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易相通的5个层次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14-9-14 16:32:10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9-14 16:21
你不如去问李同宪先生,你不是说,我与李先生差的太远了吗?还是问他吧。

102
发表于 2014-9-14 16:53: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4-9-14 09:02 编辑

       讨论到这里,我看,到此为止吧。
     我认真看了 各位的发言,在整个讨论中我没有对《易经》进行任何评价,也没有对《易经》与《内经》以及中医理论的关系进行任何评论。因为,《易经》我也是大致看看,没有深入的学习。
     恕我直言就我们论坛现有水平,没有一个人认认真真学习过《易经》,如同讨论真理一样,我们实在是没有资格、没有能力评价《易经》!我们根本不知道《易经》里究竟说了些什么,我们发那些评论不是无的放矢吗!研究、评论《易经》的学者、书籍、文章成千上万,轮不到我们这些外行……。
     当然,讨论一下,增加我们的知识面,增加一些思考,还是有收获。
     我没有认真学习《易经》,但是,我尊重他,我不去刻意地反对他,因为我没有理由。
     还是那句话,要批评,先学习!吃透了精神,再批评。
     如果哪位先生说他吃透了“易经”,请他给我们逐字逐句讲三天三夜,我们感谢他,我们求之不得。
103
发表于 2014-9-14 17:00: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9-15 05:42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9-14 16:53
讨论到这里,我看,到此为止吧。
     我认真看了 各位的发言,在整个讨论中我没有对《易经》进行 ...


讨论到这,我赞成。
李先生自己没看,不等于别人没看。
104
发表于 2014-9-14 17:09: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9-15 05:44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先生的话,我已经料到了!如果先生真的吃透了,敬请开讲,逐字逐句讲。
——————————————————————————
   你并没料到,事后的诸葛,马后的炮。把水搅混,混水摸鱼。
   我也可以说,你这样说,在我意料之中。但我不会那么说,没意思。我不做无用功。
   
105
发表于 2014-9-14 17:12:21 | 只看该作者
     请先生开讲。看看《易经》是不是算卦、算命的书。先谢谢啦。

(乾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106
发表于 2014-9-14 17:17:38 | 只看该作者
不像算卦,倒像是搞预测的。

简单的一句话,可以有八十一种解释,是个好东东。
107
发表于 2014-9-14 17:19:3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9-14 17:12
请先生开讲。看看《易经》是不是算卦、算命的书。先谢谢啦。

(乾为天)乾上乾下

我刚说过的话,你没看见呢!当耳旁风啊。我连自己书上的内容都不在这讲,难道会讲别人的东西?

108
发表于 2014-9-14 17:33: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9-15 05:45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9-14 16:53
讨论到这里,我看,到此为止吧。
     我认真看了 各位的发言,在整个讨论中我没有对《易经》进行 ...


我给你说句实在话,客观地讲。你可别不愿意听啊。
我不是有意表扬你,也不是有意贬你,是客观评价。
李先生在伤寒论上没少下功夫(你的贴子我看过几个),属于刻苦学习、努力作学问的刻苦型。这一点是我肯定的。应该赞扬。
但李先生的缺点是,头脑不灵活,学东西、理解东西慢,所以,思维机械呆板,属于惰性思维。这就决定了你不易接受新思想,形而上学地看问题,不能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认识问题不深不透,固执已见。正因为如此,限制了你的发展。
但你目前,能写几本书,你也应感到满足了,因为你使满劲了。你看中医界,除了抄书,有几个能写书的,从这一点看,我还是佩服你的。

我的评价,不知你满意不满意?

109
发表于 2014-9-14 17:35:23 | 只看该作者
        请开价!
110
发表于 2014-9-14 17:43: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9-15 06:02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9-14 17:12
请先生开讲。看看《易经》是不是算卦、算命的书。先谢谢啦。

(乾为天)乾上乾下


(乾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
      这是对乾卦6爻的人为的主观规定,以此做为算卦的基础。两头堵的玩意。
     64卦,384爻,都是这玩意。各卦解释不同。把世间万事万物,归类为384种情况。就这一点而言,就自我否定了。世间不可能只有384类事物,难道就不能有385类、有一万类?

     但无论什么事,他都能牵强附会地去解释,实际上,什么也解释不了。
   《易传》开篇便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说得很清楚,就是算卦。无论怎样美化,都改变不了它算卦的性质。
     天下有这样的哲学吗?用这玩意能指导中医看病?难道中医治病之前还要先算上一卦。

点评

《易传》等是后人加上去的,《易经》原文是原卜辞的原始记录。后人拿这些原始记录为例,作为算卦的基础内容。现在算卦也是这样,只是比《易传》更通俗。苏秦得志、罗通拜帅、书荐姜维、斐度还带、六郎逢救等等,史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14 20:5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5 06:32 , Processed in 0.1710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