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林童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杂病论》对五行学说的应用学习总结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8-7-24 19:44:4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7-24 16:53
我的收获就是写了《中西医融合观》,《中西医融合观续》,以及即将出版的《中西医融合观之三》, ...

奥,人家六天前发表的文章,你学习了,收获了,然后写在十几年前出版的书里了。你穿越了,还是捣鬼了?会撒谎不会?


本文是讲张仲景著作里应用了五行学说的一些内容,内容不少,你要真学习了,一条一条拿出来讨论,发表你的意见,同意、不同意、补充、反对,都可以,这才是探讨学问的样子,不要就在旁边说些不着调的话。
92
发表于 2018-7-24 23:09:51 | 只看该作者
对杏林先生这一段有点不理解:


《伤寒论》专治痞证的泻心汤五方,全都用“泻心”之名,而且每方都用了泻心火的黄连,还配以黄芩增强泻火之力,并与温辛之品干姜、半夏相伍,最终目的是防少阳之寒热夹杂之邪入犯太阴而固护脾胃。


本来心火之气能生脾土,但这不是生土之心火,而是太阳病误治而形成的邪火,火多则土焦,邪火甚反而伤土并与入于心下的寒邪相杂而致痞,反使脾胃受损,故而用降泻火邪之法与温散辛开之法合用消痞而固护中土,这种治法叫泻火护土法,是五行生克关系中的特殊病变情况和治法。

--------------------------------------
泻邪火以护“中土”,这个好理解。不管讲不讲五行学说,脾胃受邪火侵犯,都应该泻邪火。
泻心汤治的火,是太阳病误治形成的邪火,那么这个邪火和五行学说里的“心属火”的“火”就没有关系。
五行心属火,心有种病态是心火,病态的心火可能是内伤也也可能是外邪,我们叫邪火。
五行的火是一个意思,邪火的火是另一个意思。


我不理解的是:
这个邪火既然不是五行之心火,那么泻邪火固护中土,和五行学说的关系是什么?

另外:中土一词,非五行学说名词。
93
发表于 2018-7-24 23:41:29 | 只看该作者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
这一条,其他版本是:“答曰:阳明居中土也”,中土一词,是古代一个常用词,代表中原、中国、中央等等,和五行学说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如果本条“中土”一词是五行学说的概念,‘始虽恶寒,二日自止’又如何理解,是不是伤寒病有按照五行生克传变的规律?
二日自止,就是前两天恶寒,第三天开始不恶寒而发热,这是一般外感表证的规律,只是这个规律和五行学说的生克规律有何关系?这个不明白。


94
发表于 2018-7-25 07:19:33 | 只看该作者
      这一条,其他版本是:“答曰:阳明居中土也”,中土一词,是古代一个常用词,代表中原、中国、中央等等,和五行学说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
    这个说法、版本是错误的。中土一词是指中原、中央、中国,显然与万物所归不能衔接,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只有土,居中,才具有万物所归的属性!
       把自己的才智用的断章取义,文字游戏中,浪费生命,何苦呢!你在论坛里怎么会有收获??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顺理成章,符合经典,符合临床实际。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5
发表于 2018-7-25 07:24:5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万物归中央、中国、中原的说法,所以,先生意会错误。
96
 楼主| 发表于 2018-7-25 09:5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8-7-25 01:55 编辑

呵呵!
97
 楼主| 发表于 2018-7-25 10:45:07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8-7-24 15:41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

朋友真会联想,张仲景讲的是伤寒阳明病,而不是讲地理!
98
发表于 2018-7-25 11:08:5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8-7-24 15:09
对杏林先生这一段有点不理解:

五行的火是一个意思,邪火的火是另一个意思。

我不理解的是:
这个邪火既然不是五行之心火,那么泻邪火固护中土,和五行学说的关系是什么?

另外:中土一词,非五行学说名词。
------------------------------------------------------------------------------------------------
llyyjj先生的话,让我倍感惊叹!先生是一名中医教师,这些中医的基本概念应该是烂熟于心的了,还居然发出这样的问询和断语,实在是不能不令人吃惊和感叹!这个社会发展到今天是怎么了?还是这个社会的中医怎么了?还是我晕菜了呢?



99
发表于 2018-7-25 11:13:57 | 只看该作者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8-7-25 02:45
朋友真会联想,张仲景讲的是伤寒阳明病,而不是讲地理!

中医教授就如此糊涂,更何况老百姓,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等等规律,到了教授嘴里就成了谬论。
100
发表于 2018-7-25 12:06: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7-25 12:11 编辑

以动物而言,卵为单细包,虫类卵为中黄,鸟类卵为偏黄,人类为匀黄。出生之前胚胎发育以卵黄为营养;出生以后还需胚胎构健的脾胃从食物中得到营养维持生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5 08:02 , Processed in 0.10790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