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聂文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聂文涛学中医心得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08:13:05 | 只看该作者

聂文涛学中医心得

《别录》: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
去寒热,这是值得注意的。
92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08:14:23 | 只看该作者

聂文涛学中医心得

天门冬具有美容作用:
天门冬膏:治血虚肺燥,皮肤拆裂: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净洗,去心、皮,细捣,绞取汁澄清,以布滤去粗滓,用银锅或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   (《医学正传))
93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08:16:28 | 只看该作者

聂文涛学中医心得

甘草
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 ,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御览》引云∶一名美草,一名密甘,《大观本》作黑字)。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密甘,一名美草,一名蜜草,一名 草。生河西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除日,采根,曝干,十日成。
案∶《说文》云∶ ,甘草也; ,大苦也;苦,大甘苓也;《广雅》云∶美草,甘草也。《毛诗》云∶隰有苓。《传》云∶苓,大苦。《尔雅》云∶ ,大苦。郭璞云∶今甘草,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黄,有节,节有枝相当。或云 似地黄,此作甘,省字。 苓,通。
94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08:21:08 | 只看该作者

聂文涛学中医心得

《别录》:烦满短气;《日华子本草》:一切虚损、惊悸、烦闷。
炙甘草汤: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斤,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
9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08:23:07 | 只看该作者

聂文涛学中医心得

食疗处方:
甘草干姜汤: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 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
96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08:30:29 | 只看该作者

聂文涛学中医心得

因为复方甘草片的止咳作用,而使很多消费者认为甘草是止咳药。实际上甘草是补气药。复方甘草片的止咳作用,不全是来自甘草。
复方甘草片
【成份】每片含甘草浸膏粉(中粉)112.5毫克、阿片粉4毫克、樟脑2毫克、八角茴
香油2毫克、苯甲酸钠(中粉)2毫克,辅料为蔗糖、氧化镁、滑石粉。
97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08:32:57 | 只看该作者

聂文涛学中医心得


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艺文类聚》引作山筋),生山谷。《吴普》曰∶术,一名山连,一名山芥,一名天苏,一名山姜(《艺文类聚》)。《名医》曰∶一名山姜,一名山连,生郑山、汉中、南郑,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
根,曝干。
案∶《说文》云∶术,山蓟也;《广雅》云∶山姜,术也。白术,牡丹也。《中山经》云∶首山草多术。郭璞云∶术,山蓟也;《尔雅》云∶术,山蓟;郭璞云∶今术似蓟,而生山中。《范子计然》云∶术,出三辅,黄白色者,善。《列仙传》云∶涓子好饵术。《抱朴子·仙药篇》云∶术,一名山蓟,一名山精。故《神药经》曰∶必欲长生,长服山精。味辛,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 ,久服,明目、轻身、延年。一名菟芦,生川泽。 《吴普》曰∶菟丝,一名玉女,一名松萝,一名鸟萝,一名鸭萝,一名复实,一名赤网 ,生山谷(《御览》)。 《名医》曰∶一名菟缕,一名唐蒙,一名玉女,一名赤网,一名菟累。生朝鲜田野,蔓延草木之上,色黄而细,为赤网,色浅而大,为菟累。九月采实,暴干。
案《说文》云∶蒙玉女也《广雅》云∶菟邱,菟丝也,女萝,松萝也;《尔雅》云∶唐蒙,女萝。菟丝。又云∶蒙,玉女;《毛诗》云∶爱采唐矣。《传》云∶唐蒙,菜名。又茑与女萝。《传》云∶女萝、菟丝,松萝也。陆玑云∶今菟丝蔓连草上生,黄赤如金,今合药,菟丝子是也,非松萝,松萝,自蔓松上,枝正青,与菟丝异。《楚词》云∶被薜荔兮带女萝。王逸云∶女萝,菟丝也。《淮南子》云∶千秋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高诱注云∶茯苓,千岁松脂也。菟丝生其上而无根。旧作菟,非。
98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08:37:38 | 只看该作者

聂文涛学中医心得

白术性优, 苍术性劣, 凡欲补脾, 则用白术, 凡欲运脾, 则用苍术, 欲补运相兼, 则相兼而用。品种虽有二, 实则一也。本经未分苍白, 而仲祖伤寒方中皆用白术, 金匮方中又用赤术, 至陶弘景别录则分而为二,须知赤白之分, 始於仲祖, 非弘景始分也, 赤术即苍术, 其功用与白术略同, 故仍以本经术之主治为本, 但白术味苦, 苍术兼苦, 白术止汗, 苍术发汗, 故止汗二字节去不录, 后人谓苍术之味苦, 其实苍术之味甘而微苦。本经云, 术一名山蓟, 即苍术也(《古方药品考》)。
99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08:38:32 | 只看该作者

聂文涛学中医心得

李时珍曰: 古方二术通用, 后人始白术苍术之分。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08:42:58 | 只看该作者

聂文涛学中医心得

原文:“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体会:这种功用在苍术、白术身上都能体现。尤其是在消除糖尿病人的饥饿低血糖症状。我个人在临床上,患者伴有便秘症状时,多用白主;消渴症状时,多用苍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11 16:47 , Processed in 0.09344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