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xyx05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8-3-26 07:58:16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董公所言甚是,把中医古老的概念翻译成现代人能听的懂的语言表述,是继承发展中医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102
发表于 2008-3-26 08:09:28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信,达,雅---------先信,后达,再雅!
103
发表于 2008-3-29 23:35:53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好好读此贴
104
发表于 2008-3-30 15:11:01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我在76楼指出:如果产出的是“功能离开结构将失去存在”,那么它的缺陷就显然了。为此,用了两例作说明。
    77楼的回复对此两例的反应是:
    1。“张建国先生境有这么多的 奇思妙想”。这“奇思妙想”的评价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出乎你的意料”,或者是在你的思维框架中“不会发生此类联想”?
    2。“你所举的两个例子走出太极、阴阳(结构与功能)的法掌”。这是何意?是不是说,这两个例子不属于“太极、阴阳的法掌”范围?不属于“结构与功能”范围?
    3。“……这都是精神方面的事”。“精神即功能”。此意似乎又将这两个例子放入到“结构与功能”范围,
    4。将这两个例子用结构(大脑)与功能加以解释。
    从楼主即兴而作、墨渍未干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楼主的思维过程:意外→拒之门外→思考→“纳入”。不论是文字还是思维过程,都显示出了实在的问题。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万法因识缘而生,无识则无法,万识生万法,万法又归一,这一是什么?天地之始无分别心,故无名,分别心一启而有名,名者,名名也,分别名也,分别心也。故,有名为万物之母。
    唯物、唯心是一个层次的两个对立面,中国文化是站在高处俯瞰她们,所以是包容两者。第一性、第二性的分别心,使人们重物质而轻精神,随着社会在物质上的发展,唯物质而弃精神越来越显现,如果用百年的历史跨度还不能发现这种退化,那么用几千年的历史跨度来看,这是非常显然的。唯物、唯心是两个不相融的识,则有两法,“察其所安,知其所能”,见你安于唯物心,所以哪壶不开提哪壶,就以谈精神之法,你之意外,我之意内。
    在楼主看来,是“这么多的奇思妙想”,“这都是精神方面的事”,站在中国文化的高度上看,这本来就是视野内的事,哪一门中国文化没有“精神方面的事”?中医更是有大幅篇章专言“精神”,而且在其他篇章中也穿插着论述。而所谓“现代”、“科学”又有浓重的弃精神的情节,志有不养,意有不安。
    楼主是实在的,在思维过程中接触了问题,由“实意”而容纳了这两个例子,并用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方法去诠释。这里要指出的是,这是一种被动,而被动将意味着在堆砌“结构与功能说”的基础时,其基础中将有所缺失,也就是我在76楼指出的:如果产出的是“功能离开结构将失去存在”,那么它的缺陷就显然了。
    之所以在语言中加入“如果”,就是因疑而“察”的需要,今见“奇思妙想”还加“这么多的”,则为“知其所安”了。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缺陷”之然及其所以然。这里,我先把结论展示出来:志有不养,意有不安;意有不安,能有不到。意不实,虑不会;虑不会,思不达。
    “结构功能说”看似可以纳入这两个例子,其实形神相离。神形合一是中国文化所强调的,神形相离是分别智产生的牵强附会的凑合。
    望梅止渴,“止渴”诠释为“功能”,大脑诠释为“结构”;问题是曹操没有让人们去“望梅”的时候,大脑(结构)就已经存在,为什么就不止渴呢?如果曹操让人们“望干土”,是不是能止渴呢?大脑(结构)与止渴(功能)在“结构功能说”中会自觉联系吗?看来是不能的,何以见得?“奇思妙想”加“这么多的”使然。
    药引子例子,大脑诠释为“结构”,“割地之痛”似乎被诠释为“功能”。那么,如果人们的意识是以“割地为荣”,李鸿章“割地赔款”回来受到上下欢迎,他还有“割地之痛”吗?(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无稽之谈,因为人们正在以“掘根为荣”,而没有“断根之痛”)。“结构功能说”能从“结构”必然地得出“功能”吗?同理,看来是不可能的。
    用“结构功能说”组成医学理论,与现代西医学没有本质的不同,充其量仅是将中医的部分临床实践,用西医理论进行诠释罢了。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分别智。所以说“它的缺陷就显然了”。
105
发表于 2008-3-30 16:53:17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楼主在99楼的宏论,其核心就是:阐明太极、阴阳、形神统一的科学内涵,将引发一场人类生命科学的革命。而其新医学就是如此,并命名为“现代中医”。这里问题很多,有许多参会不一之处。
    先问一下:1。阐明太极、阴阳、形神统一的科学内涵;2。阐明科学的太极、阴阳、形神统一的内涵。这两者有区别吗?请思考一下这个“奇思妙想”。
    其次需要思考:生命科学本来就基于科学内涵的,科学内涵不改变,生命科学就无从革命。就是说生命科学的革命,必须建立在科学内涵的改变上。
    问题是:阐明太极、阴阳、形神统一的科学内涵,就是科学内涵的改变?这不就是重新定义科学吗?绕了一个大圈子,无非是科学定义的问题。
    然而从文中我们又看到,楼主罗列的一些“格格不入”,就是在还没有改变科学内涵之前,先用科学内涵筛选了“将要用以改变科学内涵”的素材。这是非常矛盾的心理,是对原有的科学内涵的依依不舍,是对“素材”的科学成见,既然如此,又何必改变呢?可见,“引发一场人类生命科学的革命”的宏论是多么虚弱,“现代中医”是多么盲目啊!从字里行间意境上探索,上述所叙的问题仅是冰山一角。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8-3-30 19:30:04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
2。“你所举的两个例子走出太极、阴阳(结构与功能)的法掌”
--------------------------------------------------------------------
    这句话掉了两个字。应该是“你所举的两个例子没有走出太极、阴阳的法掌”
    我在77楼的回复文亦是沿着这个意思下来的。









-------------------------------------------------------------------------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23:49:55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从中医的整体来看仍是尊古派把持着中医的命脉。国家的中医法规、整个国民对中医的认识、中西医关系的处理等基本是以尊古派为基础。
    尊古派没有完成中医的定位,没有理顺中西医 的关系,亦不能使中医走出困境。
108
发表于 2008-6-14 00:09:28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呵呵,先生所谓“尊古派”掌事论如存在,中医教育就不会每况西去了!
109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7:54:16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中医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今天的历史发展,理顺与西医的关系,处理好与西医的关系,向上层建筑领域讲明白,向全社会讲明白,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讲明白。取得自己的合法地位,形成现代的中医文化,沿着自己的发展轨道,向前进。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09:16:47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尊古派把中医定位为“自然哲学”,是其方法论的缺陷。这既阻碍了中医的发展又阻碍了哲学的发展。
    阴阳五行是哲学,中医是医学。中医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是哲学对医学的指导。中医对生命和基本认识的越深越广,阴阳五行学说运用的就越深越广。如果一点医学知识没有,阴阳五行只是哲学而不是中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7 05:30 , Processed in 0.05594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