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慢性肝病患者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4 13:2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健康理念:
追求快乐生活 提高生命质量
金钱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真正的富有是能够让自已并和自已所爱的人共同享受健康;
失去健康,一切快乐,一切幸福,一切成功皆为空中楼阁.
前言
肝病是指包括病毒性肝炎,脂方肝,酒精肝及其它病因导致的慢性肝病,目前已占总人口的30%左右,我国每年用于肝病治疗的费用在1000亿---1500亿左右,如何有效地进行治疗,保障人类的健康,已经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病毒性肝炎易向肝硬化,肝癌发展,但并非不治之症.肝硬化并非不可逆转,肝癌也并非一定发生.然后如果盲目地投医吃药,不坚持彻底治疗与适当的休息,则为迁延不愈;或轻信广告宣传,急功近利,有病乱投医,不仅枉费钱财,还会加重肝脏的损害.中医一--坚持三分治疗,七分养,如果一味片面迫求”三高”饮食,也会并发脂肪肝,糖尿病:如果用药不当,会造成药物性肝炎.因此,要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治疗.
中医治疗疾病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就是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人体的各个部分都是有机联系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作用而实现.只有掌握了整体观念,妥善处理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才能正确认识疾病,取得治疗疾病的主动权,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目录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3:32:19 | 只看该作者

慢性肝病患者必读

一.肝病治疗的现状:
2004年2月10日卫生部向社会公布了过去一年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的信息,病毒性肝炎发病居首位,死亡数居第二。我国是一个肝炎大国,乙型肝炎携带者1.2亿,肝病患者3000万人,每年新增病人50万人,而大部分肝病患者都重复着: 发作、治疗、 停药 、复发,如此循环。 逐步形成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每年的治疗费用 1000亿以上,而肝病的起因90%是乙型肝炎,尽管乙肝治疗,新药不断涌现,疗效却始终不佳。肝病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我国肝病界多名知名专家指出:在治疗乙肝方面,抗病毒并无特效……“拉米夫定”虽然可以把病毒降下来,但很有可能是病毒变异,并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停药后会卷土重来,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差不多,成本高,副作用大。我国著名肝病专家田庚善教授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一文中说,目前所有的抗病毒药物不能作用于cccDNA 故单靠药物,很难彻底治愈已肝。理由有三:
1)干扰素主要作用于mRNA故对HBV-DNA及HBeAg起一定的作用。
2)拉米夫定主要用用于逆转录酶,故主要作用HBV-DNA。对e抗原作用很差, 停药后 80%的病人反跳。
3).苦参数的作用位点尚不明。
   二. 肝病患者肝组织的生理病理:
研究表明,肝病患者普遍存在肝脏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为肝血液循环障碍,其程度随病情发展而进行性加重。各型病毒性肝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尤为突出。依据肝纤维化的部位有窦性、窦后性及窦前性梗阻之不同,但都可导致窦内压或门脉压增高,门脉血流阻性充血。严重的门静脉阻性充血,可改变门静脉血流方向,即由原向肝血流变为离肝血流,通过门脉流入肝脏的血液极度减少,因而影响肝细胞的血液供应,促使其变性坏死。中医把这种血流动力学病理改变称为“血瘀”。众多医家认为血瘀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一种主要病机。
三.慢性肝炎治而不愈的原因:
一病毒:  病毒(寄生在细胞内,干扰细胞的代谢过程,或产生毒性蛋白质、或通过变态反应,引起细胞和组织损伤)
二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是机体的防御功能,本身具有保护机体免患疾病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结果又往往造成机体和组织的损伤
三缺氧 :氧是细胞维持生命活动和功能的不可缺少的要素。缺氧破坏细胞的有氧呼吸,损害线粒体的氧化磷酸过程,使ATP的产生减少甚至停止,从而引起一系列的改变。
四.内毒素血症 : 内毒素血症形成后,由内毒素介导的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产生对肝组织的毒性作用以及所引发的微循环障碍,会使损伤持久存在,不断加重,最后走向肝功能衰竭,这就是肝病的难治所在.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3:37:49 | 只看该作者

慢性肝病患者必读

四.肝病治疗展望:
美国内科学会撰文提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下一个千年的策略”中认为:提高患者自身固有的免疫力, 改善肝脏的微循环,是治疗乙肝的关键。世界著名肝病权威,HAND—POPER(US)谁能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谁就将治愈大多数慢性肝病
那么cccDNA 靠什么才能清除?目前医学界正在朝着提高自身免疫力,改善微循环,阻止肝纤维化的方向,研究寻找新的药物和治疗仪器
治疗仪器要求:
治疗仪器必须符合:增加血流,提高氧饱和度, 改善微循环,消炎镇痛,降低PGA ,改善肝纤维化四项指标, 改善临床症状.协同药物提高疗效.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可长期使用.
肝康保(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符合以上治疗肝病的基本要求,而且绿色环保,符合时代要求.
五.肝康保(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简介:
肝康保(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采用BILT技术,集传统中医理论、现代医学、量子医学于一体,由微电脑控制,应用脉动生物信息技术(与人体微循环节律同步),自动提取治疗者的心率信号,发出与患者心率节律相同并和人体蛋白质振动波谱基本一致的生物波,增加组织对能量的渗透吸收,并与人体的肝细胞生物波形成共振,提高能级并纠正紊乱的生物信息及能量传递,同时使肝脏的单位血流量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及氧交换能力增强,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恢复肝脏免疫诱导因子的产生,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肝病患者康复。
肝康保工作方式
摄取脉动的生物信息,经信息处理系统处理后,发出特定的生物信息电磁波,辐射肝区。
肝康保工作原理
1.生物信息节律与心率同步:显著增加皮肤的透过和血红细胞的吸收 ,细胞的携氧和释氧能力明显提高 ,扩张肝脏血管,改善微循环 ,促进肝细胞的活化和再生,抗炎抗纤维化 。
(1).通过增加红细胞负离子,恢复膜表面的负电荷作用,加大相互间排斥力,使聚集的红细胞分离,增加与氧气的结合,提高携氧能力。
(2).由于能量的转移使红细胞获得了足够的能量,其变形作功能力随之增加,血液粘稠性降低,流变性好转,红细胞转运氧气的功能也获得恢复,释氧增加,微循环改善。
2. 与肝细胞生物波形成共振 , 提高肝细胞生物波能级并纠正紊乱的生物信息及
能量传递 ,恢复肝脏的免疫诱导因子, 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
3.照射肝区期门穴:提高期门穴的生物电位,  使左右期门穴生物电位获得平衡 ,临床症状改善 。
肝康保作用特点
1  、迅速激活红细胞,提高红细胞的携氧、释氧及变形的能力;
2  、激活某些生物大分子的活性,发挥生物大分子调节机体代谢,免疫等功能.通过它们使星状细胞及窦内皮细胞恢复功能, 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3   通过热的作用,改善了机体与肝炎病毒作斗争的条件,病毒生存更加困难,内毒素在热环境中被破坏,抗体形成增多,细胞吞噬机能加强,局部代谢旺盛,细胞氧化过程加快,起到了抗炎,镇痛,增进组织修复,促进愈合的作用.另外还阻断了肝炎患者的内毒素血症导致的肝脏第二次打击.
4.排泄有害的重金属:通地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加强新陈代谢,经汗腺、脂腺排出体内的老化废物以及有如砷、铅、铝、镉、水银等有害的重金属物质。
肝康保适用症
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
肝康保治疗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反应
每天治疗1---2次,每次30分钟,照射肝区局部,距离为20CM ,以患者感觉局部发热为度,1个月为1个疗程。
肝康保辐照无明显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在辐照时有头晕、出汗、心率加快等反应,通过减少辐照时间能够得到控制,不影响治疗。约有1/3患者,在辐照时肝区有腹痛之感,有些甚至觉得暖流上下串动,约有1/2患者辐照治疗的先后有肝区痛消失,这似可用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说法来解释,说明疾病治愈则气血畅通。也有少数患者在辐照治疗的第一疗程内,先见短暂的ALT 升高,继而降至正常,这与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有关。总之,对慢性肝炎患者采用BILT技术是较为安全有效的。
综上所述:肝康保(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能明显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血流、提高氧饱和度,改善肝区疼痛,增强免疫功能,加速有毒物质代谢和清除,明显改善肝病症状有效降低黄疸及转氨酶,改善A/ G比值。如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 、睡眠差等病人,有明显的辅助治疗效。瞿谣等教授采用近红外信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3-7年随访,HBeAg阴转率达到80.6%(现代中医肝脏病学刘平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P514-515)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3:43:06 | 只看该作者

慢性肝病患者必读

六.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新希望
   肝康保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以其卓越的疗效赢得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它能有效解除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门脉高压,显著阻止并逆转肝纤维化肝硬化,对肝炎肝硬化患者,是一大福音,对临床医学而言,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性突破.
  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医院  北京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市传染病医院和大连市传染病医院等各大医院对慢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病例长期临床验证 ,疗程为一个月,累计545例,结果表明,本治疗仪具有多方面显著的疗效,治疗后:
研究结果1:  增加门静脉血流量 27.65% ,
对乙肝肝纤维化病例,扩大门静脉管径13.9%;
对肝炎肝硬化病例,降低门脉高压缩小管径16.4%
研究结果2:增加肝动脉血流量 54.45%; 扩大肝动脉管径 11.8%
研究结果3:增加肝静脉血流量24.31%; 扩大肝静脉的管径 12%
研究结果4: 降低PGA指数40.77%,
肝纤三项指标:透明质酸下降54.61%,层粘连蛋白下降27.91%,
四型胶原下降22.84%
研究结果5 :改善肝功能指标:
总胆红素下降59.98%,转氨酶下降57.83%,白蛋白升高11.43%,
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失调获得纠正.
研究结果6:改善临床症状
        乏力  有效率 91.2%      纳差  有效率 83.9%           腹胀  有效率94.4%    肝痛  有效率86.7%                  
•综合疗效评价:
•1、显著加速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血流,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
•2、快速疏通肝硬化患者肝部血流,活血化瘀,显著降低门脉高压.
•3、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加速肝功能恢复.
•4、有效改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C-  IV),有助于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肝硬化.
•5、协同提高药物疗效,缩短疗程,极大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专家结论:肝康保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起效迅速,疗效卓著,安全经济,是目前各种慢性肝病的最佳治疗手段之一.
                    
七.  [案例]
1.邓某 女 21岁
体检发现大三阳,肝功能大致正常.经肝病治疗仪+乙肝疫苗+微卡经半年治疗后,检查大三阳消失, HBsAb阳性,肝功能正常,以后无复发.
2.  徐某 男  25岁 住杭州市萧山区   
招工体检时,发现乙肝大三阳,被拒之门外,后经人介绍在我处治疗,追问病史父亲阳性,自觉症状不明显, 检查:乙肝五项为大三阳,肝功能正常,ABV-DNA 定量 2.5*100000,经用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用药物治疗三个疗程, 乙肝五项为小三阳,ABV-DNA定量1.8*10000.再用三个疗程,HDV-DNA定量小于1000,并出现HBSAb阳性,经半年复查HBV-DNA 定量小于1000,至今无复发.
                                    
3. 张某  男 49岁    住深圳市宝安区
患乙肝20多年 未坚持治疗,时好时坏,99年前出现乏力,食欲下降,上腹不适 ,隐痛等症状 服一些护肝药物,2001年5月份上腹涨加重,下肢浮肿, 乏力,纳差,口苦,小便黄,牙龈出血,经检查:B超肝硬化腹水,脾大,门静脉高压, 门脉主干内径14.8毫米,肝功能. ALT302(U/L).AST260(U/L) TBIL42(umol/L)白蛋白2.6g/L 球蛋白3g/L,乙肝三系大三阳,在当地医院住院,输白蛋白,保肝利尿,虽然腹水消失,但出院后不久,腹水又出现,后使用肝病治疗仪加用常规西药治疗,一个疗程腹水消失,三个疗程后门静脉主干内径缩小到11毫米.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四项指标比原下降50%以上,肝功能恢复正常,白蛋白增加,临床症状消失.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3:49:46 | 只看该作者

慢性肝病患者必读

十.量子医学:  
量子医学是建立在利用电磁辐射与人、动物和植物世界相互作用基础上的一个全新的、有效的、快速发展的科学方向。量子物理学研究电磁场的辐射,因此,量子医学的本质是电磁场。量子医学包括人体健康保障和支持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所有阶段。量子医学为人提供环保、无副作用的保健和治疗。众所周知,人体本身具有电磁辐射,患病时的电磁辐射与健康状态时的不一样,通过专门的设备来测量患病时和健康时的电磁辐射,就可以确定患病情况。量子内科就是将电磁辐射作用在患者一定位置和器官上来消除病症、恢复机体健康的内科医学。
量子医学的理论认为,任何生物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及电子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产生磁场,发出电磁波。量子是能量的单位,也是波的单位。量子力学认为,每种粒子都有自己相应的物质波,波都有共振特性,及当两个波长相同的波相遇时可发生波的叠加而增幅。波的共振是量子共振的宏观体现。人体发病初期,首先是构成人体的物质,结构要素发生变化。构成原子的电子的正常运动首先异常,由于电子运动和磁场的相关性,一旦引起正常电子的共振磁场变化,从原子到分子,从分子到细胞,从细胞到器官的顺理成章的传送信息的通道发生混乱和破坏,结果引起异常的生理状态,久而久之,引起细胞损伤和身体器官的异常,疾病也随之发生。人生病了,体内的原子、分子、细胞都会发生结构变化,其排列发生混乱,人体内便形成了异常的生理状态,这就会引起磁场的变化。
量子医学认为人生病最根本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和轨道发生变化,既而引起构成物质的原子变化,再引起生物小分子的变化,再引起生物大分子的变化,接着引起整个细胞的变化,最后引起器官的变化。因为电子是一个带电体,当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和轨道发生变化时,原子对外发出的电磁波就会发出变化,疾病是生物体内细胞群磁场波动发生紊乱过程的反映,量变就是一定程度磁场波的紊乱如果人体生物波和生物能量减退,就会出现相应脏器功能紊乱,当紊乱的积累形成病态波,就发生了质变,即进入生病状态。
物理学上量子是电磁辐射最小的能量描述,因此量子医学上使用的电磁场辐射的能量最低、最安全。量子医学提供的最有效的电磁辐射有磁场、弱强度的红外激光脉冲辐射、宽频红外辐射和红光。电磁场用来在机体内建立一种防止外界有害物质作用的能量保护,同时支持分解状态下组织离子化了的分子,提高分子和细胞水平的能量。弱强度的红外激光脉冲辐射能够渗透皮肤下10至13厘米,从而大大促进了机体内血液循环、细胞间的物质交换,激活了免疫系统。量子医学中使用的外在电磁场的参数接近于人体内在形成的电磁场的性质和特征。因此,尽管外在磁场的能量很小,但由于外在磁场与内在磁场发生了共振,外在磁场就能够“修理”好受伤了的细胞,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十一.中医经络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内在的五脏和外在的四肢五体九窍,都通过经络的网络和气血津的流布,密切地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局局部器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对整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反应都会影响,而整体功能的失调,也必然波及到所有局部器官.因此中医一方面在治疗局部器官的疾病时,注意从整体调节入手,另一方面在诊断和治疗全身疾病时,又可以采取对局部器官的观察和刺激,象中医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头针,面针,手针,第二掌针等,就是通过诊察(目察和触摸)这些局部器官不同区域的异常变化来诊断全身疾病.通过刺激(针,炙,光照等),局部器官的不同区域,来治疗全身疾病.
   人体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平衡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联系了人体脏与脏之间、脏腑之间、脏腑与体、五官之间的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有以下功能:
  运行气血,濡养周身: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气血,其作用是濡润全身脏腑组织器官,使人体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系统将气血及营养物质输送到周身,从而完成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的生理功能。
  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经络系统的作用是“行气血而营阴阳”,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外邪侵犯人人体往往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卫气是一种具有保卫作用的物质,它能抵抗言不由衷邪的侵犯,其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密布于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3:55:26 | 只看该作者

慢性肝病患者必读

八.肝康保治肝病之奥妙:
1.设计理念先进:是一个集传统中医理论、现代医学、量子医学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
2.能量传递的方式特殊:通过红细胞,经络,及生物波共振达到信息能量的传递;
3.肝细胞取得能量的方式与众不一:能量通过光,电磁波来实现;
4.电磁波辐照的节律与心率同步, 电磁波的波长与肝细胞的生物波波长一致;

九.生物信息:
 人体生活在一个信息场中,人体内的细胞、组织、器官之间,人体外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交换。人体内的每个细胞,在代谢过程中都有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能力,这是生物能量的相互传递和转化的过程,通过这种生物能量的传递(外来的或自身的),器官、组织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和利用,是生物生命活动中必须和必要的物理现象。
十八、十九世纪时世界各地医学界就寻求使用各种「能量」的治疗,来改善疾病,包括温热能量、运动能量、辐射能量、电疗、电磁能量、超音波能量、微电流、磁力、声光电疗…等。1950年代德国傅尔医师(REINHOLD VOLL,1909-1989)研究人体电能,他发现人体有「电能」分布在每个细胞内外之间,其震荡频率很低,电磁波的波长极长,此一电磁特性可以表现在人体皮肤上,于是设计一个简单的电流回路,在利用适当的电压诱导,即可测出人体「电能」的变化。在傅尔的研究中,他吃惊的发现到,两千年前中国人绘制的「经络图」,竟然与他实际检测病人身上「电能」变化的「路线图」,是几乎一模一样的,于是他发明了「傅尔电针」,开启了「能量医学」的研究热潮。据了解,傅尔本身是癌症患者,作过膀胱切除手术,因为手术不是很成功,长时间装着导尿管,一般人装导尿管,均须数日一换。 但是,傅尔医师以他自己开发出来的电针,每日测试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以电频来保持体内「电能」的平衡状况,竟能不必数日更换导尿管,此外,癌症也未复发过,直到1989年,死于心脏病,享年八十岁。光波通过皮肤受体进入,这些受体对光和色(光的固有振动成分)作出反应。根据Popp的说法生物光子允许一个比沿着神经通道传递的电脉冲更快的脉冲交际。利用生物光子,脉冲不通过神经传递,而是通过细胞的原子结构扩散到机体的最小成分中去。根据共振原理,最小的振动将激发最大的效应。色针可经由紊乱区域传递信息到体内,并借助固有的共振力帮助发生障碍的功能系统康复。
Einstein将光的最小计量单位称之为“量子”,也就是现时我们所称之光子。所有光子的弥散在性质上都是电磁[1]。
  194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Szent—Gorgyi注意到,生物科学并非如机械论者宣扬的那般完备,“看起来似乎失去生命的某些事实,而失去了这些,任何生命的真正理解是不可能的。”Frohlich在随笔中写到:“生物学能适应超越物理学的法则吗?”,而Rosen则提出,不是物理学作为演绎工具统治生物学,而是生物学强迫物理学改变自己,或许最终将超出现在的认识[2]。
  Adey提示,物理的而不是化学的变化是代表细胞交际(The cells Communication)的信号流的特征[2]。
  F.A.popp在实验研究中描述了一种被称之为来自生命组织的超弱光子弥散现象,并认为,正常细胞弥散稳定的光子流,即生物光子(Biophoton)。设想生物光子在活体内是信息的载体,是物理调节的渊源,而不是如主流派所认为的是物理活动的结果。当细胞不再处于平衡状态时,生物光子弥散即会增加。由此推断,细胞内环境平衡的任何紊乱均可导致体内平衡信息流(光)的改变。犹如将石子投入平静的水池时可以想象的那番情景,一个细胞生物光子弥散的改变将最终导致邻近细胞生物光子弥散的紊乱。此一偏离和谐振荡的光的转变最终也将导致和谐的破碎,形成病态[1][2]。
  A.S.pressman,1968年在其所著《电磁场与生命》一书中复习了当时已进行过的数百种试验,结论是:电磁场可以三种形式被机体利用,a、机体可利用电磁能获得关于环境的信息;b、可为组织利用并在机体内调节;c、可能被用于机体间之交际。科学家在以上三个领域进行了探索,在从细菌、蜂到鸽这些有机体如何利用地磁场定向方面作了许多工作。Adey强调电磁场在细胞间交际的重要性,并把细胞电磁信号形容为细胞间的“悄语”。 F.A.Poppp则把生命体弥散出的生物光子、电磁波解释为从细胞分化、生长调节到酶活性与免疫反应的调节信号。德国科学家Gunther Becher基于其对白蚊群体的研究,假设存在非化学信息体系,在群体内,白蚊能感知其它的生物场。 Becher发现,非常微弱的电流可对细胞DNA进行调节,刺激产生一种所谓反分化(dedifferentiation)现象。更近些时期,Reba Goodman Ann Shirley-Headerson发现,非常微弱的低频场能够通过改变细胞DNA产生蛋白在DNA水平上影响细胞[3]。
  电磁能依据其在物体上的作用可分为粒子两种(ionizing and nonionizing),粒子场有很高的光子能,有可能将电子撞离原子,形成电离子。能量较低的场称之为非粒子场,其主要作用是使物体加热[3]。
  Adey认为,细胞膜表面是弱场相互作用的关键部位,电磁能对从细胞膜受体发出到达细胞内部的信号产生影响,即使是这些场非常微弱。何况,这些作用可因高度谐调的生物分子过程而放大,而此一过程也只有用非线性电磁与非平衡物理模型才可理解。该氏还认为,不仅弱场(weak non-thermal fields)可引起生物效应,而且生物电磁(生物光子)也是这个世纪最有意义的新科学前沿之一[3]。
血液是体内生物光子信息传递的最佳通道
  根据Bjorn Nordenstrom医学博士的研究,血液是内器官代谢活动产生的电磁信息传递的最佳通道,体内任何其它解剖结构对电流的阻力均大于血液的200%。Benschoten则发现PC-6(内关)穴弥散的生物光子与全部十二经及复杂的生物光子场相关,而此一生物光子场又与神经介质、氨基酸、激素及酶相关。考虑到,内关穴是血管汇聚之处,临近三个动脉,因此极易与全身血液所含信息发生共振,就不会感到难解。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4:01:34 | 只看该作者

慢性肝病患者必读

中医经络理论的当代研究:
  我国的经络研究经历了三大阶段:从50年代至70年代的经络现象再度发现,到80年代的经络客观定位,又到90年代的经络运行血气和物质基础的研究。可以说正步步逼近经络的实质。
  以往运用组织解剖学手段进行经络研究时,在古典经脉线和穴位上所观察到的只有神经、血管、淋巴、肌肉等生理学早已熟知的组织结构,未见有特殊结构。对此,科学家们作出了多种解释。得到比较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是:经络就是人体间隙维系统,存在于间隙中的体液即为经络物质。按照现代分形理论,任何形式的组织结构都不可能全部占据三维空间,总有一个分数维空间作为间隙维存在,人体结构也不例外,它的间隙维遍布全身,其中由有序流动着的体液填充。
  李志超教授列举了近年来“经络实质研究”的新进展,如:武汉大学曹连欣教授实验室发现针刺穴位时,有液晶性质的纳米级颗粒在间隙体液中有序排列;美国奥克兰大学吴建华教授实验室发现,人体体液中有十倍于红细胞数量的纳米级非DNA蛋白质生命小体在间隙体液中做自主运动;复旦大学费伦教授实验室、天津中医学院徐汤苹教授实验室分别发现针刺穴位处的体液恰是人体“第二信使”钙离子的富集区;北京医科大学樊景禹教授实验室证实,细胞间隙通讯具有沿经脉传导的特性;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祝总骧教授实验室针刺穴位时,在经脉线上测到与动脉同步的微小波动,而离开经脉线两毫米就测不到;等等。他认为,这些实验室的实验结果与人体间隙维经络假说不期而遇,决非偶然———它们可能正在逐步地揭示着经络的谜底:中医所说的运行于“分肉之间”的气,应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人体组织液间隙中的由粒子和波动共同组成的复合信息载体;古人所概括描述的经络主体———14经脉,恰是人体这个开放系统的自组织活动所形成的无形的信息通道。
  关于经络线的结构,林中鹏教授依据人体组织间充斥各类微小管的发现,建立了经络量子化通道假说。他认为,经络是维系人体各层次(器官、组织、细胞等)代谢水平梯度分布,并使之处于稳态的量子化、非连续的点线结构,而新近发现的类液晶微小管则是经络管道的物质基础。
  郭炳宇教授从量子医学的角度提出,经络事实上是调节人体“场”的粒子运动的传导通道。他认为,人体“场”的层次结构发生变化必然导致人体内脏腑器官的生理变化,经络通道也表现为出现故障或变异,即人体生病。针灸等治疗手段调整经络的实质,就是根据人体“场”层次间的失常变化以相应的不同能量、不同波长的电子予以“校正”,使人体“场”序恢复正常。
   最早提出人体间隙维经络假说的张声闳、陈静二位学者则试图将古典经络学说与现代科学相接轨,他们根据很多实验报告都观察到标记物质沿经络线定向流动这一事实,认为人体内有三个水系统:淋巴系统和血液系统是两个有管道水系统,功能早已明确;组织间隙网络系统即经络是无管道水系统,它与两个有管道水系统相通,还直接供应每个细胞的营养,对生命整体协调的意义更大。经络这个水系统的物质中有组成人体的一切精微物质,有信息传递所需要的一切中介物质和载体物质,有各种酶及把它们激活的物质,有各种调节激素及现代科学远没认识及命名的其它生命物质。经络内所发生的自组织超循环调整均属于量子生物学所讨论的长程的、专一的电子转移内容;被各种干扰引发的蛋白质大分子构象的功能无序,在电子转移的调整中,重新出现功能有序,即病愈或更有精力等表现。因此,经络学说与量子医学具有很大的关联性。
  另外,李德明教授等也从大脑与生命破缺的深度提示了经络系统的量子性特征
十二. 量子医学与经络学说:
   经络是生物电子运动相对较频繁、电阻相对较低的量子层次通道。可以细胞组织形式存在,但主要经络并不存在特殊宏观细胞组织结构。神经是电阻相对较低的生物电子通道,适宜生物电子运行,神经是经络的一部分。神经是部分原始经络进化而成,但基本经络仍以量子层次形式存在。
在经络中运行的“经气”,就是生物电子直接或间接的传输,经络的实质就是在经络中运行 的“经气”。经络中如无经气运行,即失去经络的实质意义。事实上,决定生命体,生、老、病、死一切变化的,正是经络中运行的“经气”的变化,并非是经络组织形式的变化。多年来人们一直未能确切的揭示和决定,生命变化、变幻莫测的经络实质之迷,正是由于将揭示经络实质的重点,放在细胞层次的组织形式上。现代量子学,更确切的肯定了经络系统及其巨大作用的物质存在。
    中医针灸刺激经络改变电位,亦可调理生物电子动态变化,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化。中药以其本身的电子和生物电子增强“经气”运行改变电位,调节不平衡的生物电子动态转向平衡,以达治病目的。
    中医所说的运行于“分肉之间”的气,应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人体组织液间隙中的由粒子和波动共同组成的复合信息载体;古人所概括描述的经络主体———14经脉,恰是人体这个开放系统的自组织活动所形成的无形的信息通道。
    当生物电子在经络中运动,相对不平衡由量变发展到质变时,就是中医所说的“阴阳平衡失调”而呈现疾病。中医的“阴阳”实质,就是生物电子动态变化相对不平衡的表现。中医的“辩证施治”,正是辨别和调节整体微观生物电子的动态不平衡的情况。西医的辨病原理,只是辨别由于生物电子动态不平衡的微观变化后,而致成的局部宏观细胞组织的病理改变。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4:09:19 | 只看该作者

慢性肝病患者必读

十三.信息(电磁波)的生物学效应:
生物电磁波对人体皮肤、皮下组织具有强烈的穿透力。辐射人体产生的一次效应可以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温度相应增高,促进血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人的健康[1] 。生物电磁辐射对组织产生的热作用、消炎作用及促进再生作用已为临床所肯定,通常治疗均采用对病变部位直接照射。近红外波段电磁波微量照射治疗对微循环的改善效果显著,尤以微血流状态改善明显。表现为辐照后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现象减少,乳头下静脉丛淤血现象减轻或消失,从而对改善机体组织、重要脏器的营养、代谢、修复及功能有积极作用[2]。
  生物电磁波对人体产生二次效应:庞小峰研究了由ATP 分子水解释放的生物能量传递的机制和特点,认为电磁波对生物(包括人)所具有的生物效应和医学功能主要来自红外电磁波的非热生物效应。1~7μm 的红外电磁波可以透射过皮肤到细胞上,被蛋白质分子吸收。蛋白质分子能够而且也只能吸收或发射出1~3.5μm 和5~7μm 波长 生物信息波,这一范围波长的红外电磁波吸收后能导致蛋白质分子中的酰胺键的量子振动,从而可使生物能量顺利地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使生命体处于正常状态,保持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维持生命系统正常运行的生物能量是由ATP 的水解提供的,但是,一旦ATP 分子或ATP 酶(ATP 的水解需要酶的参与) 或水不足,或者蛋白质的结构和构象改变或畸变等等原因,便可使提供的生物能量不足以引起酰胺键的正常振动或生物能量不能正常传递. 生物组织在得不到足够能量时,便不能正常生长,会诱发出各种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若能用具有上述波长的红外电磁波照射,并能被蛋白质吸收,就可以使蛋白质分子恢复正常和正常传递生物能量,从而可能使生物组织从病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使疾病得到治疗[3]。
    曹志然等认为红外电磁波照射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是指红外电磁辐射可调节机体其它系统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状态, 从而达到调节免疫系统的目的。直接作用是指红外电磁被机体吸收后能增强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周围的生物场, 使其活性及相互调控作用增强,红外光子可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受激点, 这些受激点包括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如T 细胞表面的PHA-R, TCR, L-2R 等) 和一些酶类, 从而激活细胞, 使细胞增殖和分化 [4]。
   生物电磁波治疗对CAH 患者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患者SG、IgG、γ-球蛋白下降,ANA、RF转阴, SA、CH50、C3上升, 体液免疫有正常化趋向[8]。红外电磁辐射还能促进Con-A 诱生产生L-2 的作用,显著提高大鼠脾细胞的ADCC 效应,使小鼠对PHA 刺激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增高, 脾指数增大,提高小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数目和脾内巨噬细胞的数目[4],对机体自由基代谢及N K 细胞活性也有良好影响[2]。
   王建杰等研究红外仪照射对小鼠肝脏微量元素的影响,发现红外电磁波照射对微量元素的失衡能够进行双向调节,对于正常含量也可促进其吸收,起到很好的防病、治病、保健作用[5]。
十四.肝康保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
   上海肝病研究所赵氏等观察了生物电磁波(DSG—I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照射正治常人后肝脏门静脉系统血流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人经肝病治疗仪照射1次(30分钟后),其门静脉的血流量显著增加,肝门脉左支流量增加了19%,右支流量增加了29%,从而可以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使肝细胞得到的血、氧及营养物质,改善肝细胞的新陈代谢。[6]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年第14卷第5期。
深圳中医院贺、周氏等,观察生物电磁波(大力神肝康保)治疗肝炎、肝硬化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结果显示,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对肝炎肝硬化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降低门脉主干内径,增加门脉血流量和门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其与西药常规护肝治疗联合应用后,患者有效率达92%,明显优于对照组74.9%(P<0.05)。肝病治疗仪对肝硬化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比较明显,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体症减轻,如肝区疼痛、腹胀减轻,腹水消失或缓解,食欲、体力增加等。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在改善肝功能方面亦优于对照组,尤其在降低ALT、TBiL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A/G升高亦较对照组为优(P<0.05)对肝纤维化HA、LN、PC-III、IV—C,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P<0.05或0.01)[7]。中西医经合肝病杂志2005年第15卷第4期
王晓忠选择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利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支持、保肝、降酶、抗病毒),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DSG-I型治疗仪肝区照射,每日1次,每次30min、15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在相同住院条件下ALT、AST的下降幅度明显增加。观察组平均下降391.5U/L,对照组平均289.2U/L,P<0.05。结论:DSG-I型肝病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有良好的作用。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吉林医学2004年8月第25卷第8期
天津传染病院,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通过对100例乙肝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和血氧饱和度均进行了观察,结果治疗前后氧饱和度,平均提高二个百分点,P<0.05,门静脉血流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提高(P<0.01-0.05),脾脏厚度明显改善(P<0.05)。,认为肝病治疗仪治疗肝病有明显使肝脏门静脉的血流量增加,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使肝细胞得到充足的血、氧、及营养物质,促进新陈代谢,进而可以促进损伤修复;
综上所述:肝康保(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采用BILT技术,集传统中医理论、现代医学、量子医学于一体,由微电脑控制,应用脉动生物信息技术(与人体微循环节律同步),自动提取治疗者的心率信号,发出与患者心率节律相同并和人体蛋白质振动波谱基本一致的生物波,通过肝经原穴期门穴,红细胞增加组织对能量的渗透吸收,并与人体的肝细胞生物波形成共振,提高能级并纠正紊乱的生物信息及能量传递,同时使肝脏的单位血流量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及氧交换能力增强,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清除内毒素,恢复原有的电子运行轨道,纠正 紊乱的磁场波,双向调节微量原素,以其本身的电子和生物电子增强“经气”运行,改变失衡的电位,调节不平衡的生物电子动态转向平衡,恢复肝脏免疫诱导因子的产生,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肝病患者康复,以达治病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21 00:04 , Processed in 0.0946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