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哲学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09-8-31 11:08:35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第 40 楼]哲学家 大爷:首先大青龙汤是解表之剂,因其内热比麻黄汤的太阳表实证来的强,所以脉是浮缓的,……无少阴证者是要考虑到不可以有虚阳外越的假热,这样就可以用大青龙汤解表发汗来解决这个病。

——先生对于“无少阴证者”的解释,可以看出先生的经验是:虚阳外越不可以用大青龙汤,可以这样说吗?
但个人认为39条显见不是虚阳外越?而且从《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的首二条,“虚阳外越”不似少阴病主证?少阴病以阳虚脉微细无神为本证?
292条尤其明显。
虚阳外越:《伤寒论》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317条:“少阴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76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388条:“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292.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疑问:与90楼相仿
大青龙汤是在麻黄汤的基础,加重麻黄、甘草,减轻杏仁,再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本来桂枝主表,偏偏没有加重桂枝主表力量,大青龙汤是因为“内热比麻黄汤的太阳表实证来的强”加重发表吗?
92
发表于 2009-8-31 11:29:17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9/08/31 11:31am 第 2 次编辑]

[第 41 楼]河南岐世雄大爷:
错了,其实不是寒邪,而是湿邪,湿邪阻滞经脉也用汗发发之。
病机就是湿邪阻滞体表,才会出现脉浮缓,湿邪脉缓,在表所以脉浮,而且内有里热。湿邪阻滞是里热的原因,里热是湿阻的结果。
用大青龙去发汗去体表之湿邪。
-=-=-=-=- 以下内容由 河南岐世雄 在 2009年08月27日 09:33pm 时添加 -=-=-=-=-
里热小,没有成形,所以不可能在哪个部位,而是弥散在体内,而且里热是因为卫闭而引起,所以开腠理,发汗,里热自除。
-=-=-=-=- 以下内容由 河南岐世雄 在 2009年08月27日 09:35pm 时添加 -=-=-=-=-g0r
浮缓不是轻,浮缓就是湿邪在表的脉象


——理解:按照河南岐世雄大爷的观点,39条是因为“湿邪阻滞体表,卫闭而引起内有里热,里热小,没有成形”,不知概括有错吗?
那么,与38条也是用大青龙汤有联系吗?:原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大青龙汤主之。
“浮缓不是轻,浮缓就是湿邪在表的脉象 ”
——似乎有点理,但经言湿下先受,而且有“但重”,似乎湿邪不在表?
请大爷修正语言加以完善,可以吗?谢谢!
93
发表于 2009-8-31 11:44:09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第 50 楼]河南岐世雄大爷:
<<丹溪心法>>:湿邪从外而受。束于肌表。其证头胀而疼。胸闷体痛。口不作渴。发热汗微。宜以羌活渗湿汤治之。


——查:丹溪曰∶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
    湿在上,宜微汗而解。经曰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也。不欲汗多,故不用麻黄、干葛等剂。湿在中下,宜利小便,此淡渗治湿也。一云∶湿在下,宜升提之。湿有自外而入者,有自内得者,阴雨湿地,皆从外治,宜汗散,久则疏通渗泄之。

(东垣)治肩背痛,不可回顾。此手太阳气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经不通行,此药主之。
【大青龙汤方】: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石膏、生姜、大枣。
【羌活胜湿汤】【处方来源】《内外伤辨惑论》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蔓荆子上咀。如身重,腰沉沉然,加酒洗防己五分,轻者附子五分,重者川乌五分。

问:【羌活渗湿汤】:出于《证治宝鉴》卷十二,看大爷引用<<丹溪心法>>:应该是【羌活胜湿汤】吧?一字之差,相去甚远。
  
2,丹溪明言: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也。不欲汗多,故不用麻黄、干葛等剂。
3,【大青龙汤方】用麻黄、桂枝;【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所行经脉大异;
  
4,【大青龙汤方】用石膏;【羌活胜湿汤】用 藁本、蔓荆子;如身重轻者附子五分,重者川乌五分。寒热阴阳大异。
请问大爷:可以用【羌活胜湿汤】的病理解释【大青龙汤方】的病理吗?
94
发表于 2009-8-31 11:49:53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第 55 楼]yszyzy大爷: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yszyzy大爷啊,自称幼稚园的阿舅,能不这样前一个跟斗,左一个翻身,眼花缭乱,后学唯艰,您们行家斗法得意,苦了那些虔诚学子,
  
 【大青龙汤】中麻黄、石膏与【桂枝附子汤】中的桂枝附子,鉴别应用的条件,能说说吗?  谢谢!
95
发表于 2009-8-31 14:14:33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9/08/31 10:57am 发表的内容:


gonmai大爷:
大青龙汤主用伤寒病的大阳表寒重兼里存郁热证的治疗。要点是恶寒、脉浮紧再加有烦躁、口稍微干渴等。,
表证不兼里郁热、或里有寒者,不宜用大青龙汤。
大青龙证明示邪依在太阳表之 ...
1。“若“大阳表寒重”为何不加重桂枝?而加重麻黄?”
——因本证是伤寒大阳表寒重兼里存郁热之证,加重麻黄之在于发表驱邪;不加重桂枝之在于桂枝比麻黄更味辛性温燥。味辛性温燥之桂枝既有耗损阴津之功,更有解肌,即使里阴液外溢之功。本证兼有里热(烦燥、口渴),即示里阴液已损少,故不能加重桂枝。
2。“——若“大青龙证明示邪依在太阳表之外”。怎么解释“但重”啊?“但重”是湿邪的体征,经言“伤於风者,上先受之;伤於湿者,下先受之。“但重”不似“在太阳表之外””
——但重,即自觉身重,“但”似含有时的意思。“脉浮”已定位了病邪在表。表邪重也可显身重。
3。“大青龙证明示邪依在太阳表之外”与先生所说:“不兼里郁热,不宜用大青龙汤”难以合拢?
——可改为“不兼里郁热的太阳伤寒表证,不宜用大青龙汤”
96
发表于 2009-8-31 14:21:32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9/08/31 11:49am 发表的内容:
yszyzy大爷: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yszyzy大爷啊,自称幼稚园的阿舅,能不这样前一个跟斗,左一个翻身,眼花缭乱,后学唯艰,您们行 ...
幼稚园阿舅,不过是个幼教,对于您这位具有大师级实力的中医思想者而言,就是一个最底层的教育工作者。gonmai小朋友一向这样折磨我,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我没有发表任何自己的学术观点,仅仅是询问gonmai小朋友,他的语言想要表达什么?故关于【大青龙汤】中麻黄、石膏与【桂枝附子汤】中的桂枝附子,鉴别应用的条件,这个问题不宜在此交流。若想交流,可以换一个环境。
97
发表于 2009-8-31 17:47:54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谢谢gonmai 大爷
yszyzy大爷不肖解答这类基础问题,不可勉强,也谢谢回复。
期待中,盼望还有两位大爷解疑。拜托!
98
发表于 2009-8-31 19:50:41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9/08/31 02:14pm 发表的内容:
1。“若“大阳表寒重”为何不加重桂枝?而加重麻黄?”
——因本证是伤寒大阳表寒重兼里存郁热之证,加重麻黄之在于发表驱邪;不加重桂枝之在于桂枝比麻黄更味辛性温燥。味辛性温燥之桂枝既有耗损阴津之功,更有解肌,即使里阴液外溢之功。本证兼有里热(烦燥、口渴),即示里阴液已损少,故不能加重桂枝。
2。“——若“大青龙证明示邪依在太阳表之外”。怎么解释“但重”啊?“但重”是湿邪的体征,经言“伤於风者,上先受之;伤於湿者,下先受之。“但重”不似“在太阳表之外””
——但重,即自觉身重,“但”似含有时的意思。“脉浮”已定位了病邪在表。表邪重也可显身重。
3。“大青龙证明示邪依在太阳表之外”与先生所说:“不兼里郁热,不宜用大青龙汤”难以合拢?
——可改为“不兼里郁热的太阳伤寒表证,不宜用大青龙汤”
gonmai小朋友,zhengyou先生可不是你幼稚园的阿姨,可以哄着你玩。把两根大葱硬往鼻孔里塞,小心给自己捅出个鼻渊。
既然,你装模作样地“演”39条,好像真“达”了似的,那么,不妨再“演达”一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的条文: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若是超出了你智力范围,你就言语一声,大人们是不会怪罪于你的。
99
发表于 2009-9-1 07:38:49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9/08/31 09:40am 发表的内容:
河南岐世雄大爷出题:
《伤寒论》第三十九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as
何意?河南岐世雄大爷 解释:大青龙汤,是治疗外有表寒,内有阳郁化热的病证,
——请问:《伤寒论 ...
好的,我来解答,当然可以 大青龙的病机为郁而化热,而桂枝汤的病机则是风伤卫,营阴不能内守。

-=-=-=-=- 以下内容由 河南岐世雄2009年09月01日 08:08am 时添加 -=-=-=-=-
桂枝汤根本没有阳郁化热的问题,因为桂枝汤主症有汗出,有汗出就不会闭郁。而大青龙汤的适应症没有汗出,所以阳气闭郁在体内不得宣发。
100
发表于 2009-9-1 07:49:52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9/08/31 10:34am 发表的内容:
河南岐世雄大爷:请问先生,第44所说: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下之为逆,欲解外者,亦桂枝汤。
与先生所说肺胃有热,外有寒,用大青龙汤。矛盾了,是先生解释矛盾了?还是仲景写错了?
大青龙辛温燥烈之多, ...
再回答,不矛盾:1麻黄走表,而石膏走里,归经不同。

               2麻黄伤阴助热,并不是直接伤阴助热,而是因为发汗消耗人体阴液的方式来伤阴助热,39条的虽然仲景没有写里热的症状,但我们可以判断有里热,而这种里热是由于外邪闭郁而造成,所以麻黄发汗这样可以使汗孔打开,里热邪气外散。所以39条中的麻黄不但不会助里热,还能使里热向外透达。
至于不是因为外邪闭郁而造成的里热,就不能用麻黄了,麻黄发汗,汗出耗伤阴,助里热更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07:23 , Processed in 0.12570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