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9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大气下陷的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3-18 11:4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xiaolook(丁香园中医版块版主):

宗气者,所以司心脉而行呼吸。宗气是推动心肺心肺运动的动力,心脏的搏动和肺的呼吸运动的力量来源是宗气。宗气上行头面,则又与头面七窍的功能相关,上气不足,其人苦冒眩,也是说的宗气。

所以说宗气主要是指心跳和呼吸的推动力,而不是心跳和呼吸的对象,空气和血液本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11:49:23 | 只看该作者
一一宗气是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从饮食物中运化而成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

版主先生如何理解宗气的"来源"与"构成"呢?
3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11:49:55 | 只看该作者
xiaolook:

不是理解,宗气又称大气,宗气不足就会导致大气下陷,临床中遇到大气下陷的情况多了,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有兴趣看看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关于升陷汤和大气下陷方面的论说,结合临床实践经历上几回,就知道怎么一回事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恭行。
4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11:50:33 | 只看该作者
xiaolook:

1.升陷汤
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生箭 (六钱) 知母(三钱) 柴胡(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五分) 升麻(一钱)
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萸肉(去净核)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佳。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二钱。
升陷汤,以黄 为主者,因黄 既善补气,又善升气。惟其性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故用之为向导也。至其气分虚极者,酌加人参,所以培气之本也。或更加萸肉,所以防气之涣也。至若少腹下坠或更作疼,其人之大气直陷至九渊,必需升麻之大力者,以升提之,故又加升麻五分或倍作二钱也。方中之用意如此,至随时活泼加减,尤在临证者之善变通耳。
大气者,充满胸中,以司肺呼吸之气也。人之一身,自飞门以至魄门,一气主之。然此气有发生之处,有培养之处,有积贮之处。天一生水,肾脏先成,而肾系命门之中(包肾之膜油连于脊椎自下上数七节处)有气息息萌动,此乃干元资始之气,《内经》所谓“少火生气”也。此气既由少火发生,以徐徐上达。培养于后天水谷之气,而磅因礴之势成。绩贮于膺胸空旷之府,而盘据之根固。是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夫均是气也,至胸中之气,独名为大气者,诚以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故郑而重之曰大气。夫大气者,内气也。呼吸之气,外气也。人觉有呼吸之外气与内气不相接续者,即大气虚而欲陷,不能紧紧包举肺外也。医者不知病因,犹误认为气郁不舒,而开通之。其剧者,呼吸将停,努力始能呼吸,犹误认为气逆作喘,而降下之。则陷者益陷,凶危立见矣。其时作寒热者,盖胸中大气,即上焦阳气,其下陷之时,非尽下陷也,亦非一陷而不升也。当其初陷之时,阳气郁而不畅则作寒,既陷之后,阳气蓄而欲宣则作热。迨阳气蓄极而通,仍复些些上达,则又微汗而热解。其咽干者,津液不能随气上潮也。其满闷者,因呼吸不利而自觉满闷也。其怔忡者,因心在膈上,原悬于大气之中,大气既陷,而心无所附丽也。
其神昏健忘者,大气因下陷,不能上达于脑,而脑髓神经无所凭借也。其证多得之力小任重或枵腹力作,或病后气力未复,勤于动作,或因泄泻日久,或服破气药太过,或气分虚极自下陷,种种病因不同。而其脉象之微细迟弱,与胸中之短气,实与寒饮结胸相似。然诊其脉似寒凉,而询之果畏寒凉,且觉短气者,寒饮结胸也;
诊其脉似寒凉,而询之不畏寒凉,惟觉短气者,大气下陷也。且即以短气论,而大气下陷之短气,与寒饮结胸之短气,亦自有辨。寒饮结胸短气,似觉有物压之;大气下陷短气,常觉上气与下气不相接续。临证者当细审之(寒饮结胸详理饮汤下)。
肺司呼吸,人之所共知也。而谓肺之所以能呼吸者,实赖胸中大气,不惟不业医者不知,即医家知者亦鲜,并方书亦罕言及。所以愚初习医时,亦未知有此气。迨临证细心体验,始确知于肺气呼吸之外,别有气贮于胸中,以司肺脏之呼吸。而此气,且能撑持全身,振作精神,以及心思脑力、官骸动作,莫不赖乎此气。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愦,脑力心思,为之顿减。若其气虚而且陷,或下陷过甚者,其人即呼吸顿停,昏然罔觉。愚既实验得胸中有此积气与全身有至切之关系,而尚不知此气当名为何气。涉猎方书,亦无从考证。惟《金匮》水气门,桂枝加黄 汤下,有“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之语。后又见喻嘉言《医门法律》谓∶“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始知胸中所积之气,当名为大气。因忆向读《内经》热论篇有“大气皆去病日已矣”之语,王氏注大气,为大邪之气也。若胸中之气,亦名为大气,仲景与喻氏果何所本?
且二书中亦未尝言及下陷。于是复取《内经》,挨行逐句细细研究,乃知《内经》所谓大气,有指外感之气言者,有指胸中之气言者。且知《内经》之所谓宗气,亦即胸中之大气。并其下陷之说,《内经》亦尝言之。
今试取《内经》之文释之。《灵枢》五味篇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愚思肺悬胸中,下无透窍,胸中大气,包举肺外,上原不通于喉,亦并不通于咽,而曰出于肺循喉咽,呼则出,吸则入者,盖谓大气能鼓动肺脏使之呼吸,而肺中之气,遂因之出入也。所谓天地之精气常出三入一者,盖谓吸入之气,虽与胸中不相通,实能隔肺膜通过四分之一以养胸中大气,其余三分吐出,即换出脏腑中混浊之气,此气化之妙用也。然此篇专为五味养人而发,故第言饮食能养胸中大气,而实未发明大气之本源。愚尝思之,人未生时,皆由脐呼吸,其胸中原无大气,亦无需乎大气。迨胎气日盛,脐下元气渐充,遂息息上达胸中而为大气。大气渐满,能鼓动肺膜使之呼吸,即脱离母腹,由肺呼吸而通天地之气矣(西人谓肺之呼吸延髓主之,胸中大气实又为延髓之原动力)。
至大气即宗气者,亦尝深考《内经》而得之。《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按∶ 虚里之络,即胃输水谷之气于胸中,以养大气之道路。而其贯膈络肺之余,又出于左乳下为动脉。是此动脉,当为大气之余波,而曰宗气者,是宗气即大气,为其为生命之宗主,故又尊之曰宗气。其络所以名虚里者,因其贯膈络肺**于胸中空虚之处也。
又∶《灵枢》客邪篇曰∶“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观此节经文,则宗气即为大气,不待诠解。且与五味篇同为伯高之言,非言出两人,而或有异同。且细审“以贯心脉,而行呼吸”之语,是大气不但为诸气之纲领,并可为周身血脉之纲领矣。至大气下陷之说,《内经》虽无明文,而其理实亦寓于《内经》中。《灵枢》五色篇雷公问曰∶“人无病卒死,何以知之?”黄帝曰∶“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夫人之膈上,心肺皆脏,无所谓腑也。经既统言脏腑,指膈下脏腑可知。以膈上之大气,入于膈下之脏腑,非下陷乎?大气既陷,无气包举肺外以鼓动其 辟之机,则呼吸顿停,所以不病而猝死也。观乎此,则大气之关于人身者,何其重哉!
愚深悯大气下陷之证医多误治,因制升陷汤一方,又有回阳升陷汤、理郁升陷汤二方,皆由升陷汤加减而成。此三升陷汤后,附载治愈之案,其病之现状∶有呼吸短气者,有心中怔忡者,有淋漓大汗者,有神昏健忘者,有声颤身动者,有寒热往来者,有胸中满闷者(此因呼吸不利而自觉满闷,若作满闷治之立危),有努力呼吸似喘者(此种现状尤多,乃肺之呼吸将停,其人努力呼吸以自救,若作喘证治之立危),有咽干作渴者,有常常呵欠者,有肢体痿废者,有食后易饥者,有二便不禁者,有癃闭身肿者,有张口呼气外出而气不上达,肛门突出者,在女子有下血不止者,更有经水逆行者(证因气逆者多,若因气陷致经水逆行者曾见有两人,皆投以升陷汤治愈),种种病状实难悉数。其案亦不胜录。治愈大气下陷之案,略登数则于下,以备考征。
有兄弟二人,其兄年近六旬,弟五十余。冬日畏寒,共处一小室中,炽其煤火,复严其户牖。至春初,二人皆觉胸中满闷,呼吸短气。盖因户牖不通外气,屋中氧气全被煤火着尽,胸中大气既乏氧气之助,又兼受炭气之伤,日久必然虚陷,所以呼吸短气也。因自觉满闷,医者不知病因,竟投以开破之药。迨开破益觉满闷,转以为药力未到,而益开破之。数剂之后,其兄因误治,竟至不起。其弟服药亦增剧,而犹可支持,遂延愚诊视。其脉微弱而迟,右部尤甚,自言心中发凉,少腹下坠作疼,呼吸甚觉努力。知其胸中大气下陷已剧,遂投以升陷汤,升麻改用二钱,去知母,加干姜三钱。两剂,少腹即不下坠,呼吸亦顺。将方中升麻、柴胡、桔梗皆改用一钱,连服数剂而愈。
一人,年四十八。素有喘病,薄受外感即发,每岁反复两三次,医者投以小青龙加石膏汤辄效。一日反复甚剧,大喘昼夜不止。医者投以从前方两剂,分毫无效。延愚诊视,其脉数至六至,兼有沉濡之象。疑其阴虚不能纳气,故气上逆而作喘也。因其脉兼沉濡,不敢用降气之品。遂用熟地黄、生山药、枸杞、玄参、大滋真阴之品,大剂煎汤,送服人参小块二钱。连服三剂,喘虽见轻,仍不能止。复诊视时,见令人为其椎背,言背常发紧,椎之则稍轻,呼吸亦稍舒畅。此时,其脉已不数,仍然沉濡。因细询,此次反复之由,言曾努力搬运重物,当时即觉气分不舒,迟两三日遂发喘。乃恍悟,此证因阴虚不能纳气,故难于吸。因用力太过,大气下陷,故难于呼。其呼吸皆须努力,故呼吸倍形迫促。但用纳气法治之,止治其病因之半,是以其喘亦止愈其半也。遂改用升陷汤,方中升麻、柴胡、桔梗,皆不敢用,以桂枝尖三钱代之。又将知母加倍,再加玄参四钱,连服数剂全愈。
按∶ 此证虽大气下陷,而初则实兼不纳气也。升麻、柴胡、桔梗,虽能升气,实与不纳气之证有碍,用之恐其证仍反复。惟桂枝性本条达,能引脏腑之真气上行,而又善降逆气。仲景苓桂术甘汤,用之以治短气,取其能升真气也。桂枝加桂汤,用之以治奔豚,取其能降逆气也。且治咳逆上气吐吸(喘也)《神农本草经》原有明文。既善升陷,又善降逆,用于此证之中,固有一无二之良药也。
或问∶桂枝一物耳,何以既能升陷又能降逆?答曰∶其能升陷者,以其枝直上而不下垂,且色赤属火,而性又温也。其能降逆者,以其味辛,得金气而善平肝木,凡逆气之缘肝而上者(逆气上升者多由于肝),桂枝皆能镇之。大抵最良之药,其妙用恒令人不测。拙拟参赭镇气汤后,有单用桂枝治一奇病之案,可以参观。
一人,年二十余。动则作喘,时或咳嗽。医治数年,病转增剧,皆以为劳疾不可治。其脉非微细,而指下若不觉其动。知其大气下陷,不能鼓脉外出,以成起伏之势也。投以升陷汤,加人参、天冬各三钱,连服数剂而愈。因其病久,俾于原方中减去升麻,为末炼蜜作丸药,徐服月余,以善其后。
一人,年二十四。胸中满闷,昼夜咳嗽,其咳嗽时,胁下疼甚。诊其脉象和平,重按微弦无力。因其胁疼,又兼胸满,疑其气分不舒,少投以理气之药。为其脉稍弱,又以黄 佐之,而咳嗽与满闷益甚,又兼言语声颤动。乃细问病因,知其素勤稼穑,因感冒懒食,犹枵腹力作,以致如此。据此病因,且又服理气之药不受,其为大气下陷无疑。遂投以升陷汤,四剂,其病脱然。
5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11:51:03 | 只看该作者

xiaolook:

以前曾治一病,起立即头眩,卧时屈膝即不眩,伸腿则眩,脉双寸沉弱几无。予升陷汤,吃头煎即觉头目清亮,她本人是路边卖小吃的,为了尽快吃上二煎药,索性迫不及待地把卖小吃的锅灶改为煎药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11:51:24 | 只看该作者
xiaolook:

今日治一病,是我们医院纪委书记介绍开的朋友,不寐,阵发性咽喉紧,干咳。
服旋覆代赭汤加减,眠差减轻,喉紧干咳如故。与激素雾化,始有效,继用则无效。且病人不敢再服前方,言服之则咽部不适加剧,病闹着要出院。
我查房时发现,双寸脉弱,判断为大气下陷证。予黄芪建中汤一副。
病人始尝一口,犹不敢服,怕病情加重。
过一天,大胆服一次,第二天即来反馈,服后觉数日来前所未有的舒服。迫切要求多开几副。后给予原方六剂而去。
大气下陷证的一个特征,是病人会对服过的降气行气类药有一种非常惧怕的感觉
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11:52:18 | 只看该作者
宗气者,所以司心脉而行呼吸。宗气是推动心肺心肺运动的动力,心脏的搏动和肺的呼吸运动的力量来源是宗气。宗气上行头面,则又与头面七窍的功能相关,上气不足,其人苦冒眩,也是说的宗气。

所以说宗气主要是指心跳和呼吸的推动力,而不是心跳和呼吸的对象,空气和血液本身。

——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宗气的概念,明确的规定:宗气是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与氧气、空气相关)和脾从饮食物中运化而成的水谷精气(与营血、血液相关)结合而成。

而肖版主则提出:宗气主要是指心跳和呼吸的推动力……而不是空气和血液本身……

同一个概念,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甚则内涵相反的定义,当以何为准?这个问题不解决,后面的讨论则毫无意义。因为概念的内涵被置换了,彼之宗气非此之宗气。
8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11:53:54 | 只看该作者
夫大气者,内气也。呼吸之气,外气也。人觉有呼吸之外气与内气不相接续者,即大气虚而欲陷,不能紧紧包举肺外也。医者不知病因,犹误认为气郁不舒,而开通之。其剧者,呼吸将停,努力始能呼吸,犹误认为气逆作喘,而降下之。则陷者益陷,凶危立见矣。

——夫大气者,内气也。呼吸之气,外气也。呼吸之气,即肺通气,而大气,内气,与呼吸之气相区别,相对应,可参考西医生理学一一呼吸的三个环节:

呼吸由3个环节组成:(1)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的的气体交换)和肺换气(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2)通过血液进行的气体运输;(3)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9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11:54:13 | 只看该作者
所谓气陷之呼吸困难,非肺通气障碍所致,而是与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及组织细胞换气等环节出现异常相关。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11:55:55 | 只看该作者
xiaolook
今日治一病,是我们医院纪委书记介绍开的朋友,不寐,阵发性咽喉紧,干咳。
服旋覆代赭汤加减,眠差减轻,喉紧干咳如故。与激素雾化,始有效,继用则无效。且病人不敢再服前方,言服之则咽部不适加剧,病闹着要出院。
我查房时发现,双寸脉弱,判断为大气下陷证。予黄芪建中汤一副。
病人始尝一口,犹不敢服,怕病情加重。
过一天,大胆服一次,第二天即来反馈,服后觉数日来前所未有的舒服。迫切要求多开几副。后给予原方六剂而去。
大气下陷证的一个特征,是病人会对服过的降气行气类药有一种非常惧怕的感觉

网友wangzengxiu:

——近几个月来屡用升陷汤,效果很好,具体病例没有记录。

印象最深的一个,70多岁老太太,慢阻肺、冠心病,症状复杂,憋喘、心悸、短气、乏力、耳目失聪、纳差、双寸关沉弱等,就诊时家人搀扶到我的诊室,升陷汤加健脾益气药5剂,复诊时自己走到3楼、症状明显改善,要求多开几副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2 23:02 , Processed in 0.0670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