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19|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的“理”原来在这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10 17:0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10-18 02:22 编辑

中医的“理”原来在这里……
2016-05-18  四圣门下  摘自 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世钦 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

习中医者,首要搞明白阴阳五行之理,才能自我相信,进而懂得中医之伟大,中华民族智慧之伟大。听完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的课,才惊诧阴阳五行原来如此,与教科书上讲的竟然不同。“封建迷信色彩”的五运六气,竟然是中医的根本。中医的“理”原来在这里。

阴阳的真正涵义
教科书上认为:阴阳的涵义很朴素,“是指日光的向背”,是对日月、男女、水火等概念的哲学抽象;因而将阴阳概括为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把阴阳学说定性为“古代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然而仅据日光的向背,日月、男女、水火的相对,不足以形成阴阳学说;仅仅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也产生不了五行学说。

古人通过观察日影并结合自然气息的变化,得出:冬至阴极而一阳生,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夜间最长;夏至阳极而一阴生,夏至这一天白天最长,夜间最短;冬至到夏至的上半年为阳,夏至到冬至的下半年为阴。具体表示就是太极图。(图1)


图1  太极图

太极图具体表示自然界的阴阳气是具有盛衰变化的节律运动。阴阳代表了气化运动的两种象态:由衰到盛——阳象;由盛到衰——阴象。

太极图用数字来表达就成了“洛书”,“洛书”是数字化的太极图。(图2)

图2  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

太极——河洛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也是中医药理论的根本。读懂了太极图、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和中医理论最基本的道理都在里边。《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所以顾植山老师说:自然大《内经》,《内经》小自然,读《黄帝内经》要联系大自然来读,才能理解。

五运的真正涵义
五运即五行,运和行都是运动变化的意思。“万之大不可胜数”,古人执简驭繁,根据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五个时段的基本象态,创造了以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符号的“五行”学说。把一年分作五个时段,就会依次出现“生、长、化、收、藏”五大类自然气息,代之以符号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汉书·艺文志》:“五行者,五常之行气也。”自然界“五常之行气”轮流不息,“五气更立”,就是“五运”,也即“五行”。

古人把天地间的盛衰变化理解为一种“槖”的运动。《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槖龠乎?”槖运动一开一阖,出现“开、阖、枢”三种状态。开阖运动化生万物,《黄帝内经》:“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故曰“三生万物”。阴阳各有开、阖、枢,就产生了“六气”。古人把六气命名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顾植山老师指出:三阴三阳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精髓,指导中医临床意义重大。《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就是指此三阴三阳,表述的是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

《素问·至真要大论》:“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所以说:六气化生万物。《左传》:“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五行是六气化生万物后在地球上可见的物象,故五是“地数”。《国语》:“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因为五行是随时间演变的五大类时态信息,古人靠观察天上的星象来定时,故《史记·历书》说:“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五运由察天象而得,故代表五运(五行)的符号称“天干”。所以是“顺天以察运,因变以求气。”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顾植山说:“法天则地,顺应自然规律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奉天承运。”

阴阳五行(五运)的运动变化规律为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素问·天元纪大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素问·六微旨大论》:“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素问·天元纪大论》:“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即阴极可以转阳,阳极可以转阴。

阴阳五行的最高层次
五运六气是古人研究自然界周期性节律变化而总结出来的规律,是阴阳五行思想在更高层次的结晶。方药中先生说:“五运六气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邹云翔说:“不讲五运六气学说,就是不了解中医学。”

五运六气是有周期性规律的。《素问·天元纪大论》:“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之日,周而复始。”“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朞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之化之变也。”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行气矣。”

顾植山教授提出,《黄帝内经》中处处是五运六气。《黄帝内经》中的疑点难点,大多与运气有关。掌握了五运六气,许多问题均可迎刃而解。不懂五运六气,就读不懂《黄帝内经》,就不会真正搞懂中医理论。

顾植山教授进一步提出,《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学说,为阴阳五行的最高层次。阴阳五行学说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思想模型,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所以我们自称“炎黄子孙”,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黄帝内经》植根于黄帝时代的文化,凝聚了黄帝时代文化精粹,所以《黄帝内经》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通过顾植山教授的讲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黄帝内经》,理解中医学的科学内涵,原本许多的疑难问题,豁然开朗,迎刃而解。吾辈当竭力继承发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太极图、河图、洛书等与《易》学有关,亦属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却与临床很远。  发表于 2017-10-18 10:10
将“五运六气”抬的是否有点过了?甚至是否有点“神化”之嫌?  发表于 2017-10-18 08:50
2
发表于 2017-10-10 23:36:53 | 只看该作者
五运六气,竟然是中医的根本。中医的“理”原来在这里。
-------------------------说的好,不读五运六气,空论六经素问。五运是五行之源,六气是阴阳的运动,祭起五运六气之剑,中医神形立现。
3
发表于 2017-10-10 23:48:27 | 只看该作者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10-10 17:26
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三阴三阳、心主神明、母病及子、肝病传脾、子午流注、经络精气等中医理论都是通过臆想 ...

古人通过观察日影并结合自然气息的变化,得出:冬至阴极而一阳生,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夜间最长;夏至阳极而一阴生,夏至这一天白天最长,夜间最短;冬至到夏至的上半年为阳,夏至到冬至的下半年为阴。具体表示就是太极图。
------------------------说得好。太极图表示的是一年四时阴阳盛衰的变化,却不能表现逆于四时阴阳盛衰的变化。
4
发表于 2017-10-11 00:01:30 | 只看该作者
自然大《内经》,《内经》小自然,读《黄帝内经》要联系大自然来读,才能理解。
--------------------------------何为自然?四时五行万物生长化收藏也。何为自然之源,七曜周肇,天体运行,天地气交也。何为内经?六经也,人体气之通道也。

点评

认识深刻,昭然若揭!  发表于 2017-10-11 05:23
5
发表于 2017-10-11 00:13:08 | 只看该作者
《汉书·艺文志》:“五行者,五常之行气也。”
-------------------------------------------五常之行气,寒暑燥湿风。自天而地运行,化木火土金水五形,故称五行。五气之源,是五星之运,会日月于天道的五方位。故经云,天有五行。

点评

“五气之源,是五星之运”这句话是错误的!五星是五行的产物,五气之源并非五星!  发表于 2017-10-11 05:26
6
发表于 2017-10-11 00:33:53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故曰“三生万物”
-----------------------------------三是三阴三阳,“言天者论其本”,本于三阴三阳寒暑燥湿风火;“言地者论其位”,木火土金水(相火)之位;“言人者论气交。”天地气交化三阴三阳六经脏腑而成人。三阴三阳各分开阖枢,六经通六气,六经是中医的人体结构。

点评

萧铁 内经有“结构”这个词么? ----------------没有。萧是马叫声,你咋姓萧?人体有结构吗?中医经典与实践相统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8 08:58
内经有“结构”这个词么?  发表于 2017-10-18 07:56
言之有理!这种认识,在论坛可谓独树一帜!  发表于 2017-10-11 05:27
7
发表于 2017-10-11 07:05: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常其柏 于 2017-10-11 07:14 编辑

请问医见钟情,生物形态成长能离开太阳引力吗?这引力就是阴阳离合方面的阳与之正。也就是五常政大论所谓的跟于外者名曰气立。因为明确生理,于生物形态作了多方面多层次论述。形态与天,日,火(气温)直接相关的为跟于外,形态与地,月,水直接相关的为跟于内。其中水火是首先必须的。素问阴阳离合论把生物形态归根于三阴三阳,为六经之根。很有其道理的。论中,首先把太阳引力看得特别重要。这就是圣人南面而立(面向阳),前曰广明,后曰太冲,(由面向阳太阳所致)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为阴中之阳。说出生物生态外在关系。及气立的道理。
8
发表于 2017-10-17 23:30:37 | 只看该作者
千总,您是不是也相信五运六气?
9
发表于 2017-10-18 07:06: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10-18 07:08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10-11 00:33
《黄帝内经》:“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故曰“三生万物”
---------------------------------- ...

三阴三阳各分开阖枢,六经通六气,六经是中医的人体结构。
——————————————————————————————
       没有说清哪经通哪气,请说明白。没说清楚,没法判定你说的对错。
10
发表于 2017-10-18 07:11:56 | 只看该作者
       说五运六气是中医的最高理论,是言过其实,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中医治病靠的是辨证施治,不是靠五运六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03:45 , Processed in 0.3278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