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yszyz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招募志愿者 重申中医固有理论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7-8-26 13:57:03 | 只看该作者

招募志愿者 重申中医固有理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yszyzy在 2007/08/26 02:04pm 第 2 次编辑]

我的科学观
在我《揭示中医固有理论———“四部五论”框架结构》的帖子里,有些人不就逻辑是否严谨、理论是否自洽、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与以讨论,而是断言中医不是科学,科学揭示不了中医,只有文化才能解释中医。
尽管无人能用“文化”把中医理论内涵阐述清楚,我也不反对坚持采用这种研究方法论。但前提是,无论科学、文化,这些名词自己应该给出其基本概念内涵及外延,并通晓中医理论内涵,那么,才能界定中医的科学或文化属性,否则,既不会理解中医,更谈不上继承与发展中医。
我的科学观
在我《揭示中医固有理论———“四部五论”框架结构》的帖子里,有些人不就逻辑是否严谨、理论是否自洽、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与以讨论,而是断言中医不是科学,科学揭示不了中医,只有文化才能解释中医。
尽管无人能用“文化”把中医理论内涵阐述清楚,我也不反对坚持采用这种研究方法论。但前提是,无论科学、文化,这些名词自己应该给出其基本概念内涵及外延,并通晓中医理论内涵,那么,才能界定中医的科学或文化属性,否则,既不会理解中医,更谈不上继承与发展中医。

-=-=-=-=- 以下内容由 yszyzy2007年08月26日 02:04pm 时添加 -=-=-=-=-
科学一词,来自于日本人对science的翻译,science又来自于拉丁语scire,scire本意是指“知道”,所以,不难理解science就是指“人们所知道的东西”。从natural science(自然科学)、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the science of history(历史学)、the science of purchasing(购买技巧)、noble science(拳术、剑术)、home science(家政学)、moral science(伦理学)、gay science(艳体诗)、Christian Science(基督教科学)、cultural science(文化科学)等等应用来看,科学,就是指知识、学问,不涉及研究方法论问题。

-=-=-=-=- 以下内容由 yszyzy2007年08月26日 02:05pm 时添加 -=-=-=-=-
文化,是指考古学上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如果翻译成civilization,就是文明的意思。
文明(civilization),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并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
通过对这些词汇的注解,我们不难发现,文化、文明、科学在循环注解着、论证着、狡辩着,说了半天,都是指“人们所知道的东西”。也就是说,无论是这些人,还是整个社会,其实对科学与文化的理解都是一锅粥。那么,判定中医是科学,还是文化,也就是稀里糊涂的诡辩,无任何实质性意义。
我使用了科学一词,我就应该给出基本概念内涵与外延。我所指的科学是,基本概念:对现象进行观察、认知、描述、实验性的研究及理论上的解释;外延: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若翻译成英语应该是scientific(科学的)。准确简练地讲,科学基本概念:揭示与掌握事物运动规律的一门学问;外延:符合客观规律的普遍真理。真理(truth),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至于我这样定义科学的理由,就是不同语言具有不完全通约性,在不同语境下其基本内涵可以不完全相同,如sofa(沙发),原指带有靠背和扶手的,加有座垫的长椅,但在中国,这样的物件放到公园里,并不称其为沙发,放到家里的不完全是这样的物件依然可以称其为沙发。
我说中医是一门科学,是指中医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普遍真理。除非有人不是这样认识中医的,否则没有必要与人讨论中医与科学的关系。
92
发表于 2007-8-26 15:29:45 | 只看该作者

招募志愿者 重申中医固有理论

推翻现有的基础理论在于自已,自己是用什么理论指导实践临床获得成功,就采用什么,所以有百花齐放满春。
-----
勇气可嘉
93
发表于 2007-8-31 23:08:26 | 只看该作者

招募志愿者 重申中医固有理论

序言写得不错,其余无从置评。
94
 楼主| 发表于 2007-9-1 12:52:00 | 只看该作者

招募志愿者 重申中医固有理论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7/08/31 11:08pm 发表的内容:
序言写得不错
谢谢版主
95
 楼主| 发表于 2007-9-1 12:52:15 | 只看该作者

招募志愿者 重申中医固有理论

中医不是科学,而是真理
科学,作为意识形态之一,正走向统治所有意识形态。其实真正的学问未必都属于自然科学,比如计算机,属于机械逻辑,它的伟大则与自然科学无关;自然科学不是真理,未必都能准确揭示自然规律,圆周率是个无理数,就是告诫人类,自然规律绝不会按着人类的逻辑运动,也不会按着人类的方法论存在和发展。
论,议也,分析和说明事理;法,处理事物的手段,都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无论是还原论、整体论,还是辩法、证法、辩与证法,都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手段,自然凭什么按着人类的说明方法而存在和发展?纵观西方的学问体系,无论是科学、还是哲学,不难发现,不管打着唯物还是唯心的旗号,都没有从唯心主义的圈子逃脱出来。中医的“辨”,用的是“忄(究)”;辩证法的“辩”,用的是“讠(言)”,一个穷究斯理,一个语言论证,岂是一个层次?中医不是今天的自然科学,仅仅包涵自然科学的基本属性,科学建模来揭示自然规律,而中医依据自然规律而建模;中医不是今天的自然辩证法,仅仅包涵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属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是依照自然的辩证法而存在和发展的,而中医认为自然是可以采用辩证法去认识的。这就是中医与科学、哲学“客观唯物主义”与“主观唯物主义”的区别。
把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种结构、逻辑、观念,定义为主观唯物主义;把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本身,并可被认识,定义为客观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就是客观唯物主义。但认为自然是依照自然的辩证法而存在和发展的,就脱离了自己的客观唯物主义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目前最先进的哲学,也是发展的哲学。客观唯物主义
的积极意义在于对自然的认识是局限的、发展的、进步的、无止境的。
说中医是科学、是文化、是哲学、是艺术、是手艺、是经验、是技术,都是盲人摸象,谁说的都没有错,但仅仅说的是中医的一个部分。“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素问·气交变大论》,“夫治国者,夫惟道焉,非道,何可小大深浅,杂合而为一乎”《灵枢·外揣》,可见中医学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医学,而是一门综合性学问体系。如何评价中医,实在是太难了,用“真理”描述也许更准确。真理(truth),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我所说的中医,并不是今天被普遍认识、掌握与应用的中医学,一个被儒家与近现代科学哲学修矫了的与经验堆砌起来的中医学,而是由《黄帝内经》构建,《伤寒杂病论》临床验证的中医固有理论体系。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逐渐深入,必然带来方法论的革命。中医取代物理学这个理性主义的学问,成为未来科学、哲学(学问)的带头学科,决不是痴人说梦。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加入到中医固有理论研究当中来,促进中华文化(学问)复兴,中华崛起,时日不远。
参考文献:
蝴蝶夫人 关于生命与自然辩证法的论述 互联网
wode11 关于辩证法与物质的论述 互联网
96
发表于 2007-9-1 13:11:52 | 只看该作者

招募志愿者 重申中医固有理论

静观其变
97
发表于 2007-9-6 12:56:12 | 只看该作者

招募志愿者 重申中医固有理论

期待楼主下文!
98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12:03:26 | 只看该作者

招募志愿者 重申中医固有理论

下面引用由司马南方人2007/09/06 00:56pm 发表的内容:
期待楼主下文!
正在整理当中。
99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12:05:10 | 只看该作者

招募志愿者 重申中医固有理论

韩泰轮胎胃溃疡
韩泰轮胎经营部的工人从货车上卸轮胎到经营部的仓库,仓库门口与地面有一近20°的漫坡,工人们先在货车下正对门口的地面平放一只轮胎,把要卸下的这只轮胎立起来,滚落到地面轮胎的外沿,这只轮胎被弹起顺势沿着漫坡滚进了仓库,何等巧妙的技术,何等美丽的劳动场面。
我问工人这是什么原理,工人回答说不知道,就是觉得这样节省劳力。工人们并不懂什么势能、动能、摩擦力,但把物理学原理极其巧妙地发挥到了“美”的境地。这说明了什么?科学理论仅仅是对实践的一种总结,它本应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而不应该成为标准,对实践中它所无法解释的加以批判。实践永远走在理论的前面,不知道空气中有氧的存在,不耽误火的利用;不懂得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没有阻碍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不懂得天花是否是病毒引起的,不耽误种痘技术的发明并开创免疫学先河。
中国民间曾流传用黄连素与痢特灵治疗胃溃疡的“偏方”。该方确实有效,但被中国的医学家所嘲笑,说患者根本不懂胃病的发病机理,胃溃疡不是感染而得的,小嘴一撇:懂么?如果不是迷信所谓的科学定论,但凡尊重一下患者的医疗实践,发现幽门螺杆菌并获得诺贝尔奖的应该是某个中国人吧?现在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采用抗生素治疗的错误方法,嗨,石头墩子般的中国医学家们的脑袋。
“科学”正成为国人的迷信,成了阻碍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绊脚石。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12:05:32 | 只看该作者

招募志愿者 重申中医固有理论

现在开始介绍《黄帝内经》构建的《中医固有理论框架结构》的病理学部分,
第七章 病因学说
    虽然,《内经》中没有提到“病因”这个词,但是,这个概念是应当存在的,《内经》多次隐性使用了“病因”这一概念,即讨论疾病是怎样发生的,所以,后人才造出这个词来。然而,后人造出“病因”一词,却没有明确其定义,从而使得基础理论与辨证治疗脱节,造成临床应用理论混乱。对“病因”的理解,即致病原因,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其实不然,现今我们认为的“病因”只不过是一些与疾病有关的表浅现象,根本没有触及“病因”的实质。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藏而有名”。“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一直被误认为“病因”,其实,这里所说的各种环境因素,都是引起疾病的可能因素,而不是“病因”。只有当“气合”,即几种因素相结合的时候,方能成为病邪,再有了可乘之脏腑器官,这时才真正成为“病因”,而引起疾病。
    那么,“病因”究竟包含哪几个方面呢?对《内经》的整体研究发现,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先天秉赋、二是天地之气、三是心神志意。
    第一节 中医病因学说
    《内经》的人体观,不是先把人体定格为某种特定的事物,如机器,也不是追究人体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更不相信鬼神的作用,而是把人与其它各种事物同样看作是由天地所生成的客观存在。包括人在内的各种事物,由于所受天地之秉赋多少与偏颇而各有不同的形质,其中,人是所受秉赋最为全面、均衡的。人与其它事物一样,不为任何目的而来,不因任何原因而去,自生自长自消自灭。如果不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而“尽其天年”,便是疾病。那么,造成人体疾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是先天秉赋。
    一、先天秉赋
    每个人的秉赋各不相同,《灵枢·本藏》:“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不同的秉赋,会造成不同的疾病,有的是身体的,有的是人格、心理的,《灵枢·本藏》:“五脏皆小者,少病,苦憔心,大愁扰;五脏皆大者,缓于事,难使以扰。五脏皆高者,好高举措;五脏皆下者,好出人下。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五脏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脏皆偏倾者,邪心而善盗,不可以为人平,反复言语也”,《灵枢·本藏》在用树木的坚脆作比喻后说:“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二、天地之气
    既然,人是由天地所生,那么,天时地利之异也就可以使人患病。
    《素问·异法方宜论》讲的就是东西南北中五方地势、水土所致的多发病的不同。东方多痈疡、西方多生内脏病、北方多脏寒满病、南方多挛痹、而中央多痿厥寒热。《素问·异法方宜论》:“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大小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另外,地之气对人的作用还包括(通过)饮食五味。
    天时变化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一是,年衰月空之时卫气衰,再遇虚邪之风则可伤人(见《灵枢·岁露论》);二是,运气客主胜复之时有风热湿燥寒火六气可使人致病(见《素问·至真要大论》)。
    三、心神志意
    人异于其它万物最根本的就在于“神”,《灵枢·天年》:“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从《灵枢·本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可以看出,能够影响神的是“志意”。志意是心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自主的,能左右心神。志意的状态直接关系到人的疾病与健康。《内经》多处提到,“志意治”则不易患病,“志意不治”则病不易愈。特别是心神志意所生的七情过度,成为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以上先天秉赋、天地之气、心神志意三者是生命之本,也是造成疾病,使人不能顺利尽其天年的根本原因。然后才有对各种不同致病因素的具体阐述,这就是后人所谓的“病机”,即病理机制,而非《内经》病机原意。
    这三个致病原因,是不分内外的。《内经》的生理、病理都是认为人与天地是浑然一体的,人的个体不过是天地自然的一个全息单位,这个全息单位没有内外之分,其病因也就没有内因、外因之分。后世所谓的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三因说”,只是一个为了掌握(记忆)病因各种不同属性的一种相对分类方法,对于辨证治疗是没有作用的。病因只分邪、正(真)两个方面,即邪气盛、正气虚,凡病皆如此。若以邪气盛为主导而正气不甚虚,则为实证;若以正气虚为主导而邪气不甚盛,则为虚证。如果,不是这样理解病因,那么,就无从理解张仲景的用药规律。仲景之后除了有些经验方积累以外,再无人能够系统地制出那样精悍神效的方剂,对“病因”的不正确理解则是重要原因之一。后世医家能够模拟使用仲景经方的,便可称之为“伤寒大家”了,这样的大家,不过是经验的收集与验证罢了,不曾带来中医理论的任何进步。
    第二节 中医与西医病因学说的差别
    这三个致病原因,包容了西医所有的致病原因。无论是微生物,还是代谢紊乱、免疫失调、基因变异、身心疾患等等,《内经》都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的。例如疟疾,西医从生物学角度阐明了其病因是通过接收疟原虫所致的疾病。而《素问·疟论》却说是夏伤于暑或汗出当风,邪气与卫气并行,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邪气随之内外相摶而发病。若从西医学角度来评判,说《内经》理论荒唐、幼稚,恐怕没有人反对,可是,按照《内经》理论对疟疾进行治疗,特别是使用针刺疗法确有卓效,甚至胜过药物疗法,这样,就不能否定《内经》理论的正确性,这个理论又没有去否定西医的什么东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定理还是定律,都不是自然规律本身,只是人类认知这个世界的一种方法论,属于人的主观范畴。中医与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认知体系,在认知方法这个层次上是可以比较异同的,但是,具体到了各自的理论上,两者则没有可比性,也就是说,不可能一个成为标准来衡量另一个的对与错。所谓“用西医研究中医”的提法,是一个大多数人都赞同,然而事实证明却是极其荒唐的。切记,科学理论是没有“从众”习性的,检验一个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只能是其逻辑的自洽与实践的有效。
    了解考古学碳十四测年技术的都知道,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组成氮气的氮原子发生了变化,成了碳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碳十四。所有生物,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活着的身体不断地从大气中吸收碳十四,同时身体里的碳十四会不断地衰退而变回氮气。我们不是要探讨碳十四本身在医学上的作用,而是借此说明天地自然与其全息单位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万物是有着信息传递与应答的途径和方式的,而这种信息传递与应答途径和方式的规律是可以认识与掌握的。何时、何地、何人,发何病,必然有其规律,中医就是这样利用了今人控制论同构对应性原则在总体上把握的(《素问·五常致大论》:“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脏肝,肝其畏清;其主目,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其味酸,其音角,其物中坚,其数八……升明之纪,……其虫羽……备化之纪,……其虫倮……审平之纪,……其虫介……静顺之纪,……其虫鳞……”)。
   
    小结
    先天秉赋、天地之气、心神志意三个致病原因构成了中医病因学说。人与天地是浑然一体的,人不过是天地自然的一个全息单位,人的秉赋、疾病也势必与天时地利相关。
    对于病因,中医与西医采用了不同的认知方法,中医注重宏观规律性的把握,西医注重微观实质上的研究,两者没有可比性,但具有可溶合性。溶合的前提是,中医固有理论的真正揭示及人类认识自然方法论的革命性进步。生命与疾病,既不像中医几千年前认识的那样粗旷,更不像西医今天研究的那样肤浅,医学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这种溶合,必然是以博大的中医为主,吸纳西医某些合理的认识。
    既然,人与各种事物都秉受于天地,而天地之气又是“大则无外。小则无内”,所以,我们对于人体的认识就不应受任何约束与限制,不必拘谨于某些主观的理论与定律,以致拒绝承认某些客观事实的存在,如一些无法用现代科学解释的中药的疗效。 中医理论之所以博大,或者说具有巨大的包容能力,正缘于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9 23:34 , Processed in 0.05574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