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湿温综合征、暑温综合征、暑湿综合征 夏秋季节容易发生的疾病非常多,中医认为这些疾病是热与湿的胶着而致,与暑湿、暑温、湿温相关,讨论如下: 夏季容易发生下列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霍乱、副霍乱、痢疾、病毒性肝炎以及伤寒等肠杆菌科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肠道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血吸虫病等。 (2)蚊媒传染病: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等。 (3)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流行性出血热等。 按照临床表现可分为:消化道传染病与消化道感染病。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传染病。按主要病变部位和临床特征可分为两类,一类病变主要在肠道且以腹泻为特点,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O157:H7出血性肠炎、病毒性腹泻、阿米巳病等。另一类虽然通过肠道传染,但病变脏器主要在肠外,包括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 中医认为,暑湿、湿温、伏暑都是湿邪与热邪交织而成,吴鞠通说“伏暑、暑温、湿温,证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只是发病季节与湿与热的态势有区别。夏秋季容易发生的传染病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分别属于中医的暑温、暑湿、湿温、伏暑。 1.湿温综合征与消化系统感染综合征夏秋季节容易发生消化道感染病,如痢疾、伤寒等肠杆菌科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霍乱弧菌、肠道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因为:①气候条件适宜于肠道感染病细菌的生长繁殖,例如,在猪肉、米、面等食品中,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痢疾杆菌的增殖率由温度上升而增高,在37℃条件下,能够迅速繁殖,造成人群暴发流行。②夏秋季节水的温度及其中的腐败物质有利于肠道杆菌科细菌繁殖及存活,伤寒杆菌在水中可存活2~3周,痢疾杆菌在溏水中可存活数月,同时人饮用水的机会比较多,容易引起暴发;③夏秋季节的气候与湿度适宜苍蝇大量繁殖,大大增加了传播媒介;④由于大量出汗需要补充水分,饮水过多,稀释了胃酸,降低了杀伤肠道杆菌科细菌的能力;⑤气候炎热喜食生冷,暴饮暴食,降低胃肠粘膜的抵抗能力,同时增加了与病原体接触的机会。肠道杆菌科细菌进入消化道之后侵入肠粘膜,由于肠道免疫系统特别是肠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肠道杆菌科细菌的吞噬作用,使得肠道传染病的病情呈现出比较慢性的、缠绵难愈的特点。这类疾病中医称为湿温,其病因是湿热病邪,所以,引起肠道感染的病原体只是湿热病邪的载体。(见感染过程中的“湿温”) 胃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在夏季,副热带高压或大陆暖高压控制时,大气湿热,如果持续时间长,就会导致丘脑下中枢形成兴奋灶,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兴奋降低,通常在夏季天热时,人们尤其是儿童,经常感到胃里满满的,甚至肚胀、不消化、不想吃东西,这就是迷走神经兴奋降低、胃的蠕动减慢造成的。 肠道疾病一般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细菌或病毒与不同季节的气象条件和人的年龄有明显的关系。一般肠道细菌感染主要集中在幼儿和老人之中,约占82.3%,10岁以下的幼儿特别多,占69%。肠道病毒感染的年龄分布特点正好相反,最多年龄段为青壮年,占65.7%,10岁以下的年龄段较少。肠道感染与季节有关,集中在8~11月,以夏、秋季最多,有两个突变转折期,分别是7~8月突升期和11~12月突降期。 季节与天气变化虽不是引起传染病的直接原因,但病原体和媒介生物的生长繁殖、传播及机体抵抗力均受四季气象要素的影响。持续高湿天气,病原体也易繁殖、传播,容易发生肠道感染病。统计表明,最小相对湿度45%以上,持续高温高湿天气,发病住院人数明显增加,占总病例数的76.4%。 肠道传染病与气压也有一定的关系。在肠道感染病例集中的5~11月,统计气压与肠道病的关系得知,平均气压小于1015百帕时,肠道病住院人数占97.3%,小于1010百帕时病例占总数的52%。可见,低气压有利于肠道病发生。 消化道感染症候群: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 中医认为:夏秋季节湿热交蒸,人体脾胃功能大多较为呆滞,内湿易于留困;若素禀脾胃虚弱,或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则脾胃更易受损,以致湿停聚,此时再感外来湿热病邪,就会引起湿热病。湿温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夏末秋初(农历大暑~白露,公历7月下旬~9月上旬)气候炎热雨湿较多之时。发生在其他季节,有湿热表现的疾病虽然可以以湿温论治,但一般不称作湿温。湿温指的是夏秋季肠道感染病。 湿温的临床特点: ①初起多湿重于热,呈卫气同病表现。初期以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腻,脉缓。 ②发病缓,病势缠绵,传变慢,病程长。 ③虽一般具有卫气营血浅深层次的病理演变,但常以脾胃为病变中心而稽留气分。出现腹痛、腹泻、大便不爽、恶心呕吐等症候群;后期可有湿热化燥伤阴或湿盛伤阳两种不同转归。 ④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四季均发,多在夏秋(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西医相关病症:凡夏秋季节出现消化道功能障碍的消化系统感染病都属于湿温,例如伤寒、副伤寒、夏季流行性感冒、钩端螺旋体病、肝炎、脊髓灰质炎等病的部分类型,以及其它急性热病之有湿热表现者,均可归属于本病范围。 根据湿温综合征的病因、发病季节、症候群与消化道感染综合征的病因、发病季节、症候群之比较,可知发病季节、症候群是完全一致的,推导其病因也相同,所以,湿热病邪就是引起消化道感染的那些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侵入消化道以后,引起侵袭性腹泻及其他消化道症状,并穿过粘膜进入腹腔淋巴组织,呈现出湿温综合征或者侵袭性消化道感染综合征。湿温综合征与侵袭性消化道感染综合征是等同的。 2.暑温综合征与夏秋季节神经系统感染综合征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