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医是中医结构医学的深化和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 15:0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医是中医结构医学的深化和发展
在人类生命科学领域里只有结构医学、功能医学之分,不应有中西医之分。中医和西医是历史的产物。只有弄清中西医学的结构医学、功能医学的内涵,才能准确中西医定位为、理顺中西医关系。
中医的形神统一源于《周易》太极。太极是形质(四维时空的结构)与气化(物质的各种运动形式——功能)的统一。阴阳是太极之气运动形式、运动状态的表述。《内经》从生命的源头开结构医学、功能医学之先河。“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循切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灵枢,本藏》。为结构医学之先河。中医学中解剖学意义的名称如食管、胃、小肠、大肠、膀胱、女子胞(子宫)等与西医解剖学的意义同,并为西医所沿用。它与建立在太极的“ 气化”、形神统一观的“神”——功能基础上的藏象学说的心、、肝、脾、肺、肾的内涵不同。
中医学之所以朴素,是因为它没有从理论上阐明结构与功能、宏观与微观、医学认识的结构(有)与客观存在的结构(无)的关系。诸如后世的心脑之争,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与《内经》藏象学说之争等,都源于此。
王清任没有判经离道,他也没有脱离中医的轨道(功能医学),诸逐於汤便是例证。他提出了一个让中医、西医及社会各界直到现在还没有彻底回答的问题——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今天的中西医之争就是这个争论的继续。王清任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医学家,他的学术思想对我们今天讨论中医的发展方向仍有很大的启迪。
离开结构医学、功能医学论中西,如同五里雾中找南北。科学无国界,医学无中西。欲讨论中西医的关系,必须首先历史的、现代的为中西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如果把结构的东西都推向西医,那麽太极的“形质”是什麽,中医形神统一观的“形”属什麽,中医学中那些宏观解剖学的内容属于什麽 ,气以形而立,神以形而存,“形为神之体,神为形之用,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那些视西医为洪水猛兽者,你们的神,你们的气以何而立。结构是功能的载体,离开结构功能将失去存在,它又能走出结构医学,与客观人体结构的结构形式、结构层次、运动形式、运动状态相吻合。精深博大。
未来的医学是结构医学、功能医学有机结合的医学——中医现代化(现代中医)。这个目标可由中医吸收西医的知识来实现,亦可由西医吸收中医的知识来实现。
西医是中医结构医学的知识的深化和发展,西医是中医的有机组成部分。

2
发表于 2008-2-2 16:31:36 | 只看该作者

西医是中医结构医学的深化和发展

好文章,支持该观点!
3
发表于 2008-2-2 18:14:54 | 只看该作者

西医是中医结构医学的深化和发展

又见此文,可临证用其参照价值,支持.但用结构替中医,仍然有点孩子气.
4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3:04:51 | 只看该作者

西医是中医结构医学的深化和发展

    对一 个病作出中西医双层诊断,合理的选择中西医方法,向病人提供科学、合理、底耗、高效的医疗服务。克服了西医的片面性、精确而不准确性,并为西医一些不能诊断、无法治疗的疾病找到了有效的治疗方法。用中西医双层诊断指标考核中医方药的疗效,克服了传统中医的直观模糊性和治疗的不彻底性。
   
    附病例一则
    全身抽动症
黄某,13岁,2006年2月20日初诊。稍有紧张,全身抽动四年多,
面肌,四肢肌肉、腹肌稍有紧张即抽动不能自制,对环境中刺激因素耐受性降低。如看节奏较快的电视片,遇到新事、见到陌生人等常为诱发抽动的原因。四年来,四处求医,疗效不佳。
食少纳呆,时有恶心,身体偏瘦,舌质暗淡,苔白滑而厚,脉虚弦。
辨证:风,痰,淤,脾肾不足。
治法:祛风、化痰、活血化淤、健脾补肾。
方药:温胆汤加天麻、钩藤、全蝎、丹参、菟丝子、白术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服药五个月而愈,再没复发。
按语:本证脾肾不足,肝木过旺。脾虚健运失职,聚湿生痰,故见食少哪呆,恶心、苔白厚而滑。机体失于水谷滋养,则身体消瘦。脾肾不足,精血亦少,肝体失养,阴不制阳,静不制动,虚风内动,则筋脉拘紧,全身抽动。肾藏精,生髓,脑为髓之海;肾藏志。脑海空虚,神志不坚,故对惊吓刺激耐受性降低,稍有刺激抽动即发。故用祛风化痰,活血化淤、键脾益肾之法而获效。
5
 楼主| 发表于 2008-2-7 20:20:27 | 只看该作者

西医是中医结构医学的深化和发展

    结构是个四维时空的概念。有宏观结构、微观结构之分。宏观结构建立在人的感官基础上,微观结构建立在人的感官与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宏观结构医学只能作为疾病存在、辨别药物的品种和作些简单的外科手术,不能形成病理结构与药理结构相对应的临床医学。传统中医以功能医学为主。用功能方法揭示宏观结构的本质。
   结构医学由宏观进入微观,发生了质的飞跃,形成了病理结构与 药理结构相对应的临床医学,及相关的辅助学科,外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它没有改变结构医学的属性。只看到生命的结构的一面而没有看到生命功能的一 面。西医是个不完整的医学。
    微观结构医学(西医)与中医的功能医蹙额相结合——中医现代化(现代中医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水平)
6
发表于 2008-2-13 21:33:53 | 只看该作者

西医是中医结构医学的深化和发展

希望大家参与此帖,希望有深度的见解。
7
发表于 2008-2-14 01:17:39 | 只看该作者

西医是中医结构医学的深化和发展

解先生,您在百忙中能否去"土豆网"看一下卢崇汉先生在广东中医院看病的录象,想听听您的评论,顺便,用您的理论观分析一下整个过程诊疗感觉.没其他意思,就是想听到您的评论,有兴趣吗?也想听听论坛各位同仁的看法!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2月14日 01:18am 时添加 -=-=-=-=-
一个实例!
8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10:01:35 | 只看该作者

西医是中医结构医学的深化和发展

    中西医关系是中与现代化(中医跟上时代步伐)的关键。
     
    感些大家的参入和支持。更希望得到批评的意见。
    很报歉,我在“土豆网”上没有找到这个录象节目(回渔翁先生)。
9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21:51:57 | 只看该作者

西医是中医结构医学的深化和发展


    中医现代化——现代中医,是包容中西两种医学的新医学,是中医经典的历史发展,是科学、合理、低耗、高效医疗服务的先进医学,是人类键康长寿的天路。
    中医学是结构医学、功能医学有机结合的医学。中医结构医学的水平,为中医学打上历史的烙印。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2 08:16:29 | 只看该作者

西医是中医结构医学的深化和发展

功能的物质辩
《周易》太极,中医的形神统一观,揭示了精气(物质)及精气构成的世界万物都是结构与功能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具有运动(功能)性和四围时空(结构)性 。结构与功能统一是物质及物质构成的世界万物(包括 人的生命)的属性。确立了功能(电、磁、热、光等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性。奠定了功能方法唯物主义的基石。人类从动物世界分化出来的实践认识活动主要依赖功能方法。从远古人类至没有发现延伸人体感官的仪器之前,人类对人体、自然结构的认识停留于宏观,主要用功能方法揭示宏观结构的本质,从事实践认识活动,创造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创造了伟大的古代文明。人类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世界观、方法论是朴素的、自发的(没有从理论上阐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现代科技的兴起,人类对人体、自然结构的认识由宏观进入微观,达到细胞分子水平,形成了现代工业、现代医学。中医学没有阐明结构与功能,宏观与微观,医学认识的结构与医学尚未认识的结构的关系,没有把功能明确的写进现代哲学的经典,没有把西医微观结构作为自己发展的载体,停留在自发的宏观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水平上,陷于了艰难、萎缩和落后。
太极、形神统一、物质运动性和四围时空的统,揭示了物质及物质构成的世界万物都是结构与功能统一的哲学属性,阴阳是对其功能状态的表述。藏象、经络、六经、三焦、卫气营血,都是建立在功能医学基础之上的概念,离开功能如同雾里看花,空中楼阁。
太极、阴阳、形神统一观、物质运动性、四围时空性揭示了物质及物质构成的世界万物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内径》从生命源头开结构医学、功能医学之先河。中医是结构医学功能医学相结合的医学,西医是结构医学,中医包容西医。
西医是结构医学,只看到生命结构的一面,看不到功能一面。中医既看到结构又看到功能。中医是最完整、最科学的医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 00:09 , Processed in 0.0606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