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82|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救~~~~~关于水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9 19:5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妈现在的症状是,四肢水肿,小腿上一按一个凹洞,难恢复平复;口干,但不想喝水;面色微白;睡觉时,盖被子嫌热,不盖嫌冷;大便干。
去医院检查,基本上都正常,就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医生也不开药。
麻烦这里的医生帮忙看看,大概是什么原因呢?需要怎样治疗?
谢谢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20:15:06 | 只看该作者

求救~~~~~关于水肿

姓:       性别: 女    年龄: 49   出生: 年月日时   职业: 无    婚否:已婚
   身高 : 1.55   体重 :    肤色 :   体形:      腰围:     当地最近一段时间温度、天气情况:
               
  籍贯:四川
  有无不良嗜好(无):
  现住址(广州):
  现在主要症状(四肢水肿,小腿上一按一个凹洞,难恢复平复;口干,但不想喝水;面色微白;睡觉时,盖被子嫌热,不盖嫌冷;大便干。):
  主症特点(不太清楚.) :
麻烦帮看看~~~~谢谢各位了!
3
发表于 2007-1-29 20:20:45 | 只看该作者

求救~~~~~关于水肿

填写问诊单: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9&topic=4649&show=0
4
发表于 2007-1-30 09:35:32 | 只看该作者

求救~~~~~关于水肿

真武汤加味:黑附片10g、白芍10g、白术10g、生姜皮6g、茯苓15g、生黄芪15g、大腹皮10g.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30 10:55:26 | 只看该作者

求救~~~~~关于水肿

请问,野渡无人,我妈现在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6
发表于 2007-1-30 15:37:25 | 只看该作者

求救~~~~~关于水肿

令慈之病是由水液代谢失常所致。水不行常道,游溢于外,则四肢水肿;津不上承则口干;胸间有停饮,则不想喝水;肠间水少则便干;气虚则凹处难复;水布不均则寒热各有所偏,故睡觉时盖被子嫌热,不盖被子嫌冷。若能将出汗和小便(颜色、量)情况及脉象等介绍详细一点就更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30 22:37:00 | 只看该作者

求救~~~~~关于水肿

谢谢你啊!非常非常感谢!我明天再仔细问问她的情况。
8
发表于 2007-2-2 14:32:18 | 只看该作者

求救~~~~~关于水肿


明显的真武汤证。诊断要点:
  1、年龄,49岁(注意是女性);
  2、盖被子嫌热,不盖被子嫌冷。
  3、口干,但不想喝水。
  4、四肢水肿,小腿上一按一个凹洞,难恢复平复;
分析:
  1、年龄说明患者处于少阴阶段;
  2、3、说明内阳不足。不足以抗寒,化阴津。(注意思考:既然阳虚,为什么盖被子热呢?)
  4、阳性水肿按下恢复快,阴证恢复慢。
推断:
  病人应该是大便稀。小便量不少,色清.在外表现应该容易出虚汗.
根据病人的反馈就可以对这个判断加以取舍,对证用药.
主方:真武汤
  
  
9
发表于 2007-2-2 18:04:59 | 只看该作者

求救~~~~~关于水肿

[这个贴子最后由秦越人在 2007/02/02 06:07pm 第 1 次编辑]

皮水是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阻塞中焦,故腹中胀满;肺气虚则不能通调三焦,以致水湿停留,故下肢踝部浮肿,按之没指,为水性润下之征。
  皮水之脉浮与风水同。但无恶风身痛等证为异。
    皮水治法: 皮水脉浮为水在表,因势利导而发其汗,可用越婢加朮汤。
如果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可用防已茯苓汤主之:
防已茯苓汤: 防已三两, 黄耆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尤怡认为"皮中水气,浸淫四末,而壅遏卫气,气水相逐,则四肢聂聂动也。防已,茯苓善驱水气,桂枝得茯苓,则不发表而反行水,且合黄耆、甘草助表中之气,以行防己,茯苓之力也。《刘渡舟》

水肿一证,用五皮饮是一般方剂,必须辨证加减,始为恰当。如上肿,宜汗,酌加麻桂;下肿,则酌加渗利之品;实者,酌加消导之品;虚者,酌加参术;寒者,酌加桂附;热者,酌加滑石、木通之品。必须如是用之。又,茯苓导水汤为实证相宜,虚者不宜用。《李翰卿》


水肿证治脉例,古方十种证候∶以短气不得卧,为心水;两胁疼痛,为肝水;大便鸭溏,为肺水;四肢苦重,为脾水;……  但风水脉浮,必恶风;皮水亦浮,按不没指,不恶风;石水脉沉,腹满不喘;黄汗,脉沉迟,发热多涎,久而不愈,必致痈脓。正水,寸口脉浮而迟,浮则热,迟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则热,数则止,止热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火;沉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正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因脾虚不能行浊气,气聚则为水,水溃妄行,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自能健运,自然升降运动其枢机,而水自行,非五苓神之行水也。大抵宜补中行湿,利小便,切不可妄下,以二陈汤加人参、苍术、白术为主,佐以黄芩、麦冬、栀子制肝木,土气得平,以制其水。若腹胀少佐浓朴,气不运加木香、木通,气陷下加柴、升,随证加减可也。《丹溪治法心要·水肿》
10
发表于 2007-2-6 20:12:43 | 只看该作者

求救~~~~~关于水肿

因症状介绍不全,张锡纯单方
生甘草50克开水泡服不煎煮
如有效应3-5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25 15:08 , Processed in 0.05353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