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气虚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5-2-8 02:3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2-8 03:20 编辑

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
92
发表于 2015-2-8 03:14:5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基础知识之五-----心
一  心居于胸腔,横膈之上偏左,外有心包膜保护。



二 心经:包含心之正经起于心脏,绕心一周后,出三条通路,1 下行连接于小肠;2 上行沿食管旁,过面颊上至眼部;3旁行入肺,至腋窝极泉穴而出,再下行至神门,少冲穴。心络由通里穴别出入小肠之腕骨穴,心之经别从极泉穴入心后上行,连接眼内眦,以及心之经筋,皮部等。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图片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三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靠心脏的搏动,输送全身。包括:心脏,血脉,血液三者构成的独立的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


2 主神志:即心藏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心所主持,它的功能正常,则人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反之则可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谵狂,或者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顿,甚则昏迷。



四 心与志液体窍五行的关系。



1在志为喜:通常来讲喜是对于机体的良性刺激,使得人心情舒畅,气血和调,有益健康;但过喜则可使得心气涣散,耗伤心神。

2在液为汗:汗为津液所化,津液与血液同出一源。心主血液,所以有“汗为心之液”之说。汗由卫气控制毛孔的开合来体现,正常的汗能排泄浊物以及调节体温的作用。 过汗则津液亏损,伤及心血;无汗则毛孔闭郁,体温失常,浊液不能排除。

3在体合脉,其华在表:合脉指的是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心的功能正常,则面部红润光泽,这个从经络可以看到心经的循行线路。 否则则苍白,萎黄,或青紫。

4在窍为舌:舌主味觉和语言表达,其依赖心主血脉和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心的功能正常舌体红润,舌质柔软,味觉灵敏,语言流利。


5 在五行为火:主交换(夏季,植物枝繁叶茂与外在的大气发生交换作用),方位为南;时位为立夏至大暑。

6 心藏灵:即心主神明, 灵在书上介绍不详;故从佛经上来解释,佛经讲寄居于肉团心上有两个东西(1)意知---为对所思所想的了知功能;(2)意识---对于所思所想的分别功能。如果这两个部分出了问题,就变成既不能了知事物,也不能分别想象事物。



五 心的病证



(一)实证:

1 心火亢盛证:面赤,咽干喜饮,口舌生疮或糜烂肿痛,心烦失眠,小便淋浊或涩或痛。舌尖红,苔黄,脉数而不虚。方剂:竹叶石膏汤,清营汤。

2 痰火扰心证:面红目赤,发热,心烦,狂躁谵语,舌蹇难言,吐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方取:胆南星,竹茹,清水半夏,栀子,黄连,灯心草,石菖蒲,瓜蒌,川贝,浙贝等化裁。

3 痰迷心窍证:脘闷呕恶,喉间痰鸣,神识时昧,或不省人事,神情呆滞,举止失常, 舌苔白腻,脉滑。 方剂:二陈汤+丹参,石菖蒲,莱菔子,焦山楂等化裁。

4 水饮凌心证:心悸胸闷, 喘咳浮肿。兼有眩晕肢冷,小便短少,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象弦滑。 方剂:苓桂术甘汤加减。

5 心血瘀阻证:心悸不安,阵发心痛;胸闷不舒,唇甲青紫。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结代或涩。 方剂:桃仁红花煎加减。


(二) 虚症

1 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汗出,神倦,面色少华,舌质淡胖,色白,脉虚。 方取:炙甘草,远志,黄芪,柴胡,刺五加等加味。


2 心阳虚:在心气虚基础上的,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胖, 脉沉紧而虚。 方剂:取远志,薤白,干姜,刺五加,炙甘草,等加味。

3 心血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色淡,抓甲无光泽,心悸怔忡,头晕健忘,睡中易醒,舌淡,脉细弱;方剂:归脾汤化裁。

4 心阴虚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方剂: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加减。  

点评

中医教材气虚与血虚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呀?血虚不用补血剂,反倒用补气剂,美其名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闭门造车能造出这个份上,也真难为这些大佬们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8 08:36
93
发表于 2015-2-8 05:4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2-8 05:42 编辑

佛经讲寄居于肉团心上有两个东西气心气
94
 楼主| 发表于 2015-2-8 07:40:40 | 只看该作者
杨金峰 发表于 2015-2-7 14:13
哈哈  老兄  您陷入了悲观主义的领地了。

        请先生给我一点鼓舞!谢谢。
95
 楼主| 发表于 2015-2-8 08:01:1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心气虚用心力衰竭、心肌收缩无力解释;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与心力衰竭、心肌收缩无力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心肌收缩无力是心气虚,那么,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的时候,心肌收缩是什么状态?细究起来,心气虚应该是在心力衰竭典型表现发生之前的状况,这时候是代偿期,即心肌肥大状态!心气虚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的时候,心力衰竭的典型临床表现才出现,使用苓桂术甘汤。人参、黄芪的使用是在苓桂术甘汤之后,疾病进入虚实夹杂阶段才是人生黄芪的适应症。
       人参、黄芪是补气药,补的是全身之气,在脾虚、肺虚、胃虚等等情况下都可以使用。
     请先生们赐教。

点评

细究起来,心气虚应该是在心力衰竭典型表现发生之前的状况,这时候是代偿期,即心肌肥大状态!心气虚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的时候,心力衰竭的典型临床表现才出现,使用苓桂术甘汤。人参、黄芪的使用是在苓桂术甘汤之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8 11:05
96
发表于 2015-2-8 08:36:01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5-2-8 03:14
中医基础知识之五-----心
一  心居于胸腔,横膈之上偏左,外有心包膜保护。

中医教材气虚与血虚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呀?血虚不用补血剂,反倒用补气剂,美其名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闭门造车能造出这个份上,也真难为这些大佬们了。

点评

归脾丸组成: 党参 80g 白术(炒) 160g 炙黄芪 80g 炙甘草 40g 茯苓 160g 远志(制) 160g 酸枣仁(炒) 80g 龙眼肉 160g 当归 160g 木香 40g 大枣(去核) 40g 以上十一味,粉碎成 归脾丸 归脾丸图册 细粉,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8 13:11
97
发表于 2015-2-8 08:39:59 | 只看该作者
hgfjkl 发表于 2015-2-7 23:12
心经有邪,经气不利,故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脉痹阻则心痛;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失眠;心 ...

亲爱的,萌萌哒,你的内经技能如何解释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啊?
98
发表于 2015-2-8 08:44:45 | 只看该作者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抛开中医教材的影响,把不同病理状态中应用的方剂归纳出原本属于中医的什么证,不过在这个全民造假的时代,实践中要慎之又慎。

点评

这是研究《伤寒论》的一种方法。用在教材上不知道是否合适。  发表于 2015-2-8 15:30
“全民造假”,太形象了!  发表于 2015-2-8 08:47
99
 楼主| 发表于 2015-2-8 08:52:35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2-8 00:44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抛开中医教材的影响,把不同病理状态中应用的方剂归纳出原本属于中医的什么证,不过在这 ...

         我们无形中,走进了西医思维的圈套之中,上了以假乱真的当。
      心力衰竭与中医的心,有多少联系?!为什么讨论中医的心总也摆脱不了西医学中的心脏及心脏病?!
100
发表于 2015-2-8 11:05:0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2-8 08:01
如果心气虚用心力衰竭、心肌收缩无力解释;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与心力衰竭、心肌收缩无力之 ...

细究起来,心气虚应该是在心力衰竭典型表现发生之前的状况,这时候是代偿期,即心肌肥大状态!心气虚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的时候,心力衰竭的典型临床表现才出现,使用苓桂术甘汤。人参、黄芪的使用是在苓桂术甘汤之后,疾病进入虚实夹杂阶段才是人生黄芪的适应症。
---------------------------------------------------------------


和临床实际应用情况相符。
有一点不懂的<这时候是代偿期,即心肌肥大状态>?代偿期是不是心肌肥大了?或者是发展下去就会肥大?
这是西医病理学内容,中医辨证论治一般没有这么细致。代偿期主要症状是气短,补气药就是针对气短用的,且有一定效果。

还有一个问题请教:归脾汤在传统是治心神不安的,这个补心气就针对的是心主神的功能。但归脾汤用在心衰代偿期,对气短也有一定效果,这方面的报道和经验不少。
请博士考虑,能否由此探讨心主神与心气推动血液之间的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5 08:05 , Processed in 0.07598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