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轩辕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14:47:5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 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排箫实物,是在1997年河南鹿邑太清宫西隐山遗址出土的商末周初的五组禽骨排箫,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比欧洲发现最早的排箫乌克兰排箫早1000多年。 
    这也填补我国商朝只有甲骨文文字记载而无实物排箫的空白。而且这些排箫形制成熟,13个长短递减的骨排箫按音律编排,最长一管达21•7厘米。这也表明中国排箫形制成熟期至少也有3000多年,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史载排箫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已盛行,但由于早期排箫的制作材料多为竹管,在地下还是易腐烂,至今尚未发现夏朝(乃至后来商朝早期)的竹排箫实物。其次,世界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石排箫,是1977年河南丹江楚墓(楚墓墓主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元前613—元前590在位)的儿子王子午)出土的石排箫。”
102
发表于 2008-7-27 14:58:4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多谢轩辕分享自己的观点。
内经的一些内容,为何不刻在青铜器上和陶器上呢?写在绢卜上?刻在玉版上,除了以示珍重外,也表明很可能在石器时代就存在了。
经络脏腑理论,源远流长,但自汤药流行以后,对经络的理解却越来越差,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忽略经络辩证,甚至以此八纲辩证来指导针灸,真正是本末倒置。
经络的理论,黄帝内经中说得明明白白,但现代人却要另起炉灶,缘木求鱼,在这点上,现代人真得汗颜。许多疾病束手无策,没见过的病毒起名叫非典。现代医生治病,病有万般变化,碰到新病没办法,杂病无办法。古人治人,只要人的脏腑经络不变,就有办法医治。读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不能治者未得其术也。现代医院恐怕也没有这种胆气。
脉诊测的是什么?测的是经络之气,手太阴肺经经穴之气。肺朝百脉,见微知著。通过脉诊也可以测其他经络之气的盛衰。不搞清经络,中医就永远翻不了身。
经络是上古圣人发现并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在黄帝之前非常遥远的年代,无从查考,只能推测。这个体系是中医针灸药按摩导引气功刮痧等等的一切方法的基础,只要中医的方法有效,这个理论体系就有其合理性。现代科学未能以现代语言来诠释这个体系,只能说明现代科学或者现代人有问题,而不是上古圣人的问题。
内经不是百分之百正确,两个81篇文章,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但有些差异,有传抄的问题,有传承者理解的差异,前面已经讨论过。
-------以上个人见解,与同仁分享。
103
发表于 2008-7-27 16:25:4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黃帝內經"一詞
可考的文字記載
最早是出自漢書藝文志
一般可接受的說法
其成書於周末漢初
104
发表于 2008-7-27 16:29:5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下面引用由轩辕2008/07/27 00:35pm 发表的内容:
引用 再来先生的 发言作为对 “逸湘”的总结。
另外,我求求你,你如果想表明什么观点,请专门开一个帖子。咱们论战。
我就丢下架子,跟你这个厚脸皮的家伙谈道。
请不要在本贴发言了。看了再来先生的 发言让我 ...
先生若要自歸於"再來"的同路人
那恭喜了!
自求多福!
105
发表于 2008-7-27 16:34:1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下面引用由轩辕2008/07/27 00:28pm 发表的内容:
我晕。那先生说说经络是什么?你为什么不把你这项学问公布出来呢?
埋没了哦
你不知道,现在全世界国家级科学院都在研究经络这东西。
“今人比古人聰明本是必然的”---无知了吧。世界上没有必然。
早就公開數年了
你是新來的
翻翻舊帖吧!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08:34:1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逸湘 : 你这个chou buyao lian的,不是让你不要在本贴发言吗?你眼睛xia了?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08:50:0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多谢fans分享自己的观点。
对于您上述看法,我跟您完全一致。
1,黄帝内经是有错误的,这是显然的。这个古老的科学怎么可能完美呢。
2,是否有人追加内容,这个我没有研究,不排除您的看法。但是,我觉得这部分内容不会超过15%。
3,黄帝在教授雷公的时候,屡屡批评雷公。可见,像雷公这么聪明人,跟黄帝岐伯这样的圣人学习,都学不到精髓。可想而知,这门学问变化之莫测。
4,岐伯是在几千年的实践基础上,在针砭汤药基础上,和众人创立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在这个系统学说之前,已经有了脉法,望诊,针刺,导引等等技术,只不过有些东西在其他途径失传了。
5,由于当时传播,文化,生产力的因素,文明传播很困难,而且这门学问太高深,如果学了半点皮毛就沾沾自喜的人给病人治病时,很可能会杀人,而不是救人。这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黄帝才珍藏起来,遇到达人才教授与他。
6,尘封两千年后,才被后人发现并公开,当时文化已经传播开来,众多知识分子,官宦家庭都可以看了。
7,黄帝内经,当然是后人加的名字,这没有什么奇怪的。
8,张仲景写伤寒论,当个时代谁人懂?还不是1400多年后造纸技术的发展,平民百姓可以看到伤寒论,才得以在明清民国现在得以发展的吗?
9,黄帝为何黄帝自称,黄属土,属得,属脾居中央。因此从黄帝号来看,当时已经有五行理论了。

弟不敢独得这些深得体会,分享与fans兄。
另外,我会继续这个课题研究的,因为互联网的革命必将推动中医的传播,发展和进一步科学化。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的使命。
这个高度通信交流的时代,我们如果搞不清楚这个问题,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不是永远没有答案了吗?
当然,中医本身的特性是实践性,民间性,无论科学不科学,只要炎黄子孙在,中医都不会死。但是,中医虽然不死,但是未必能发扬光大,和 西医二分天下。
有时间会请董老师讲授针灸,不知道董老师愿意收我这个徒弟吗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8-7-28 09:02:1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脉诊测的是什么?测的是经络之气,手太阴肺经经穴之气。肺朝百脉,见微知著。通过脉诊也可以测其他经络之气的盛衰。不搞清经络,中医就永远翻不了身。”
所言甚是。经络是中医的关键,而黄帝内经又是经络的提出者。
抓住问题的要害,围绕这个线索,自然可得。
中药=〉针灸=〉经络=〉黄帝内经。
不把黄帝内经的起源搞清楚,中医自然步履困难。
109
发表于 2008-7-28 13:17:2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有這等不文明人
不是你問我話嗎?
又不叫人答!
我不再進此帖
你的帖子也別再提到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 10:42 , Processed in 0.11840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