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chinat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批三七志一医案◆◆◆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04-5-10 21:30:28 | 只看该作者

◆◆◆批三七志一医案◆◆◆

下面引用由安宁客2004/05/10 08:56pm 发表的内容:
这位是大名鼎鼎的郑铁涛。
这也会错?!、、、、、、
不是我太敏感、太脆弱、太容易受伤
而是你太让人失望了
112
发表于 2004-5-10 21:31:47 | 只看该作者

◆◆◆批三七志一医案◆◆◆

丙丁先生
安先生是外用药,您看清楚了!
113
发表于 2004-5-10 21:50:22 | 只看该作者

◆◆◆批三七志一医案◆◆◆

[这个贴子最后由秦越人在 2004/05/10 09:57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赤水先生2004/05/10 06:41pm 发表的内容:
好久不见秦先生了,能否帮我分析一下我贴出的带状疱疹的病例呢?谢谢!
(门诊病历)女,38岁,农民,海南临高县人。
某个体医诊断为“带状疱疹”,予草药(具体药物为明)外敷13天未见好转,水泡反而增大增多而到我科门诊。患者怕惊吓,无发热,无怕冷怕热。无头疼,无旋晕。无胸闷,心悸。无呼吸困难。无口干,无口苦,无恶心呕吐,无返酸,疼痛失眠,胃纳差。便秘五天,尿频,尿急,尿痛。
主要体征:左前胸及后背可见群簇性,绿豆至花生米大水泡,紧张,尼氏征(-),泡顶无脐窝,泡液清亮,基底红斑,泡间皮肤正常,部分皮疹可见褐色外用粉末。
补充一下脉象:左(寸:弱 关:弱涩 尺:沉弱) 右(寸:弱 关:弱涩 尺:结代)

赤水先生非常急切地征求论坛上的会员朋友对"白疱"一病的治疗意见,"白(瘖字去日加口)"音陪,(是病字头,加上立下口),这字真的没有,为方便论说,且称之而"白疱",字义是相似的。
从赤水先生提供的资料,我们还没有弄清楚:1. 白疱是否痕痒? 2.月经情况, 3. 有没有曾经内服过任何药物?不过,这些资料暂时还设有影响到医者对本病的初步诊断。
从病例脉舌观察,舌干,舌谈红,苔薄白,是津液不行,阳气遏郁的舌征;脉弱、涩、与濡脉非常相似,但右尺结代,阳虚无疑。再参看白疱“绿豆至花生米大水泡,紧张,泡顶无脐窝,泡液清亮,”与濡脉病性相属,病性为湿。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为何也?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后调之。所谓无损不足者,身羸瘦,无用镵石也;无益其有余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景岳全书》: 痘疹之属有四种, 曰痘, 曰疹, 曰麻, 曰斑也。 痘则陆续渐出, 自小而大, 或稀或密, 部位颗粒有辨也。 疹则一齐发出, 大者如苏子, 次者如芥子, 小者如蚕子, 而成粒成片者是也。 麻则最细而碎, 如蚊迹模糊者是也。 斑则无粒, 惟成片, 红紫如云如锦者是也。 大都疹与麻斑同类, 即发斑伤寒之属, 而痘则本非其类也。 盖痘毒本于肝肾, 出自中下二焦, 是以终始不妨于食, 而全赖水谷为主, 所以能食则吉, 不能食则凶。 故治痘者, 不可不顾脾胃。 麻疹之毒, 则由表邪不解而内犯太阴阳明, 病在上中二焦, 所以多不能食, 故治麻疹者, 但宜解散火邪, 邪散则自能食矣。 是痘疹之治, 当各有所重者如此。
《症状鉴别》:外感风热水痘:乃因外感风热时邪,内蕴湿热之气,留于脾肺二经,病邪外泄,发于肌表所致,初起多见肺卫症状。鉴别之点为1)热型:发热恶风,热度不高;(2)出疹时间:发热当天,或发热一、二天后,出现疹点;(3)出疹部位:头部、面部、发际、躯干较多,四肢较少,手足心更少;(4)痘形:初起如米粒大小之红疹,摸之稍觉碍手,疹点出现后,疹的中央有一小水泡,迅速扩大,大者如豌豆,小者如米粒,大小不一,略呈圆形或椭圆形,痘疹皮薄而软,触之易破;(5)痘色:顶色清莹明亮,含透明澄清液体,不化脓,根脚周围有红晕,但不明显,而且边缘散漫;(6)痘痂形:数天后疱疹见干,它的中央先行凹陷,然后结成痂盖,结痂快,痂块薄,经数日至二、三周方尽脱落,落痂后皮肤不留斑痕;(7)出疹程序:起病后三、五日内,新皮疹陆续出现,有时分批而出,因此常见丘疹、疱疹、痂盖同时存在;
《症状鉴别》:湿热郁阻白(瘖字去日加口)与津气两伤白(瘖字去日加口):两证均发生于温、热病中,前者乃湿热郁阻气分,湿因热留,热困湿中,故身热持续不退,汗出不留,因而酿发白(瘖字去日加口);后者因身热久羁,耗气伤津,正不胜邪,邪毒内陷,津液枯竭,遂成白(瘖字去日加口),但与湿热偏胜者不同。其次从白(瘖字去日加口)的色泽、形态方面观察:前者洁白,晶莹,饱满,有光泽,颗粒分明,擦破后有浆液流出,其质澄清,故称晶(瘖字去日加口);后者(瘖字去日加口)色无华,白如枯骨,颗粒干瘪不清,空壳无浆,因称枯(瘖字去日加口)。

根据现有资料,可以初步诊断病机为:湿热郁阻经脉(湿重于热)、疹毒内陷、津气两伤。
(待续)
114
发表于 2004-5-11 00:34:55 | 只看该作者

◆◆◆批三七志一医案◆◆◆

[这个贴子最后由赤水先生在 2004/05/14 12:43pm 第 2 次编辑]



115
发表于 2004-5-11 06:23:25 | 只看该作者

◆◆◆批三七志一医案◆◆◆

师兄当年手抄《温病条辩》
116
发表于 2004-5-11 17:47:21 | 只看该作者

◆◆◆批三七志一医案◆◆◆

《温病条辩》
不是什么好书
117
发表于 2004-5-11 19:11:38 | 只看该作者

◆◆◆批三七志一医案◆◆◆

高手发话了。
118
发表于 2004-5-12 00:00:53 | 只看该作者

◆◆◆批三七志一医案◆◆◆

错用了功夫,难怪分不清邪正。
119
发表于 2004-5-12 06:17:09 | 只看该作者

◆◆◆批三七志一医案◆◆◆

真真是蜀犬吠日。
看来这些东西认为中医就只有郑钦安一家了,其它的都不是什么中医。
120
发表于 2004-5-12 09:05:22 | 只看该作者

◆◆◆批三七志一医案◆◆◆

[这个贴子最后由胆在 2004/05/14 12:56pm 第 1 次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 08:07 , Processed in 0.05583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