 。3剂,水煎服,日1剂。服药期间嘱其注意保持情绪舒畅。2001年10月24日二诊,诉初服两剂,无改善趋势,本不欲再服,但考虑药已配来,遂将第三剂服完。讵料次日竟睡到8点多方醒,未觉腹部胀痛。取效后不敢停药,寻陈师未果,又自行配方两剂煎服。服至今日已连续三日未见发作,手足觉温,大便日一次,饮食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柔和。改处小柴胡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川芎、当归,调理1周后诸症消失。以后半年多因感冒来求治,称旧病未再复发,且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瘀块消失。?
    按:本例病机为典型之肝木克土。腹痛每发于凌晨,鸡鸣至平旦乃阴中之阳也,阴中之阳乃肝也。且噪音一起即痛,提示由于噪音刺激,导致筋膜紧张、痉挛,从而腹痛骤起。筋膜乃肝之所主,所以此病病位在肝。经行后,肝所藏之血相对亏虚,肝体不足,失于濡养,则筋膜痉挛,故此次于行经后发作,其苔满腻,提示经行后血室空虚,寒湿之邪乘虚而入。故治疗当柔肝缓急为主,兼以温经除湿。而温经汤中有桂枝、当归、川芎、吴茱萸温经行血,又有半夏、生姜散寒除湿,更为重要的是有芍药甘草汤柔肝缓急,加陈皮、防风即有痛泻要方之意,乃治疗肝木克土之有效方剂。因其夹湿,故为防滞邪而去麦冬之滋腻;又因病性偏寒,故去丹皮之凉。但考虑此次发作为经后血室空虚,筋膜失养所致,故保留阿胶养血,但用量小,且有半夏、生姜散寒除湿,故不会滋腻碍湿。因此,临床治疗疾病一定要灵活思维,从发病时间、诱发因素等诸多方面考虑,才可准确切中病机。笔者在学习温经汤时只知其为调经之要方,由此案才知尚可治疗杂病腹痛。
    2 四逆散合木香蜈蚣散治疗右侧睾丸炎?
    罗某某,男,54岁,已婚。2001年10月22日初诊。右侧睾丸炎1周,局部红肿如鸡卵,胀痛难忍。从发病起西医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稍好转。经人介绍找陈师配合中医治疗。刻诊:右侧睾丸胀痛,局部红肿,痛引两侧腹股沟,触之较硬。但受冷后疼痛更加明显。二便可。舌淡偏黯、苔灰腻,脉弦滑。处四逆散合木香蜈蚣散:柴胡、枳壳、白芍、甘草各15g,木香10g , 蜈蚣3条。7剂。其中木香、蜈蚣焙干后研成细末,分为21份,每日3次,每次1份,余四味煎汤,兑黄酒100ml送服上粉。药后肿痛全消。?
    按:此病虽为西医所说之“炎症”,且局部见红肿胀痛,但其发病于10月,天气较为寒冷,且受冷后疼痛加重,提示有寒气凝滞之象;睾丸虽属肾系,但与肝经经脉下络阴器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两相结合可知乃寒凝肝经,影响了肝气畅通,“不通则痛”,故见睾丸肿大胀痛。正如《圣济总录》所云“寒气客于经筋,足厥阴肝经经脉受邪,脉胀不通,邪结于睾卵”。既然病机乃寒凝肝经,气机郁滞,故治法当行气散寒,疏肝理气。方中木香辛温无毒,李时珍谓之“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气滞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蜈蚣辛温有毒,专走肝经血分,《别录》谓能“去恶血”,《本草纲目》谓能治“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可见本品有以毒攻毒,祛风解痉,活血通络之功。二者相伍,木香入三焦气分以畅通气机,开其窒塞;蜈蚣入血分以解毒止痉,活血通络,再用黄酒温经走窜,以行药力;再配疏肝理气之有效方剂四逆散,恢复肝气通畅,则气行血行。如此共奏行气散寒、疏肝理气之效,使气血流通而无壅滞之患,则肿痛自愈。此方气血兼顾,通调三焦,还可解毒止痛,可配伍应用于任何睾丸肿痛。由此案可知中医辨证,切不可受西医思维影响,一见“炎症”则妄投清热解毒之品,以期“消炎”。此证患者若误投清热解毒之品,只会伏郁气机,加重肿痛;又若以软坚散结之法如消瘰丸治之,虽可起效,但无此方效专力宏。陈师之辨治,不消炎而炎自消,不软坚而坚自去,体现了治病求本思想的正确。
    3 葵子茯苓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尿道口痒?
    谢某,男,31岁,已婚。2002年1月24日初诊。证见尿道痒9年余,伴小便解之不尽,若喝水少则尿血,近一月已有两次尿血史。时觉身冷恶寒,阴囊胀痛、潮湿,腰骶酸胀,大便偏稀,饮食如故。西医诊断为前列腺炎,反复针对性治疗效果不巩固。中药曾服清热通淋之剂,疗效亦不持久。观其面色偏灰黯,舌淡红黯,边有齿痕、苔白黄厚腻润,脉滑数。处方:冬葵子、虎杖、金银花各30g,茯苓、滑石、白术、川芎各20g,丹皮、广木香各10g,蜈蚣3条,苦参15g,肉桂6g。3剂。水煎服,日1剂。2002年1月27日二诊,诉服上方后尿道口痒如前,但小便通利,且似觉阴囊胀痛,腰酸有好转,患者小声告知师,曾有不洁性生活史。师察其舌质黯较前有改善,且舌苔由厚腻转为薄腻,知药已中病,效不更方,仅加土茯苓50g。再进4剂后来告,尿道口痒明显好转,阴囊潮湿、胀痛消失,腰微酸胀,后以此方去苦参、滑石加平补肾气之菟丝子、杜仲,治疗两月余,终将该病彻底治愈。?
    按:尿道作痒,《张氏医通》有载用六味地黄丸加肉桂治疗。然此证苔厚腻,脉滑数,显非六味地黄丸证。审其舌脉,确乃下焦湿热之证,然用清热通淋之剂却效果不巩固,何也?细辨此证,其舌苔润而有齿痕,当知其水湿内停,气化受阻之机;而其舌质晦黯,知其“久病入络”。因此辨证为:下焦湿热,气化不行,络脉瘀阻。由湿热郁蒸,则尿道作痒难消。忆及《金匮要略》有云:“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葵子茯苓散主之。”此虽非妇人妊娠,但证有雷同,病机相似,故以葵子茯苓散淡渗利水,滑利窍道,使小便通利,水有去路,则气化阳通。正如叶天士所云“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再以清热燥湿止痒之苦参,清热通淋之滑石、虎杖等,清利下焦湿热;丹皮、蜈蚣活血化瘀;而其阴囊作胀,提示有气滞现象,故佐广木香行三焦之气;此病位在膀胱肾系,少佐肉桂既可合茯苓化气通阳,又可助生少火;后病人告之曾有不洁性生活史,思及土茯苓可治性病,故重用以通利下窍。如此配伍,切中病机,使湿热得去,气化得行,则顽症可愈。而前医只知下焦湿热,未辨气化受阻之机,纯用清热通淋,未化气通阳,故气化不复,则湿热消而旋生,效果不巩固。因此一定要细察诸症,加以综合分析,才能准确把握病机,处方用药。
    4 五苓散合四逆散治疗前列腺肥大?
    胡某某,男,72岁,已婚。2002年8月11日初诊。尿频尿急,尿来中断、等待已2年余,近半年加重。西医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建议手术治疗,病人恐年事已高,手术有危险,故请陈师治疗。刻诊:尿频尿急,尿来中断、等待,时分叉;小便色黄,质浑浊;尿道口无分泌物,大便正常。有高血压史,但控制良好。舌红体胖,苔心薄白腻、边薄少,舌面润,脉滑偏弦。投以五苓散合四逆散加味。茯苓、白术、泽泻、猪苓、虎杖各20g,桂枝15g,柴胡、枳壳、白芍、甘草、黄柏各10g,萆薢30g。3剂。水煎服,日1剂。3剂后症状改善,后以此方调理1月后诸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王好古
  2008-6-14 23:25  鲜花  +1  好案!
引用  报告  评分 回复  

王好古

陈老著有(临证解惑)一书,可惜书店一直求购不到!好案,学习了!

2
发表于 2008-6-15 04:13:3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陈潮祖运用经方医案



个 人 介 绍
    陈潮祖,男,1929年生,四川省宜宾市人。因母亲宿疾久困,遂矢志岐黄,以济世活人。18岁时,从同里名师孙芳庭习医,学成,悬壶桑梓,医誉鹊起。1958年入成都中医学院师资班学习,结业后,留校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1987年晋升教授。方剂学硕士导师。曾任方剂教研室主任,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选定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
    先后为本科、专科、西学中班、进修班等各类学员讲授方剂学,还培养了学术继承人1名。编著有《中医治法与方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中医方剂与治法》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主编《中医病机治法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等著作。1988年任西南西北片区教材《方剂学》主编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中医病机治法学》一书,则是其学术代表作。该书以脏腑为本,以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立说,系统阐述了病机三要素;而且以五脏统病机,以病机统治法,以治法统方药,把中医理、法、方、药融为一体,使制方有所宗,用方有所本。书中还提出了“五脏宜通”和“膜腠三焦”等新见解。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6月15日 04:15am 时添加 -=-=-=-=-
录自《名老中医专题介绍》(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8 23:17 , Processed in 0.0463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