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日出江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谈谈糖尿病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23:06: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接上)




我在此强调指出,无论是胰岛素抗体还是胰岛素与其受体之间的作用关系(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或者是其它任意对胰岛素降血糖作用的影响,都可以归结于上述控制作用中的一种扰动,或者可以归结为放大或反馈系数的幅值变化,但并不影响反馈作用的根本性质。

如果我们的假设命题正确,即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高血糖)的正确病因,这将使胰岛素对血糖的负反馈作用削弱,从而等效附加形成下面所示的开环控制作用,构成所谓的抵抗作用。




如上图,胰岛素失去降血糖的作用(不论是部分失去,还是完全失去,这一作用都将得到满足。而只有血糖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还存在才可能满足胰岛素抵抗的意义)。如果这一作用确实存在,那么在长期的病症演变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以下变化:

1,血糖浓度始终偏高。
2,胰岛β细胞功能持续增强,必定会表现为相关组织增多或增生。
3,胰岛素分泌始终偏多。

但事实上上述推断与已经知道的病理变化并不相符。在长期的病变过程中,患者的胰岛β细胞组织表现为退化,并且胰岛素分泌出现衰减。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假设命题是错误的,即胰岛素抵抗不是糖尿病(高血糖)的正确病因。(下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23:16: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接上)

在实际的临床观察到的胰岛素变化情况受血液和神经作用的综合影响。由于胰岛组织对血液和神经作用的时间响应不同,从而使胰岛素分泌出现起伏波动。这是多因素控制作用的必然现象。




将上图中的血液和神经不同响应作用整合就可以得到胰岛素分泌的模拟图。




所以不难得到下面的模拟图。(下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23:21:2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接上)



因而在有的病例初期可以出现胰岛素分泌增加等现象,但随着疾病的恶化,必然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证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23:27:2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我在第六十六楼就已经指出

中医中消之症以善渴、易饥、多食较为突出,这可能是胰岛增生初期病象,也是胃和胰脏功能亢进体现。
105
发表于 2008-12-23 23:39: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還得從經絡治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01:48:3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我在前面提到了补气药物的补充血容量作用。这里我再半定量地谈谈补气药物的药量问题。

常常看到有人说,药量是不传之秘。其实只要正确理解药性,那么药量的使用还是可以有规律可以遵循的。

5%的葡萄糖溶液是人体血液的等渗溶液,这意味着人体血液中每增加5克葡萄糖,就可以使血容量增加一百克。而人体总血容量约为5000毫升,一百克血容量约为总血容量之2%,这似乎太少。对于一般失血病人,输血量可能要数百毫升,大体相当于10%左右——当然个体病情差异比较大,这里仅作估量。通常静脉注液也是数百毫升。如果要补充10%血容量(即500毫升),则需要使人体血糖等效增加25克。那么我们需要多少补气药物才能达到此等效当量呢?显然需要的量是比较大的。干草药的溶出量不会很理想。


所以通常我认为气虚比较严重的病人,各种补气药物的总体配伍量是比较大的,常会超过一百克的干草药。此外还考虑到其它药物对血容量的损耗影响等等。

当然,如果不是气虚,或者是实证等,则配伍一分也可能嫌多。
107
发表于 2008-12-24 11:00: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還得從膀胱經治
108
发表于 2008-12-27 12:05: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大家好我是今天来的新人!!!
    刚才几位前辈谈到气!!!我自己认为气就是中医认为是一种运行于人体全身,是运行迅速,无孔不入,并构成人体与唯持人体生命的一种物质. 和西医一点关系都没有!!!关于药物通过口服进入血管我感觉是否还需要验证!!!
                                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改正!!!
109
发表于 2009-1-21 22:31: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下面引用由日出江花2008/09/22 01:09pm 发表的内容:
有时候我们在认识病症和病因的时候必须符合一些基本的科学原则,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如果事件a是事件b的原因事件,则当事件a变化时,事件b也必定变化。
在认定高血糖是病因还是病症问题上,现代医学过于轻率。
...
〝如果高血糖只是糖尿病的病症现象之一,那么我们单纯地人为降低血糖将毫无疑义,甚至有害,因为只有找出高血糖的病因,消除病因,才可能真正治愈糖尿病。〞
可說了半天也沒說出病因
又說不治遺傳性的
不知先生會治哪種糖尿病?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2:51: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别人都看得懂,只有逸湘先生不明白,先生不找找自身的原因,反而如此得意?先生为何不用镜子照照自己?先生为何不用秤称量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8 06:12 , Processed in 0.11660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