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锡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质疑一吐先生发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14-11-23 22:46:16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23 16:48
教材: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失于水分滋润,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 ...

【 燥为秋季的主气】是指地气,也称主气。阳明燥金起于秋分中,经寒露,霜降,立冬三气,止于小雪中。所以燥金主凉燥之气。地气三阴三阳是日月运行的反映,以五日一候,三候一气计全年二十四气。三阴三阳各主四气。每气六十日,年年如此,是不变的。异常天气是客气三阴三阳,要受金木水火土五星运行的影响,也就是客气加临主气(或太过,或不及),才是当年的气候。主气不伤人,伤人的是或太过(凉燥),或不及(温燥).先生若有兴趣,读读五运六气,会有收获的。
  燥邪属阳,是异常,比如侵入人体为病,不是异常吗。燥气属阴,是正常,正常就不会病,就不伤阴。
102
发表于 2014-11-23 23:28:20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23 16:48
教材: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失于水分滋润,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 ...

内经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水火是少阴君火,太阳寒水,这就牵连到五运六气,司天,在泉,左右间气,不是一两句话说明的。
     
103
发表于 2014-11-24 00:05:22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23 16:48
教材: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失于水分滋润,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 ...

题外话:谢谢先生的鼔励。说实话,我是在学,学习中医。但我不是用现代思想或古人的思想去认识中医,而是探索中医的本质,探索中医的立世之本,也就是中医的根据。根据是不能用哲学的公式套来套去的,也不能一味的唯古人之说,而应与实践相联系。比如阴阳,什么是阴阳?内经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而推算的阴阳“其要一也”,所以哲学阴阳不是中医的阴阳。人体的阴阳是什么?说是属性,属什么的性。如果人体的阴阳也是糊糊涂涂,这个中医是没有希望的。
  【伤寒之六经非内经之六经】,所谓的学界要的是虚名,要的是职称,没有真正要中医的。

点评

说实话,我是在学,学习中医。但我不是用现代思想或古人的思想去认识中医,而是探索中医的本质,探索中医的立世之本,也就是中医的根据。根据是不能用哲学的公式套来套去的,也不能一味的唯古人之说,而应与实践相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5 05:28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05:28:23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24 00:05
题外话:谢谢先生的鼔励。说实话,我是在学,学习中医。但我不是用现代思想或古人的思想去认识中医,而 ...


说实话,我是在学,学习中医。但我不是用现代思想或古人的思想去认识中医,而是探索中医的本质,探索中医的立世之本,也就是中医的根据。根据是不能用哲学的公式套来套去的,也不能一味的唯古人之说,而应与实践相联系。比如阴阳,什么是阴阳?内经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而推算的阴阳“其要一也”,所以哲学阴阳不是中医的阴阳。人体的阴阳是什么?说是属性,属什么的性。如果人体的阴阳也是糊糊涂涂,这个中医是没有希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贴并做一贴回复:

      一吐先生以上所说,还是古人的说法。但须知,古人所说,非一人一时之说,各说之间往往缺乏逻辑关系,关联性很差,要想连成一块恐非易事。最重要的是,这些说法是否属实,必须找到客观证据才能成立,这一点恐怕很难做到。当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也是可以的。希望能有收获。我想提醒的是,古人的说法,大多是猜测,与客观实际有一定距离。如若当真,有些东西很难落实。


  【伤寒之六经非内经之六经】,所谓的学界要的是虚名,要的是职称,没有真正要中医的。
——————————————————————————————————
   1、这一点并非如此,我看过不少资料。伤寒六经实际上是六类疾病,而内经的六经则是五脏六腑12经络,所以,二者不是对应关系,不是一码事。内经属于医经派,而伤寒属于经方派,二者之间没有传承关系。据一些学者研究,伤寒的篮本是伊尹汤液经,远远早于内经的成书。

    2、学界晋职称,并不全是你说的那样。只需一两篇论文、成果即可,大都是临床研究、医案或实验研究或成果等即可。不须进行这种理论性的深层次研究。而进行这种研究的学者,一般都是层次较高的学者,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才能得出结论。这类学者都有大量的论文,甚至专著,远远超过晋级所用,所以,晋级的说法是解释不通的。

点评

1, 这几天未上网,迟复致歉。【古人的说法】,中医不说古人还是中医吗?【非一人一时之说,各说之间往往缺乏逻辑关系,】我们的責任就是要从中找到关连性,这就是阴阴五行。【是否属实】要由实践检验。我是爱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8 11:32
105
发表于 2014-11-28 11:32:53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25 05:28
说实话,我是在学,学习中医。但我不是用现代思想或古人的思想去认识中医,而是探索中医的本质,探索中 ...

1, 这几天未上网,迟复致歉。【古人的说法】,中医不说古人还是中医吗?【非一人一时之说,各说之间往往缺乏逻辑关系,】我们的責任就是要从中找到关连性,这就是阴阴五行。【是否属实】要由实践检验。我是爱好,不象你要出成绩。对与不对都没人理会,但这是我的认识。

2,【伤寒的篮本是伊尹汤液经,远远早于内经的成书。】那么,伊尹为何不被尊为医圣?【二者之间没有传承关系】,却被医圣融合了。可见六经是内经的精要,其余皆是注解六经。这些人都是书呆子,没有六经方药如何用?没有规律,还称得医学?不知割列经与方,是何居心。


  

点评

建议读赵洪钧先生的《内经时代》,会改变你的看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9 18:17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18:17: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29 18:18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28 11:32
1, 这几天未上网,迟复致歉。【古人的说法】,中医不说古人还是中医吗?【非一人一时之说,各说之间往 ...


        建议读医史大家赵洪钧先生的《内经时代》,会让你重新认识《内经》。

点评

赵洪钧先生指出:就《内经》读《内经》、就中医读《内经》或就医学读《内经》是读不懂《内经》的。即或再带点儿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头脑,也不能左右逢源,了无障碍。 读内经,必须放在内经时代的背景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9 19:21
谢谢先生推荐。不过,不值一读。  发表于 2014-11-29 18:49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19:2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29 19:24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29 18:17
建议读医史大家赵洪钧先生的《内经时代》,会让你重新认识《内经》。


        赵洪钧先生指出:就《内经》读《内经》、就中医读《内经》或就医学读《内经》是读不懂《内经》的。即或再带点儿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头脑,也不能左右逢源,了无障碍。
      读内经,必须放在内经时代的背景中,与当时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才能找出头绪。这正所谓,有些人所说的,内经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对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不了解,就不会知道内经在说什么。

      我认为,赵先生的认识合情合理。这对于目前的传统中医派和中医创新派都具有指导意义。就是,不能盲目地自以为是。

点评

读内经,必须放在内经时代的背景中,与当时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才能找出头绪。这正所谓,有些人所说的,内经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对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不了解,就不会知道内经在说什么。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9 20:18
108
发表于 2014-11-29 20:18:22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29 19:21
赵洪钧先生指出:就《内经》读《内经》、就中医读《内经》或就医学读《内经》是读不懂《内经》 ...

读内经,必须放在内经时代的背景中,与当时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才能找出头绪。这正所谓,有些人所说的,内经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对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不了解,就不会知道内经在说什么。
----------------------------------------
    这是骗人的。内经成书的时代数千年,哪是【内经时代的背景】?现代的【文化背景】尚说不明,谁能说明【内经时代的背景】?历史没有真实的,历史从来是强者的历史。内经是医学著作,不是文化著作。“医易同源”,是同源,医不是易。同源于阴阳,“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阴阳就是日月运行中生化五运六气的规律。先有阴阳,后有传统文化,文化是对阴阳的思维。比如河图、洛书,中数都是五,那是古人观査日月运行和群星的记实图。所以,读内经,就要【就《内经》读《内经》】,找出中医的医道。
  刘度舟先生说,读不懂伤寒,是读不懂内经的。我认为,是否抓得住六经这个纲,是读内经的关键。

点评

先不要夜郎自大,自大也要有根据。但你的认识,没看到根据,无非是自以为是而非。 医史家赵洪钧先生的考证,具有大量史料作为佐证。考证是以事实为依据,不是胡猜,信不信由你。但你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9 20:59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20:59: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1-29 21:00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29 20:18
读内经,必须放在内经时代的背景中,与当时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才能找出头绪。这正所谓,有些人所说的, ...


         先不要夜郎自大,自大也要有根据。但你的认识,没看到根据,无非是自以为是而非。
       医史家赵洪钧先生的考证,具有大量史料作为佐证。考证是以事实为依据,不是胡猜,信不信由你。不服气也要拿出根据驳倒他才行。但是,你没有。以你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是很难搞明白任何一个问题的。
       建议还是虚心点,虚心才能使人进步。读完再说也不迟。
     

点评

我说的是常识,常理,要什么根据?赵先生的书是他那个时代的书,理不通,还要什么史料。他是让史料为他服务,不是史之真貌。 医书读不完,哪有时间浪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9 22:16
110
发表于 2014-11-29 22:16:45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1-29 20:59
先不要夜郎自大,自大也要有根据。但你的认识,没看到根据,无非是自以为是而非。
       医 ...

  我说的是常识,常理,要什么根据?赵先生的书是他那个时代的书,理不通,还要什么史料。他是让史料为他服务,不是史之真貌。
  医书读不完,哪有时间浪费。

点评

我前一段时间, 听你言之凿凿,声称要搞清中医理论的本原,顿时令我刮目相看。但据你上述发言来看,你哪是这样啊?而是自以为是。我国内经问世以来,近两千年,有多少文人、医家、志士想搞懂内经,但无一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9 22:5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10 14:39 , Processed in 0.08781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