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导航中医药交流群”精彩言论集——2021年9月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2-21 10:2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2021-09-02—————
管理 06:41
董建军 10:57
藏,藏匿,进出存信息
董建军 10:58
与神经无关
董建军 11:02
五味是进出动力
董建军 11:04
五输穴有五味
董建军 11:04
穴就是藏信息的
董建军 11:05
经络就是连接线
董建军 11:05
靠运动波传导
董建军 11:06
中医有脉大脉小,大小指的是振幅
董建军 11:07
诊脉可以诊断出来,振幅大就是脉大
董建军 11:10
脉小都穿过细胞,细胞无法收到信息
董建军 11:12
不能共振,与细胞无法共振,无法吸收营业
董建军 11:13
人小脉大长寿
董建军 11:13
人形就有振幅,身高就是振幅
董建军 11:15
无法吸收营养

2
 楼主| 发表于 2022-2-21 10:24:56 | 只看该作者
————— 2021-09-04—————
谭海灯医生(中西医结合) 11:29
谭海灯医生(中西医结合) 11:29
就是这种
谭海灯医生(中西医结合) 11:29
就是这么贵
谭海灯医生(中西医结合) 11:29
去年也被网上热议过
谭海灯医生(中西医结合) 11:30
遇到这些病也是麻烦
谭海灯医生(中西医结合) 11:30
不管中,西都很难治

3
 楼主| 发表于 2022-2-21 10:25:52 | 只看该作者
————— 2021-09-17 —————
中西医融合观 08:15
  《伤寒论》23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我的看法】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注意此处用了一个句号,下面连用2,说明这是一个基本病况,从这个基本病况出发,疾病有三种演变的可能:1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2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3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如果不把前2种可能性排除掉,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的证据就不充分。因为在诊断疾病时,单单依靠临床表现是不够的,必须进行鉴别诊断才能够比较有把握。说明张仲景对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已经掌握的炉火纯青。在学习《伤寒杂病论》的时候,一定要在经文中找到经文背后的真谛,包括:鉴别诊断、病机、病位等等。张仲景的书是刻在竹简上的,一辈子写一本书很不容易了,字字千金并非虚传。
日本的康平本,我在与金栋讨论的时候说过:上世纪30年代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康平本不是宋朝的原版,我认为有可能是伪本。我还是相信现在的中国政府出版的《伤寒论》为正版。
中西医融合观 09:38
脉象往往代表的是病机。在临床上并非完全相符。这是实事求是
金匮要略当中经常出现趺阳脉,代表的是脾胃。在临床实践当中没有人去摸足背动脉。他只是代表一种脾胃的病机。
中西医融合观 09:53
23~28条都是伤寒的不同临床类型,不存在错简的问题。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经典。
中西医融合观 09:55
   23~28条都是伤寒的不同临床类型,这些不同的临床类型之间没有必然的顺序与关联,不存在错简的问题。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经典。

4
 楼主| 发表于 2022-2-21 10:26:44 | 只看该作者
————— 2021-09-21 —————
董建军 05:42
大道也
董建军 05:43
二极管,过去就是匿,过不去就是藏,
董建军 05:45
太极分阴阳,阴藏阳匿,五藏金木水火土,
董建军 05:46
过不去的运动规律金木水火土
董建军 06:16
肝木,肝脏组织硬件,藏木运动,肝脏形态的函数常数是八分之三,可以用几何测量法计算,用对折法求比值

5
 楼主| 发表于 2022-2-21 10:27: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泰然居士 于 2022-2-21 10:28 编辑

————— 2021-09-24 —————
中西医融合观 08:06
中医药自身规律:1  阴阳五行;2  取象比类。
使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按照阴阳五行分类。详细一点说:把经过临床实践的验证为正确的经验,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归类于阴阳五行,建立起来的理论,就是按照中医药自身规律发展的中医理论。
《融合观》33页:小结   科学实验是取象比类的延伸;取象比类是科学实验的前期准备,是可行性研究。二者都需要经过社会实践与临床实际的反复检验,才能成为相对真理。取象比类与科学实验相融合、取长补短,能够更加完善地认识疾病及其规律。
借用空间站理念。天和空间站所有仪表均用中文标识,外国人想要进入中国空间站,先学习汉语。学习针灸、中医,先学习古汉语,学习阴阳五行、取象比类,这就是按照中医自身规律发展。
中西医融合观 08:10
证,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或者某一个临床类型。
中西医融合观 09:24
只有阴阳五行成为了理论。这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是世界封建社会的巅峰,阴阳五行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基础。这个哲学基础发展、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与辩证唯物论不期而遇,获得新生,构建了中医学的系统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经过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新中国成立反封建运动,把附着在在身上的封建迷信、污泥浊水、糟粕垃圾……被革命运动洗刷了千万遍,显露出其精华实质内核,与辩证唯物论不期而遇,相互沟通,融为一体。这就是历史唯物观。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医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断裂,西方科学、文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经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毛泽东思想赓续。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科学、马克思主义融为一体,就是毛泽东思想。具体的代表作是实践论、矛盾论。
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的不断革命中涤荡、扬弃了封建迷信的糟粕,同时接受、吸纳了外界世界的优秀文化,中国化为自己的新文化。五四运动既接受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科学文化,同时吸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与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相融合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也是自由民主科学中国化的典范。其代表著作就是矛盾论、实践论。

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医系统理论是在中西医结合,西学中之后,大约在1958年前后形成的,最早出现在:南京中医学院1958年出版  中医学概论。请看上面2个图像。
中西医融合观 09:25
中西医融合观 09:26
只有阴阳五行成为了理论。这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是世界封建社会的巅峰,阴阳五行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基础。这个哲学基础发展、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与辩证唯物论不期而遇,获得新生,构建了中医学的系统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经过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新中国成立反封建运动,把附着在在身上的封建迷信、污泥浊水、糟粕垃圾……被革命运动洗刷了千万遍,显露出其精华实质内核,与辩证唯物论不期而遇,相互沟通,融为一体。这就是历史唯物观。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医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断裂,西方科学、文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经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毛泽东思想赓续。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科学、马克思主义融为一体,就是毛泽东思想。具体的代表作是实践论、矛盾论。
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的不断革命中涤荡、扬弃了封建迷信的糟粕,同时接受、吸纳了外界世界的优秀文化,中国化为自己的新文化。五四运动既接受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科学文化,同时吸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与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相融合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也是自由民主科学中国化的典范。其代表著作就是矛盾论、实践论。

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医系统理论是在中西医结合,西学中之后,大约在1958年前后形成的,最早出现在:南京中医学院1958年出版  中医学概论。请看上面2个图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
发表于 2022-2-21 15:58: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先生摘录的的确是精华,正是我想要说的重点。
7
 楼主| 发表于 2022-2-24 10:07:2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2-2-21 15:58
谢谢楼主,先生摘录的的确是精华,正是我想要说的重点。

感谢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 11:44 , Processed in 0.0817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