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哲学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不禁想问[[上古圣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秋皆度百岁]]是真的吗??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09-8-25 15:33:12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禁想问[[上古圣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秋皆度百岁]]是真的吗??

【不过,有一点应该指出:如果单单是鬼,而没有神在,那么就真的会闹鬼。因为,鬼(才)欲望之心不死,他没有神在的时候,会成为魔。老子说得明白:其鬼不神,不是其鬼不神,是其神也不伤人。就这个意思。当然,鬼才的时代已经快要结束。神仙时代即将到来。不信不要急,等待时光去作证。先生,心态平和,对你自己好。谢谢】
看了您这段回答,我顿悟您怎么回事,好吧,不多说了,请君多保重,我以前话说重了,向您道歉!
112
发表于 2009-8-25 15:36:01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禁想问[[上古圣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秋皆度百岁]]是真的吗??

下面引用由溪流2009/08/25 03:33pm 发表的内容:
【不过,有一点应该指出:如果单单是鬼,而没有神在,那么就真的会闹鬼。因为,鬼(才)欲望之心不死,他没有神在的时候,会成为魔。老子说得明白:其鬼不神,不是其鬼不神,是其神也不伤人。就这个意思。当然, ...
-------------------------------
感谢。愿君多珍重。
113
发表于 2009-8-25 18:07:47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禁想问[[上古圣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秋皆度百岁]]是真的吗??

    近来论坛热衷于“鬼”的探讨,有必要澄清。
    1、“鬼”的确不一定都是贬义。成语“鬼斧神工”是对新异奇绝的由衷赞叹。出于《庄子·达生篇》的“梓庆削木为鐻,见者惊犹鬼神”一语被活用为人所共知语言精华“惊天地,泣鬼神”。
    2、“鬼”多用于对语言艺术的赞叹。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中说:“文章之道,实实通神,非欺人语。千古奇文,非人为之,神为之,鬼为之也!人则鬼神所附者耳。”专写内心苦闷的天才诗人李贺,其诗摧枯拉朽,以奇妙怪异的鬼域世界卓立于中唐诗坛,以至于杜牧于《李贺诗序》中称之为“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以虚荒幻诞也”,宋祁于《朝野遗事》中誉之为“鬼才”,严羽《沧浪诗话》颂之为“鬼仙”,皆张扬其诗作的标新立异、奇绝一代。
    3、钟嗣成《录鬼簿》问世,盛赞曲家超凡的文学伟业,使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元曲以及作家作品免于“郁湮沉晦者,且数百年”。据统计,元代的鬼魂戏约占全部杂剧创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剧中的鬼魂一改昔日的摄人魂魄的凶神恶煞,而是充满文化与人性之美,具有激荡人心的美感力量:有歌颂传统文化信义之美的忠于友情、至死不渝的《范张鸡黍》,有赞美刚直干臣忠义之美的精忠朝廷、以死报君的《霍光鬼谏》,有推扬民族大义之美的英雄负屈含冤的《昊天塔》,有崇敬人生惨烈之美的壮士报效沙场、九死一生的《东窗事犯》,有哀叹时运易逝、壮志未酬的悲剧之美的《西蜀梦》,还有普通小人物坚持不懈陈告冤情、奔走呼号、报仇雪恨展现抗争精神的《生金阁》、《后庭花》、《窦娥冤》、《神奴儿》、《珠砂坦》、《冯玉兰》、《盆儿鬼》等。这些“鬼魂”形象出没的选时择辰,时隐时现;“鬼魂”行动时而灵妙无比,时而举步维艰。“鬼魂”的一切特征都与曲家的生存状态产生了异形同质的内在关联,钟嗣成出于对“鬼魂”题材的情有独钟,用“鬼”来巧妙地比拟元代曲家悲剧性的人生存在状态,用“鬼”来对抗“人”统治社会的扭曲黑暗。钟嗣成认为,元代曲家以极情尽意、急切透辟、冲口而出的艺术特质是艺术创作的返璞归真,是以浅近俗朴之语,道人生真实感受,对于“鬼人”“鬼语”大胆肯定。
   鲁迅先生曾云:“小说和戏曲,中国向来是看作邪宗的。”《黄帝内经》视“正邪”、“贼邪”一律为鬼邪,请见《灵枢》“淫邪发梦第四十三”,后来人就将“鬼”当作“梦”的引申。
   所以,将“鬼”视为“鬼头鬼脑”“鬼头聪明”“奇技淫巧”的代名词都未尝不可,没必要上纲上线。
114
发表于 2009-8-25 19:08:47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禁想问[[上古圣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秋皆度百岁]]是真的吗??

“弱而能言”被解释成“他还不能直立的时候,就已经能说话了”。
真有你们的,真是歪嘴和尚念不出好经。
“能言”就不能解释为能言会道吗?很小的时候就能言会道。
生而神灵,——生来就玲珑,就是现在对一些小孩的智慧超出大人的估计,称赞“神了”;或者对于成功人士夸赞“天生聪敏”,就是从小聪敏,能理解成是“天”生的,不是爹妈生的?真有你们的。
弱而能言,——很小的时候就能言会道或善于表达
幼而徇齐,——稍大,能够顺从地向好的行为看齐。
长而敦敏,——长得结实而且灵敏,
成而登天——待成年登上天子位(黄帝)
何来迷信,有何不可信的?把经典理解出神奇不可信的东西,完全是因为自己心中的歪念。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21:24:49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禁想问[[上古圣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秋皆度百岁]]是真的吗??

下面引用由大道开窍2009/08/23 10:23pm 发表的内容:
哲学家先生,你的 ID 听起来很不错。善待之,谢谢。
好了,其他的由时光去做吧。各位晚安。88
呵呵  有什么不妥吗?到真想请教高人,其实,对未知的事情,我也是很好奇的。但我不知道的我不会对他高呼万岁,我认为不对的,我会质疑。有高人能有理有据的阐述,我钦佩和景仰,其实对于内经的具体文字的理解,可能都有自己的见解,这也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但内经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我说出我认为是不妥的东西,不等于我否定内经的伟大,我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把内经的正确的核心思想真的掌握,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就知道高呼伟大的口号,我学医的时间虽然和一些前辈不可以比,但也20多年,对于内经,可用于医学的价值,我理解不多,也就理解了阴阳,并把阴阳思想,贯彻到了中医的临床,用阴阳来判断病性,用阴阳来理解药性,以药之阴阳属性,来调整改变人器官的阴阳属性,使之平衡,对六淫困体,以药之阴阳属性驱邪以体外。我推不出什么运气节律,但我相信气候对人体会有影响,但不能以气候来诊断患者,我们应以患者的当时的症状反映为诊断依据,而不是靠气象推理来诊断疾病。如果我们诊断的是气象,那可以把气象当对象。天人再怎么合一,天还是天,人还是人,就是气候对人体发生了大面积的影响,我们还是不可以把天当成人,气象代替不了医学,古人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借天言人,那是落后,那不是让我们今天还高呼万岁的圣旨。
116
发表于 2009-8-26 08:05:43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禁想问[[上古圣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秋皆度百岁]]是真的吗??

“古人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借天言人,那是落后”,痴人诳语,大言不惭,歪理邪说,奸佞伪文。自己不懂,傻言古人“落后”,简直是蚂蚁绊象,不知大小。飞蛾扑火,岂知死活。天下所不宜闻、所不宜言、所不宜用,正不宜闻此伪文。邪巧大猾所生,正由此。
握槌不见鼓,有矢难觅弩。生旦净末丑,一群二百五。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井底之蛙怎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呢?世人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夜郎自大,自不量力,诚可笑也!不要再不懂装懂了,不要再不知自己姓什么了,不要再胡言乱语,不知北了。
千万不要以为现在的人优于古人,相当幼稚!何等可笑?
117
发表于 2009-8-26 10:36:5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禁想问[[上古圣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秋皆度百岁]]是真的吗??

请求原谅我不再回帖。来日方长,各位多珍重。感谢
118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17:40:25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禁想问[[上古圣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秋皆度百岁]]是真的吗??

下面引用由大道开窍2009/08/26 10:36am 发表的内容:
请求原谅我不再回帖。来日方长,各位多珍重。感谢
呵呵 ,我也在猜测先生是谁。
119
发表于 2009-8-29 08:51:05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禁想问[[上古圣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秋皆度百岁]]是真的吗??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9/08/29 08:53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空灵道2009/08/24 02:00pm 发表的内容:
大家从下面历代天师传略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1 历代天师简介
第一代天师:张陵,字辅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约生于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卒于永寿二年(公元156年),七岁即学道。因创立“正一盟威 ...
看此表,除第一代~第三代,
第四代天师:于元顺帝至正元年(公元一三四一年)赐号为清微显教弘德真君。

其余自第五代天师至第三十八代天师均由元順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
第三十八代天师卒于公元一三一六年,乃元順帝继位之前。看来均出于元順帝一念之间?
其中年龄最短的第三十五代天师46岁,第三十六代天师48岁,不知天师怎少仙寿?但又与帝王家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联系。
其中“生卒年不详”,而叙一百余岁羽化,不知如何确定年龄?
真不解帖主希望给以什么启示?

120
发表于 2009-8-29 09:57:3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禁想问[[上古圣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秋皆度百岁]]是真的吗??

古人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借天言人,那是落后,那不是让我们今天还高呼万岁的圣旨。
再讀讀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03:48 , Processed in 0.09350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