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3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二阳之病发心脾 调经先须调情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8 18:0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二阳之病发心脾
调经先须调情志
636150   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   王勇
宋代妇科名家陈自明在《妇人良方大全》中指出:“凡医妇人,先须调经”。此言是对妇女月经生理提出的看法。然而对月经病的调治则提出:调经先须调摄情志,究此理源于《内经》,因于妇女多郁。
《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以《内经》含义来说,古人对妇科疾病与七情内伤对脏腑相互之间的影响是很重视的,因病本于二阳,而发于心脾,致使人体气血虚损,而产生虚热,病程发展的结果,则体液消耗,致使火盛烁金,损伤肺气,心志抑郁(隐曲不遂所思),形成经闭和虚劳的象征,终至预后不良。
调摄情志,是陈氏调经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皆因深得《内经》之旨。如在《室女经闭成劳证论》中指出:“盖忧愁思虑则伤心,而血遂竭,神色先散,月水先闭。且心病则不能养脾,故不嗜食。脾虚则金亏,故发嗽。肾水绝则木气不荣,而四肢干痿,故多怒,鬃发焦,筋骨痿。若五脏伤(按伤一作传)遍则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持,庶可保生。”又在《养生必用论病》中说:“若暴怒气遂,经闭不行。”这里陈氏强调了青春期女子闭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积思宿虑,损伤心脾或暴怒气逆所致,这是有一定见地的。正如《内经》所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为女子不月。”这均因积思在心,思虑过度则损伤心脾,脾虚则化源不足,冲任失养,而致形体消瘦及闭经。从另一方面看,暴怒伤肝而导滞气滞血瘀,冲任受阻,而成经闭。所以陈氏提出“调七情,保神气”(同上)的调经原则。对后世妇科调经治肝深有影响。
明未清初妇科名家傅山亦非常重视情志对月经病和血崩的影响。如他在《傅青主女科•郁结血崩》中指出:“妇人有怀抱甚郁,口干舌渴,呕吐吞酸,而血下崩者,人皆以火治之,时而效,时而不效,其故何也?是不识为肝气之郁结也。夫肝主藏血,气结而血亦结,何以反至崩漏?盖肝之性急,气结则其急更甚,更急则血不能藏,故崩不免也。治法宜以开郁为主”。傅氏调经,无论经期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其病责之肝肾。强调妇人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治血病注重调气机,治杂病重视调肝、脾、肾。
清代名家叶天士调经本“女子以肝为先天”月经病多从肝论治。秦天一对叶氏调经理论进行综述时所发的评语:“观叶氏先生案,奇经八脉故属重要,其次最重调肝,因此女子以肝为先天。”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发现,在痛经患者,肝郁气滞型占大多数;在闭经患者中,肝郁气滞型占三分之一以上;崩漏患者中肝郁比火占三分之一,其次是肝郁气滞血瘀;在月经先后无定期患者中,肝郁占三分之一以上。说明临床常见的月经病均与肝的情态调节失常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直接关系为情态失调、失血、外邪侵袭等,间接关系为脾病及肝、肾病及肝等。所以月经病以肝功能失调为多见,治疗月经病当以调肝为主,七情病因在妇科疾病病因学中占重要地位,其范围广,理应引起重视,妇女对情态致病具有明显的易感性,故大力提倡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产后期及更年期的精神调护,对于预防和治疗妇科病有重要的意义。正是:调经先须调情态,未病先防畅气机。
[/watermark]

-=-=-=-=- 以下内容由 王勇1232007年11月18日 06:38pm 时添加 -=-=-=-=-
打字有遗漏:《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18:39:0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二阳之病发心脾 调经先须调情志

打字有遗漏:《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3
发表于 2007-11-22 06:27: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二阳之病发心脾 调经先须调情志

重在调肝
4
发表于 2007-11-22 09:39: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二阳之病发心脾 调经先须调情志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7/11/22 10:10am 第 2 次编辑]

隐通“櫽”。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
故遂隐栝--何休《公羊经传解诂序》,夫弃隐栝之法--《韩非子·难势》, 训考量隐栝--《后汉书·邓训传》。

隐曲之意应为使之直,今勃起。不得隐曲,阳痿。
二阳之病,男不得阳事,女不得阴事,病在火土,治以木。现多以壮阳兴隐曲,其实逍遥散有奇功。
文中“风消”二字有待诠释,各位可有指教?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12:30:2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二阳之病发心脾 调经先须调情志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7/11/22 10:23pm 发表的内容:
渴则饮水,自救也。此处不得隐曲、不月是否也属自救?若是,终传为风消则好解。



先生此意与《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说:“……男子无精,则不得隐曲之事,在女子无血,则月事不得以时下矣。此本于二阳,而发于心脾也。精血两虚,则热盛生风,风热交炽,则津液俞消矣。火热灼金,而传为喘急息肩者,死不治,盖胃乃津液之生源,肺乃津液之化原也。”有相通之处.
《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旨在说明妇科与脏腑及各科的关系。特别是与肝的联系,(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表明某一脏有病,足以影响他脏。
6
发表于 2007-11-23 14:13: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二阳之病发心脾 调经先须调情志

下面引用由王勇1232007/11/23 00:30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此意与《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说:“……男子无精,则不得隐曲之事,在女子无血,则月事不得以时下矣。此本于二阳,而发于心脾也。精血两虚,则热盛生风,风热交炽,则津液俞消矣。火热灼金,而传为喘急息肩者,死不治,盖胃乃津液之生源,肺乃津液之化原也。”有相通之处.
原来先人早有开示,古水流喜悦上心。
下面引用由王勇1232007/11/23 00:30pm 发表的内容:
旨在说明妇科与脏腑及各科的关系。特别是与肝的联系,(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表明某一脏有病,足以影响他脏。
水润万物,在人则为髓、精、血、液、津,四肢百骸难离。然水枯可在表在里、可在五脏在六腑,但总偏重于一。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8:07:4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二阳之病发心脾 调经先须调情志

調經先調肝   上海--茹炳生
婦科經病治療大法中早就有「調經先調肝,肝疏經自調」一說,它突出了肝臟對婦科疾患的重要性,在婦科經病的治療中總括需進行幾方面的治療,諸如理氣血、舒肝氣、健脾和胃、補腎、補益心脾。但對經病在行經前的治療應首推舒肝理氣為重要了。
肝主藏血,又司血海,肝氣喜條達而惡抑鬱,以愉悅舒暢為順,以憂恚鬱怒為逆。肝氣條達,血海就寧靜,經脈流暢,月事按時而下,若肝氣鬱而不達,血行不暢,則會發生月水後期,經前乳脹,臨經腹痛諸症,而如鬱而化火,迫血妄行,則又會經行先期或經水過多。又如肝氣逆亂,導致血也亂,血海蓄溢失常,可使經期先後不定,經量或多或少。還可導致脾胃受傷,氣滯鬱結,導致皮膚表面經絡血液堵塞瘀積,出現面疹,手疹之患。本文介紹婦科疾患臨經嘔吐和月經性面疹兩例,是從肝論治婦科疾患的稀少病例。
臨經嘔吐
肝乃剛臟,性條達,喜疏泄,如若情志不舒,不能遂其條達之性,盡其疏泄之能,則氣滯鬱結,出現胸肕悶脹不寬,乳部脹痛,日久肝氣橫逆,木壅侮,脾胃受傷,《靈樞經‧經脈篇》謂︰「是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因此有此種病證者常伴痛經及嘔吐頻作,病情拖延年餘導致形容消瘦,面色不華。
徐越紅 女性 年二十四歲 未婚
患者十四歲初潮,即伴有痛經,後拖延若干年,症未見癒。近一年來,經前有頭眩胸悶,納杲神瘦,乳部作脹,經來時常嘔吐,發作時胸脘不舒,臉色萎黃,全身乏力,經淨後即恢復正常,每月隨經行而發。
初診,一九八九年五月,診時經水適臨,面黃體弱,精神萎頓。據述︰「經行前每餐飲食食後即全嘔吐出外,直至黃水吐出,身體軟弱無力,復有胸悶腹痛,小腹冷感」。診其脈虛弦,舌苔薄白。摸其手,冷而不暖。症屬木鬱剋土,脾胃虛弱,治用疏肝健脾,理氣溫中之法。
制香附9g
陳艾6g
蘇藿梗(各)9g
廣鬱金6g
炒白朮6g
煨木香6g
橘葉核(各)6g
砂仁3g(後下)
川楝子9g
炮薑2.4g
玄胡索6g
茯苓9g
上方服參劑後,嘔吐即停,諸症均瘥。乃囑於經前預兆期再服上方參劑,以期鞏固療效,後又隔三月追訪,未見復發,至今已四年整,結婚生育一女,未見再復發,獲得滿意療效。
該病症治療之法即為金匱要略中治肝實脾法,牢記「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教訓,培土泄木,生克制化。肝鬱兼有脾虛,當先實脾,使脾不受邪,御木之剋。必以溫補腸胃為主,艾、附薑、木香等溫中健脾,調整腸胃;砂仁、白朮、藿佩梗等氣味芳香,醒脾悅胃,增進食欲;鬱金、川棟子、玄胡索等理氣行滯,制止經痛;橘葉核為治乳脹的專葯,能行肝經氣滯,通絡消結;茯苓調補腸胃。該方不僅能制止嘔吐,兼能調經治療痛經,如兼有腹脹積食等症,還可加入消積之品,如沉香麵、谷麥茅、焦內金、炒枳殼等;嘔吐劇列者則薑半夏亦可酌用;實為治脾為先,疏肝為佐之典型也。
月經性面疹
肝乃剛臟,性條達,喜疏泄,又司血液的貯藏與調節,遏抑則痛。難於疏泄而成鬱積,木鬱則氣滯,氣為血帥,氣滯則血也滯,氣血阻滯,面部末梢經絡首當其衝,患者的面部本頗敏感,復因氣血鬱滯而溫熱內蘊,所以在月經將臨時出現面部搔癢起紅疹的症狀。
石素珍 女性 年二十五歲 未婚
患者近兩三月經來時除腹部脹痛外,更有一特殊現象,即是面部頻起紅疹,僅發癢無泡和流水,經淨後即退,近兩月來每月如此。
初診︰一九九二年五月四日,察其體格頗為結實,面紅氣旺,據其自述,上次經水為上月九日來,現又將屆臨,已有預兆,感覺脅脹胸悶,按其腹則略有作脹,切脈為虛弦,舌苔薄黃,面部紅疹較多,又述發作時搔癢難堪,并夜寐不安,證屬肝木鬱結濕熱內蘊,治用疏肝解鬱,養陰補血兼清熱之法。
生熟地(各)12g
生首烏15g
當歸9g
丹皮9g
玄參9g
白蒺藜9g
殭蠶9g(後下)
川紅花4.5g
甘草6g
茯苓9g
白朮9g
桂枝3g
釣藤12g
蘇梗9g
合歡皮15g
柴胡4.5g
服後胸肕較寬,腹部作脹轉好,服後經水即來。此次腹脹也緩,面部亦未起疹,僅見少許紅點,也未有劇癢之感。復宗上方,再連服三劑,後經貳個月之觀察,病情已好轉,而且面部紅疹再未見發作。葯貴中鵠,奏效頗驗。
治療此病需先做思想說服工作,解除鬱悶情緒,然後服葯,事半功倍,處方以逍遙散(集成方︰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甘草、薑、薄荷)為主,化其鬱,清其熱,而其中朮、苓又有理濕的功能。至於加桂枝,則根據仲景當歸四逆湯(當歸、桂枝、芍葯、細辛、大棗、甘草、通草)而來。桂枝性味辛甘溫,能橫走四肢,溫經通絡,治痛風。去皮膚風濕,配當歸、生地養陰補血、極有效。蓋取其溫通四肢之功。而本症為氣血鬱滯,面部末梢經絡循環受阻而起,用釣藤,不僅清肝熱,而且也能解除面部末梢的敏感,復用蘇梗、合歡皮等……,以理氣行滯,解鬱寧神,用上述處方後,面部過敏現象不再發作,經來腹脹亦已好轉。
上述兩例均為肝氣鬱結,在治療過程中必須注意疏肝宜避辛燥之慮,因為肝鬱治從疏肝立法。常用葯如柴胡、鬱金、青皮、陳皮、枳殼、香附、鳥葯、蘇梗、川棟、延胡、木香等,方劑如柴胡疏肝飲、逍遙散等。肝為剛臟,宜柔而不宜伐,理氣葯物大多辛溫香燥,不利肝體,如用量過大,或使用過久,或配伍不當,往往耗損陰血,甚至進一步化火動風,促使病情增劇,「香燥成脹,辛熱成痛」。對於氣滯初起,病情較輕,症見精神抑鬱,胸悶不暢,胃納不香者,一般用蘇梗、鬱金、陳皮、佛手、砂殼、枳殼、桔梗、白蒺藜等芳香舒氣之品,若氣滯較重,症見胸脅脹痛,氣滯胃痛,氣結腹痛,以及積滯痞塊者,則用香附、青皮、柴胡、木香、枳殼、枳實等辛宣破結之葯,而在放用辛宣理氣葯物的同時,要注意肝臟生理的特性,凡屬氣滯而兼陰血不足者,在疏肝解鬱的前提下,必伍柔肝養陰之品,以防耗傷陰血。如配的白芍,當歸、麥冬、杷子等養陰柔肝,多獲佳效。
其次,在使用疏肝解鬱之法時劑量宜輕。肝氣鬱結為臨床常見,并可誘發多種病症,如脅痛、胃痛、月經不調等,應施以疏肝解鬱法治之,因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屢易引起陰虛陽亢的病理變化,而疏肝解鬱葯又都屬於辛散傷陰之品,故運用時應根據身體情況斟酌劑量,使其恰到好處,勿令傷陰化火,如用於疏肝解鬱的柴胡,應以輕量為當。又如逍遙散中的薄荷,痛瀉要方中的防風,可助發鬱遏之氣,符合《內經》「木鬱達之」之葯用量均宜偏小,適可而止。
上述兩病案,均為筆者親自診斷與用葯配伍治療之實例,雖經諸先師及名家醫案之啟迪指教,但能收到較為滿意之效果,實為萬分欣慰,也使本人深感學用之重要;進一步深究醫理、葯理之規律來指導臨床,使醫技得到精益求精。中醫婦科和中醫其它科別一樣,學習運用必須遵循一步一個腳印,看好一個病型,總結一個醫案,才能真正學到本領,才算掌握醫學才能,否則僅僅是「書本知識」束之高閣,遠之千里。
8
发表于 2008-1-18 17:52: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二阳之病发心脾 调经先须调情志

中医养生之道再于调情志,
保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状态问题。如果心理状态不好,那你白吃白锻炼了,这是很重要的。气质和血液,你要是一生气血流得就慢,得肿瘤还不知道什么原因。生气容易得肿瘤,全世界都知道。
9
发表于 2008-1-18 17:58: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二阳之病发心脾 调经先须调情志

“人不能仅靠面包存活”,这是基督教的教义,这也是自然的规律.
  生病的人,如果有了这样那样的目标,有可能会奇迹般的康复。受癌症折磨而痛苦的人,因为病痛,都会有一种“感恩”的心情,所以如此多的人能够从病痛中恢复过来,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正如妇女对情态致病具有明显的易感性,故大力提倡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产后期及更年期的精神调护,对于预防和治疗妇科病有重要的意义。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30 18:50:0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二阳之病发心脾 调经先须调情志

七情影响癌症预后


江苏省中医院 薛明新 陈四清
  
  □不良情绪激活癌症
  情志与癌症发病的关系,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紧张、悲哀、压抑可致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减弱,为癌的发展大开绿灯,这无异于引狼入室。中医认为,忧郁过多,愁闷不解,心境抑郁,情志不畅等,均可导致气滞血瘀,痰火湿毒凝结,这是引发肿瘤的重要原因。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情绪烦乱可以引起人体大脑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机制的紊乱,可使体内原来潜伏的恶性细胞激发增生,形成恶性肿瘤。也有学者认为,当人体处于长期不良情绪的恶性刺激下,可直接促使正常细胞发生异常变化,变成癌细胞。情志失调不仅能诱发癌症,还能使已经消退或控制的肿瘤“死灰复燃”,扩散转移。
  □精神免疫克癌制胜
  在癌症的治疗方面,七情的影响尤为突出。《内经》指出:“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营卫气血之盛衰。”说明了在治病摄生中,必须了解自己的形体及内在脏腑气血的生理变化,根据这些变化来确定调养摄生的办法。而今生物反馈的理论和方法,将中医学的这种思想进一步完善。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反馈仪把人体的脑电、肌电、皮温、血压等生理信号,以视觉或听觉信号的形式反馈给人体,然后再通过意念训练,使患者主动控制这些生理信号的变化,解除癌症患者的紧张和焦虑状态,使他们的躯体肌肉放松,精神状态松弛,思维自由飘逸,让他们学会自我情绪调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癌症患者应摆脱病人角色,尽可能减轻精神压抑和心理负荷,培养良好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0 18:26 , Processed in 0.0931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