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翟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学术界的内幕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07:30:2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术界的内幕

薄涛先生说:   
  我确实没法用你的哲学
在针眼里谈你的道
我谈的道太大了 恐怕针眼容不进去
回复:就以先生的哲学谈您自己的阴阳就行,但是,您只要把观点亮出来,我立即就破谜您!请大家关注一下
102
发表于 2009-8-27 07:38:3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术界的内幕

我的阴阳前文就有
大意是阴阳无时不在 无物不有
阴阳对立统一
人观察的方法 角度不一样
看法就不一样


请先生破谜
103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07:50:0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术界的内幕

桂林小朱先生说:大部分情况下 石头内部可以看作阴,有形的, 外部阳,挥发的
不相信,你仔细看看代赭石等药性, 再去学学 黄帝内经,
回复:先生的观点死定了,因为您没有能力用中药阐明阴阳之理。请问,代赭石与哪味是阴阳关系?期待您……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07:59:4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术界的内幕

薄涛先生说:我的阴阳前文就有
大意是阴阳无时不在 无物不有
阴阳对立统一
人观察的方法 角度不一样
看法就不一样
请先生破谜
回复:先生发了数十帖,只要有一帖说通了阴阳之理,我的学说就告破灭。但是,事实表明,先生自己的话题是一个都说不通的。其原因是,先生学了一套阴阳的谬论。

  “人观察的方法 角度不一样,看法就不一样”
这样的借口是弥补不了您观点死角的,至少我没有要求先生用哪个角度,不论用什么角度,只要您能阐明阴阳之理,我的学说就告破灭。先生请吧。
105
发表于 2009-8-27 09:47:5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术界的内幕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一体、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阴阳互藏交感,“交感”即交互感应,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处于相互感应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万物的化生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哲学思想始自先秦诸家,如《荀子·礼记》说:“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又说:“天地感而为万物化生。”从而指出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变化和根本条件,其中的“合”,“接”,“感应”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意。故又可以说天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万物生成和变化的肇始。在宇宙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规律亦确是如此。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生出万物,并形成雨雾,雷电,雨露,阳光,空气,和谁相互交感,生命体方得以产生。在阳光雨露的沐浴滋润下,生物得以发育成长。在人类,男女构精,新的生命个体得以诞生,代代相传,人类得以繁衍。所以,如果没有阴阳二气的交感运动,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生命。可见,阴阳交感又是生命活动产生的基本条件。
  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以上阴阳之理论述,为学中医者共识
人人承认
106
发表于 2009-8-27 09:58:2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术界的内幕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18&topic=5902
107
发表于 2009-8-27 11:10:5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术界的内幕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9/08/27 07:50am 发表的内容:
桂林小朱先生说:大部分情况下 石头内部可以看作阴,有形的, 外部阳,挥发的
不相信,你仔细看看代赭石等药性, 再去学学 黄帝内经,
至于身体内外有阴阳,你都承认了,我就不去说了,你自己除了否定别人,好像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呵呵,作学问,研究实在点,否则你如果在高校之类场合,离造假只有一步之路"。
回复:先生的观点死定了,因为您没有能力用中药阐明阴阳之理。请问,代赭 ...
不要说这个死,那个死,你还没有本事威胁别人,先看看你自己心态是否正常, 然后回答我提的问题,然后才应该轮到我回答你问题。
你自己说身体内外有阴阳,那个是阴,那个是阳,用你的中药理论阐明身体内外阴阳之理?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2:37:1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术界的内幕

薄涛先生说: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
  
回复:先生以前的数十帖就承认说不通拉?
请先生提供天为阳的证据,然后在阐明天地阴阳相交之理,谢谢!
109
发表于 2009-8-27 12:43:4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术界的内幕

哗众取宠!狗屁不通!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2:50:4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术界的内幕

桂林小朱先生说:大部分情况下 石头内部可以看作阴,有形的, 外部阳,挥发的 不相信,你仔细看看代赭石等药性, 再去学学 黄帝内经,
翟鉴回复:先生的观点死定了,因为您没有能力用中药阐明阴阳之理。请问,代赭 ...
桂林小朱先生说:不要说这个死,那个死,你还没有本事威胁别人,先看看你自己心态是否正常, 然后回答我提的问题,然后才应该轮到我回答你问题。
你自己说身体内外有阴阳,那个是阴,那个是阳,用你的中药理论阐明身体内外阴阳之理?
回复:我断定先生用代赭石阐述阴阳必然不通。先生不回答这是在我预料之中的。
即使先生自己的话题不能自圆其说,没有回答我,我照样回答您问的问题。人体的阴阳即动脉血和静脉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19:03 , Processed in 0.10951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