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xyx05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的历史地位和现代实用价值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09-1-11 12:32:10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的历史地位和现代实用价值

下面引用由xyx05352009/01/11 09:18am 发表的内容:
与逸湘先生讨论
---------------------------------------------
---先生認為中醫之七情不能微觀嗎?
請問病因說如何與藥物歸經聯繫
...
先生您問的問題
西方已經在研究
我之前說的是初步的結果
西方認真在研究七情致病
也認可了中醫的說法
也據此參照中醫治法
發展出一套對治方法
如果停留在您的階段
不久中醫得去西方學了

-=-=-=-=- 以下内容由 逸湘2009年01月11日 00:41pm 时添加 -=-=-=-=-
請先生回答:
請問病因說如何與藥物歸經聯繫
又如何與一砭二針三灸聯繫
92
发表于 2009-1-11 12:38:53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的历史地位和现代实用价值

下面引用由墨魂浓醇2009/01/10 08:24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這種貶抑他人的發言
不利學術探討
望收斂一些”
哈哈!是你的原因吧?
...
先生發言當深思並翻翻舊帖
我們這派是道家非醫家
93
发表于 2009-1-11 13:39:00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的历史地位和现代实用价值

“先生發言當深思並翻翻舊帖
我們這派是道家非醫家”
这是医家论坛!道家上来干吗?哈哈!莫非还想说道家是医家老祖宗?去吧!远点哈!
9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4:47:32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的历史地位和现代实用价值

[这个贴子最后由xyx0535在 2009/01/11 02:48pm 第 1 次编辑]

先生您問的問題
西方已經在研究
我之前說的是初步的結果
西方認真在研究七情致病
也認可了中醫的說法
也據此參照中醫治法
發展出一套對治方法
如果停留在您的階段
不久中醫得去西方學了
-=-=-=-=- 以下内容由 逸湘 在 2009年01月11日 00:41pm 时添加 -=-=-=-=-
請先生回答:
請問病因說如何與藥物歸經聯繫
又如何與一砭二針三.......
----------------------------------------------
    西方对中医七情的研究成果是什么?找到了化学物质了么?这些研究成果怎样与中医一砭二針三汤药相联系?怎样与中药的归经相联系?
95
发表于 2009-1-11 21:47:23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的历史地位和现代实用价值

“若把《伤寒论》的六经(六病)与十二经络等同起来”
六经辩症是仲景首创的,是中医辩症法之一,与十二经络不是一回事。经络学说为药物归经与针灸提供了理论依据。
96
发表于 2009-1-12 08:24:35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的历史地位和现代实用价值

伤寒贯珠集(尤怡)太阴篇
太阴诸法
太阴脏病脉证治(六条)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主之。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太阴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实,秽腐当去故也。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
太阴经病证治(二条)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太阴经脏俱病(一条)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
太阴病,在脏在腑,在经在络,补泻自在其中。-----何尝不与经络理论无关?
比如说: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何尝不可用针灸补太阴泻阳明?


-=-=-=-=- 以下内容由 fans2009年01月12日 08:36am 时添加 -=-=-=-=-
用中药也一样,必须明经络识脏腑,否则开口动手,贻笑大方。信不信由各位。
97
发表于 2009-1-12 10:18:31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的历史地位和现代实用价值

中医是个大宝藏  到底怎么样??   谁进去 谁知道!!
9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0:31:36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的历史地位和现代实用价值

    《内经》是中医学奠基之经典,《伤寒论》是辨证论治之经典。
9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0:38:54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的历史地位和现代实用价值

    病因是《内经》的内容之一,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核心。
100
发表于 2009-1-12 10:52:05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的历史地位和现代实用价值

下面引用由xyx05352009/01/12 10:31am 发表的内容:
《内经》是中医学奠基之经典,《伤寒论》是辨证论治之经典。
赞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6 19:59 , Processed in 0.27014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