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87|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经方大家(龙野一雄)讲述他认识的中医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1-21 09:5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龙野一雄,1905-1976,日本著名汉方医家、医史学者,曾任日本东洋医学会首任会长,主要著作有《汉方入门讲座》《新撰类聚方》《汉方医学大系18册》等。
一、对中医学的看法
世人对中医学的看法,可以说大部分是认识不足的。这不仅是误解,有的甚至加以恶意的鄙视;另一种人是不加分析,盲目地崇拜中医学。后者虽属善意,但仍然不是正确的。

最使人遗憾的是自命为科学家的医学者,既没有使用中药方的经验,又没有中医学的知识,却毫无根据地一律排斥中医学为迷信。如果是真正的科学家,就应该认真地在亲自实验之后,再予以正当的批评。

我们专门研究中医学的人,觉得那些不正确的看法是遗憾的,也是不应该的。因此,我们正在努力利用一切的机会,争取他们对中医学有正确的认识。使大家正确地、真实地理解中医学,是本书的目的之一。

二、不以病名为对象
在中药中,是否没有治肺结核的药?什么中药治肾脏病?平常都是这样要求对于某一个病名的有效的药。但是,中医没有对于一切肺结核都有效的药,也没有对于任何人的肾脏病都有效的药。

中药方不是以病名为对象,而是以具体的患病的个体为对象。按照病人的体质、症状等不同,所用的处方亦各有异。正是因为按照各种当时情况,分别选用最适当的处方,才有它的良效。如同没有对任何人都合适的领带和领口,没有能打开任何锁钥的钥匙一样。所以中医须有能找到最合适的钥匙的知识和技术。

虽然中药方中没有像链霉素那样用于肺结核的药,但却能治好肺结核患者。仔细想来,正如大家所知,在肺结核之中,链霉素只是对渗出型的有效。这就是说它的有效范围并不是一切的肺结核,而是限于一定的范围。中药方的应用,早就采取这种方法,现代医学的方向,逐渐向中医学的方向发展,这是值得重视的。

在现代医学方面,讲究某一种药有多大的效力,但是不能保证对某一具体的患者的效力究竟有多大。事实上因为没有判断效力的标准,所以不经使用就不能知道它的结果。但是,在中医学方面,有效和无效的标示是明显的,有判断其有效或无效的诊查方法。

现代医学只注意到一般的普遍的现象,而中医却进而注意到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这是中医学的长处,同时也是它的缺点。因为中医如果不见到每一个病人就无法进行正确的治疗;不诊查患者不能随便投与治肺结核的药。但是,经过正确的诊查而投药,一到有效时就会让用药的医生本身感到惊奇的效果。

三、中医学以症状为基础
有时患者要求降低血压的药,或者要求消除尿中的蛋白的药,这对于中医来说,是困难的。 因为中医用药不是以血压或蛋白为目标,而是联系其它的症状来用药,从而降低血压或消除蛋 白。因此,无论是高血压或者是蛋白尿,在结果上说,中医都能很好地治愈。但是,中医不是 仅以高血压或以蛋白尿为直接的目标而加以治疗。

中医不以血压、蛋白、糖等的理化学的所见为目标,亦不以肿瘤、溃疡或下垂等的病理解剖学的所见为目标。现代医学是以这些作为诊断和治疗的根据的,而中医学则以症状为根据。 并且中医学是在局部症状基础上进一步诊查全身的症状,掌握了这些症状的相互关系之后,才考虑治疗的方针和具体的处方。中医对于眼的疾病和痔疮亦行脉诊和腹诊,然后才下诊断而进行治疗。这就是说,对于眼的疾病,也是为了判定使用发汗剂抑或使用泻剂而进行脉诊或腹诊。

因为症状是属于机能的现象,所以中医学亦可说是机能病理学,是机能的治疗。因此,中医学或者可以说是对症疗法。对症疗法是与原因疗法相对的。对症疗法在现代医学上,它是对于疼痛、出血或咳嗽等单一的不爽的症状进行一时的治疗。但中医学的对症疗法不是这样,而是以症状为基本,进一步考虑引起症状的原因,所以事实上可以说中医疗法是原因疗法和对症疗法统一的方法。

四、病名和症
现代医学以决定病名为诊断,而中医学则以决定‚"证"为诊断。所谓‚"证",相当于病名,它是以症状为基本且与治疗直接结合,这是中医学的特点。 中医常说这是葛根汤之证,这就是说这是葛根汤所适应的症候群的意思,所以它是诊断同 时又是治疗。葛根汤之证是脉浮紧、项背部紧张等症状。因此, 无论伤风、丹毒、蓄脓症或破伤风,不管病名如何,只要有这些条件(症候群)就叫‚葛根汤 之"证"。 恰如同是解热剂,有时阿斯匹林适当,有时匹拉米董适当,根据其适应症候群称为阿斯匹林之证或匹拉米董之证。 中医多是以此为中心,加以考虑,而进行处方治疗。 医师们在会诊时,不是以决定肺炎或肠伤寒那样的病名来交换意见,而常常是说葛根汤之证或麻黄汤之证等以确定诊断而处方。
2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1 09:57:35 | 只看该作者
五、关于处方
中医的处方大部分是复合剂。每方把多种的药品,有时十几种以上的药品配合起来,而每 一味药都有它的意义,同时各种药品互相之间还有药理的关联性。 虽然大黄、硫酸镁和油性下剂同是下剂,其作用各有不同,如果把作用不同的药配合起来, 就会发生综合性的作用。而现代医学常将碳酸氢钠和澱粉酶互相配合,其相互之间多无关系。 但如最近将抗组织胺和非那西汀或者和安息香酸钠咖啡因;黄素(Lu-tein)和维生素丙配合起 来,则其二者之间有了关系,这是现代医学接近于中医学的地方。 处方的种类概可分为古方、后世方和经验方。古方是后汉(约 1700 年前)张仲景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中记载的处方,有一百二十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五十种上下,知道这些,大致即可够用。后世方是以金、元、明、清时代的医方为中心,其数颇多。 如将古方与后世方加以比较:

日本经方大家(龙野一雄)讲述他认识的中医学
著者是学古方的,所以主要讲古方,但是为了照顾初学者,也有时会谈到后世方。 经验方是加减原方的变方,或是个人的创方,并包括一种称为特效药的奇方等。 由于研究中药方的目的不同,研究上述三个系统的重点亦各有不同。

想有系统地学习中医的就应该研究古方,想研究开业的材料可以学后世方,想研究药学的和新制剂的应专攻经验方。 但是,如果想通晓中药方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法则,就必须彻底地学习古方。因为古方是一切的 基础,通晓古方则一切皆可运用。反之,只知道经验方就不会懂得古方。因此,学习中医学者无论如何都有学习古方的必要。

六、中药方和民间药
很多人认为牻牛儿苗(日本茶饮)和蕺菜(鱼腥草)等是中药,那不是中药,而是民间药,两者的不同如下:

日本经方大家(龙野一雄)讲述他认识的中医学
上述两者与其说是药物的各类不同,莫如说是在使用方法上有本质的差别。有时民间药转 用为中药或是中药转用为民间药,两者可以互相流用。例如,海人草虽为民间药,亦用为中药; 黄连虽为中药,但亦有作为民间药使用者。

七、处方的运用面是广泛的
在中医学上,并不是对于一种疾病只有一个处方。而即使在某一种疾病的过程中,也要考虑病人的体质和情况的转变使用各种各样的处方,这一点在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要说明的是,如果以处方为中心加以研究,一个处方也不只是对于一个症状和一种病才有效,而是可以用于各种各样的情况。正像奎宁不是专用于疟疾,亦用于肺炎或阵缩微弱一样。

例如,对于肺结核须按其具体情况不同,选用人参汤、小柴胡汤、真武汤或炙甘草汤;而小柴胡汤不仅用于肺结核,亦用于肾盂炎、疟疾、神经质、妇女的热病等。由此可见,疾病与处方有下列的关系:

日本经方大家(龙野一雄)讲述他认识的中医学
肺结核与小柴胡汤的关系,并不是由于肺结核这个病名,而是由于肺结核的一定的症状(例 如发热、咳嗽、食欲不振、胸胁闷胀)相结合的。 因此,初学的时候,首先应该列举病名,以其症状为中心,根据伴随着症状的各种条件研究各样的治疗(例如头痛也要按条件不同分别使用发汗剂、温剂或下剂等)。再次则反过来以处方为中心,考究一个处方可用于哪些情况的运用方法(口诀的用法)。这是初学者第一步的课程。 完成上述课程之后,就要研究中医学的一般法则或病理、药理等,并且研究中医学的经典 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书的解释和运用法。然后再进一步作广泛的深刻的研究。

八、中药方对于急性病亦有效
很多的人认为中医药对于慢性病有效,而对于急性病是没有效果的,其实这是误解。例如 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肺炎、阑尾炎、胆石病等症,使用中药治疗,其效果也很高的, 首先中医学的经典《伤寒论》本身,就是叙述急性热病的治疗。作为一本急性热病的治疗书, 《伤寒论》是很精密的了。

所谓中医药对于慢性病之有好处,是因为现代医学治疗了的慢性病而无满意的效果时,很 多人就抱着试探的态度来进行中医治疗,但是事实上,用中医治疗慢性病,也有很快就治愈的。 因此经中医处理的慢性病就多起来了。

有些人认为中药的作用缓慢,没有什么大的效果,也没有什么害处,因为用牻牛儿苗和决明子之类代茶饮用。事实上这些东西不是真正的中药,这样不能作为对中药下一个定论。倘若没有适应证而随便地服用真武汤和桃核承气汤,那就会发生眩晕、下利等严重的后果。

中药方之中可惜没有像胃散那样既没有大效也没有什么害处的‚宝贵的药。中医没有用来作为应酬的药或观察经过的对于疾病无效的药,而一定是用有反应的药,用有效则愈、误则增恶的药。

西药中有伤胃或头痛等副作用的很多,但几乎没有使疾病恶化的药,中药则不同。例如,极其普通的小建中汤和小柴胡汤这些不含剧药的处方,如使用不当,也有时可使疾病恶化。 使用西药虽然适应证正确,也能发生副作用,但使用中药只要适应证无误,就不会发生副作用。这是因为中药已经加工而使之不发生副作用,或者是由于配合而使之调节,所以无须顾虑。

用药的适应证有误,即误治的时候,也有救治法,可以放心。《伤寒论》一书特别在这一点 上是考虑得很周到的。
3
发表于 2021-11-21 16:55: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一江春水:
这是一篇很值得一读的好文章。或许与我的想法有共鸣之处(高攀了)。
几乎所有诋毁中医、反对中医的,都不是中医或不懂中医的,孙中山、鲁迅也不例外。
4
发表于 2021-11-21 23:18:52 | 只看该作者
现代医学只注意到一般的普遍的现象,而中医却进而注意到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这是中医学的长处,同时也是它的缺点。
5
发表于 2021-11-21 23:22:18 | 只看该作者
是特点不是缺点
6
发表于 2021-11-21 23:26: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11-21 23:27 编辑

是医学科学对于疾病产生的原因研究的太少不清楚,疾病症状产生的原因,及症状产生的原因症状与疾病的关系研究的太少不清楚。
7
发表于 2021-11-21 23:29:18 | 只看该作者
疾病症状也是普遍的现象
8
发表于 2021-11-21 23:31:15 | 只看该作者
因为症状是属于机能的现象,所以中医学亦可说是机能病理学,是机能的治疗
9
发表于 2021-11-21 23:33:16 | 只看该作者
症状是属于机能,症状也是病疾病产生的原因
10
发表于 2021-11-21 23:34:51 | 只看该作者
武极 发表于 2021-11-21 23:33
症状是属于机能,症状也是病疾病产生的原因

机能病理病因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2 06:53 , Processed in 0.0590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