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onma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07-4-27 09:21: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赞成gonmai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恳请gonmai解答73、74、75楼的问题!
92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10:51:4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下面引用由张建国2007/04/27 00:58am 发表的内容:

    “但您所代表的认识将置中医永远处于迷茫中”。
    我们在此所论,正是处于迷茫的原因,所以不必先下结论,而应先探讨哪一种认识论、方法论狭隘,何者具有更大的包容。
    “……杂合体中,迷失 ...
张建国 :
"在此,也别先下“迷失方向”的结论,我所论,正是努力将上古中医的现实存在,客观地展示在面前,而不妄自取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进入上古的思维状态,对“粗”、“精”进行接受并理解。这里,借用《四圣心源》后序一段:“医学盛于上古,而衰于后世。……。门户既分,歧途错出,纷纭扰乱以至于今,而古法荡然矣”。此段简直就是说当今的状态,以一类之见而盖全,“海内沿染,竞相传习,蔑视古经,倾议前哲,攻击同异,辨说是非”。为什么“自唐以降,其道日衰,渐变古制,以矜新创”?难道在唐以前就有科学、细胞学,自唐以降,科学、细胞学荡然?还是其道衰、变古制、图新创,才使得盛于上古的医学衰于后世?只有明了这一点,才能知道迷失了方向的根源"
这也不过是一家之言而已。而历史上的中医学术流派的产生形成正是各实践医家的医疗实践所得真实认识的表达。正是各学术流的出现,使延后的中医学术能得以由片面向全面整体完善的过渡;也使得中医得以实现由纯空论述向实际准确操作过渡的转向。这就是历史上不同中医学术流派出现、争鸣对中医学进步的重大贡献。不知先生您 为何没有看到这一方面的积极意义?诚然,在这些学术流派中也有过现过以偏既全,以一类之见而盖全的状况出现过。如张从正的“汗、吐、下三法具全”等。但这都是极小的消极面。没有中医学术流派的出现,就没有中医学术的临床诊疗操作的转向;就没有中医学术的完整完善。
张建国 :
“错误的把因记录、说事陈理需要,当作工具……”。mq^
   此段,也别先下“错误”之结论,因为我们正在探讨上古的表述方法,是否为“记录、说事陈理需要”,此种表述方法,还有没有其他必然的原因,如果有,那是否是现代科学所缺失的认识。|J=
   “把原本不是中医本原东西当成了中医的主体”。&#35;D"<f
   如果中医的认识论、方法论被分离出“中医本源”,被隔离在“中医的主体”之外,我不知道您的“中医”还剩下什么,好像只剩下“药”,单把“药”结合细胞学或科学,是否为“废医存药”呢?bM
无疑,观念和方法,为中医正确认现象信息属性和本质,使中医的诊疗实现客观化提供了武器工具。但不能因此这些工具就变成了中医的主体。工具在完它的使命后,就是中医学术本原自身的表现了。如有“恶寒”便有表证便知是细胞膜的防御反应,您 看,我尚要再类比一翻吗?所以,作为工具,在它完成了它的历使命后,就不应再在现场阻手阻脚。更不应硬推它站坐主位。
张建国 :
“““感觉”与“理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确实如此,但是您没有再深入一下,是否在“后有继续”中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其统一的方法,古人早有理、法,而且明了“法由理随缘而生”,法无定法,因为缘无同缘。中医辩证,就是这种情况的需要,病之缘不同,辩证就是要辩明其缘,由医理生出此缘致病的治法。传统文化所要求的境界,就是内外的统一、相合,小我与大我的相合,人与自然的相合,肉体与精神的相合。还有:显意识与深层潜意识的相合呀。而科学是将它们分离,为的仅是便于科学研究、直白描述,屈从人的显意识的需求,使显意识不迷茫。老子说:“其上不皎,其下不昧”。这里发挥一下:其显不皎,其潜不昧。再结合“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再结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再结合心经:“……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深波若波罗蜜是什么状态?再结合:“致虚极,守静笃”。……。有没有一种感觉?”
科学是客观必然,不能是“屈从人的显意识的需求”,同时也是必然符合宇宙法则的普遍性。也就必具您的所谓“潜意识”,否则就不能言之为科学。
93
发表于 2007-4-27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医学是研究人、研究病的学问,不是研究书的学问。
94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12:16:5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下面引用由没招2007/04/27 00:07am 发表的内容:
某些中医因为不明“器”,就猛吹“道”,所以,有人喜欢学易看病一点儿也不奇怪,巫医以前就是这样的。
我在锣嗦,而先生却很简洁.高,高,实在是高。
95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12:30: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下面引用由没招2007/04/27 11:05am 发表的内容:
医学是研究人、研究病的学问,不是研究书的学问。
是的。人是原始起点。不在或离开这一原子能始起点,还能是医?应就人而发生而论,才至成为医学。否就难是了。
96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21:37: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7/04/27 09:21am 发表的内容:
赞成gonmai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恳请gonmai解答73、74、75楼的问题!
73楼:
再问:
1。细胞膜的功能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也就是问细胞膜的“郁”是由什么引起的?.
2。病因犯细胞内会引起细胞膜和细胞内的功能的哪些变化?是不是包括引起了细胞膜的收缩闭锁?
+你的1问在制造概念混乱,不予应答.
+你的2.问回答是由病因决定
74楼.
大青龙汤证和小柴胡汤证都存在细胞内液少于正常、细胞膜产生防御性反应收缩的情况,虽然如gonmai所言二者起因不一样,那么说来大青龙汤证和小柴胡汤证的症状就应该是一样呀!
虽然导致这二者症状相同的原因不同,可是都导致细胞内液少于正常、细胞膜产生防御性反应收缩的情况,所以二者症状应该相同。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还请gonmai解惑!
+两者的病位、临床表现和治法都不同。57楼有表述。或者重读《伤寒论》。
75楼:
这难道不是根据现象来推测本质吗?请问没有实际的生化结果诊断,你如何判断你的这些种种的推测是正确的?;
+是依据临床表现,如发热、脉浮紧、恶寒、口渴、烦躁及发病时间等诊断+临床诊疗体验验证。

-=-=-=-=- 以下内容由 gonmai2007年04月27日 09:49pm 时添加 -=-=-=-=-
你所提的问题都已在相关的文帖中有了答案。不过你或许是健忘了?
97
发表于 2007-4-28 02:35: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7/04/26 09:58pm 发表的内容:
接79楼:
“感觉”是反映表达,“理性”则是观念、方法,是概括。一种诊病是知识体系,更多是反映、表达,而不是观念和方法。而在其中是观念和方法是为反映表达的认识服务。是在为深化对反映认识。不能无根据 ...
    ““感觉”是反映表达,“理性”则是观念、方法,是概括”。
    这里,先探讨一下,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我认为“感觉”是由前五根产生的觉的总称,注意:谁在觉?死人的眼睛也能接收光,有觉者吗?第六根“意”,我认为就是指“显意识”,理性就是意的觉,死人大概无理性了吧。注意:我认为显意识是觉者之一,而不是全部。
    意,志之發也。意,心所無慮也,即心虑决而意出,显之於外曰意。意,不可见而象;还可以发挥:意,不可触而觉,意,不可听而……。
    上述感觉与理性之辨,不知gonmai 版主是否认可?
    至于感觉与理性的统一、相合,已有前述,这里再补充一点,六根能否统一、相合?望梅止渴说明什么?如果可以统一、相合,那么是谁在起作用?不要求回答,但请用科学和不科学两种方法去体会,哪一种更顺畅。
    下一段是前者的延续,在前者不统一的情况下,不去作定论。这里,仅把我的质疑留下,供我们反思。此段的意思是否是这样:理性是为感觉服务,是为深化感觉。
    然而,理性又是掺和了人力私智的,难免错误,如果错误,会否误导感觉呢?例如,鹦鹉学人语,是否会误以为是人在说话?此是否就是“住声生心”?注意:无所住而无所不住。再注意:无所不住不仅限于六根。
    至于中医理论用阴阳的问题,首先,医学是对生命现象的概括;哲学是对所有学术的概括。而阴阳是古圣类万物、万象而述不见而象的象,所以,它是普遍适用于万物、万象的,包括医学。西方哲学是基于古希腊哲学思维的,古希腊民族是长于纯粹思考的民族,其哲学多能超越现实具体的经验,进一步探求抽象的原理,乐于将事物现象纳入有限的概念中,其特点是阻力最小而远离本源。中国人的阴阳、五行哲学同样有抽象以求共性,但基于仰观俯察、远求近取,抽象而不离万物万象之象。例如,对立统一中的矛盾双方是抽象到没有具象的,矛盾双方可以互换;阴阳的抽象不离万物万象之象,阴不能取阳的概念,阳不能取阴的概念,五行不离时、空、色、声、味……等等。西方的简单直白,中国的类象比喻,一个超越具体的经验,一个紧密结合自然,西方哲学远离其具体学术,中国哲学类象万事万物,请看军事策略:三十六计,瞒天过海计中心思想“阴在阳之中,不在阳之对,太阴,太阳”,此句一点,心领神会。
    您是否因到西方文化的缺陷,而意中国文化的类同呢?中国古圣通达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作《易》不必求合于人身,而人身自然相符如此。不仅是医学,其他方面也如此。因为物尽天择,适者生存。凡尽天择的生存者,都符合这天道自然的大象——《易》。
    “中医学的伟大和不朽,不在于其内含有多少古代其它方面的文化”。
    中医学的伟大和不朽,源于中国古代的思想的伟大和不朽。西医学的形成,源于科学机械系统的认识,把人当作直立行走的机器。崇尚理性思维,是源于笛卡尔鼓吹的用理性重新认识一切。西方科学方法,是源于伽利略将吉尔伯特的实验方法与数学的结合。控制论思想,源于保留机器与生物类比的方法。西方有了精神分析学,是源于弗洛伊德重视了潜意识,使人们逐渐认识了精神病的一部分机理,因而产生了催眠术、暗示法、电疗法、谈话治疗法、专心回忆法、自由联想法等。但东方在此方面的层次远高于彼。
    所以中医学的伟大和不朽,正在于其内含有天道自然的大象,否则怎么会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呢?没听说西方当官的,回来可以为人开刀吧。如果不知其所以然,良相可为良医之论便不知所云,西方人定认为邪乎。
    “但我们此间又有多少人知其自然了?”。
    gonmai 版主所言极是,这大概就是纷争产生的主要原因吧。所以,我们应该反思究竟是“自唐以降,其道日衰,渐变古制,以矜新创”?还是没有科学、没有理性、没有崇尚苟合显意识,而使人们不知自然,远离自然呢?西方的军事、经济侵略,物质的发展,欲堑日深,能抹煞其远离自然的事实吗?
    中医离开了自然之道的方法论,所能用的只有科学赏赐的工具了,她将不含灵性而去保养、维修“人”这台机器了,良相转业也不能当维修工了,她还伟大和不朽吗?
98
发表于 2007-4-28 05:07:3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7/04/27 10:51am 发表的内容:

张建国 :
"在此,也别先下“迷失方向”的结论,我所论,正是努力将上古中医的现实存在,客观地展示在面前,而不妄自取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进入上古的思维状态,对“粗”、“精”进行接受并理解。 ...
    “不知先生您 为何没有看到这一方面的积极意义?”。
    任何事物都有积极、消极意义,阴阳哲学使然。有的积极意义是短暂的应急,其消极意义是长久的渐衰,例子不胜枚举,当是有目共睹,此处不熬述。宗派分而不知缘,源于渐变古制,以矜新创。古制本全,故可分宗分派,仅是当时当地当人之缘,依古制之理而生法,后学崇法轻理而失道,再后惟有两途,一为寻渊源归复于朴,一为遵法而新创其道。这大概也是“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的写照吧。
    “但不能因此这些工具就变成了中医的主体。……更不应硬推它站坐主位。”。
    中医看到“恶寒”表证,并没有去看细胞膜的反应,怎么也能治?其疗效比西医差?是不知其所以然的瞎猫碰死鼠?相信您不会这么认为,定是“工具”好。非典令西医失措,因为西医没有好“工具”,非典初期板蓝根抢购一空,西医科学在电视教育人们:“没有科学依据,不要迷信”,后期中医才能上电视言:“有预防效果”。为何认识不一?“工具”不一使然。没有细胞观,却能有伟大和不朽的医学,看来细胞可以与医学剥离。没有中医“工具”,但有“医学科学主体”,却瞎说板蓝根抢购一空的原因,看来“医学科学主体”有缺失,会不会就缺“工具”?
    “科学是客观必然,……否则就不能言之为科学。”。
    科学是客观某一端必然,她至少屈从“没有科学依据,即为迷信”,而没有反思“在客观的另一端,科学没有依据”,这“没有科学依据”与“科学没有依据”,“字”同“意”不同,这似乎意味着立场不同,大相径庭。牛顿力学是科学,它在微观粒子上没有普遍性,我们不苛求牛顿能够究竟,但没有依据说,科学符合宇宙法则的普遍性。言科学能包含“潜意识”的规律,没有依据,假如现代心理学能究竟“潜意识”,假如它可以归入科学范畴,那就没有“迷信”之说了。科学只能证明“存在”,不能证明“不存在”。
    科学的成就在于要求眼、耳、鼻、舌、身的实证而意,显处求实,直白而确切,所以称之为科学。恰恰不能以恍兮惚兮的诱发而忽显忽现的潜意识为依据。所以没有依据说科学具所谓“潜意识”。
99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22:26: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张先生的97、98楼的帖文已阅。同时也对张先生的其它帖文重新进行回顾。我觉得您我之间的认识只能、只有是对立的。是根本性的,不可调和的。所以,我不准备细答与您所涉及的问题了。
我只是一很不得要领临床医师。更多是观注病的真与实。否则则有负信任!所以对中医,我更多是关注它的是什么为什么。我觉得我对中医学的认识是“顺畅”了。到这里的唯一目的就是表达这种“顺畅”。以分享,以焕起醒悟,以立以扬。
您认识是根深蒂固的.而且是相当数量的代表。您 我还是各走各的道吧。
但,我还是不得不提醒先生,医是中医原始起点。象类是在明事达性。只有从他的原始点顺延才能显达他的伟大和不朽。
谢谢!
100
发表于 2007-4-29 20:48: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医理论的主体是人体生命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7/04/27 09:37pm 发表的内容:
73楼:
73楼:
再问:
1。细胞膜的功能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也就是问细胞膜的“郁”是由什么引起的?.
2。病因犯细胞内会引起细胞膜和细胞内的功能的哪些变化?是不是包括引起了细胞膜的收缩闭锁?
+你的1问在制造概念混乱,不予应答.
+你的2.问回答是由病因决定
1。请你详细说明我是如何制造概念混乱,否则我会认为你是在逃避问题,
2。所问非所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7 09:40 , Processed in 0.05238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