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锡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理论真的不可通约吗——兼与李致重教授商榷(原创)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13-12-20 09:58:2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内容是《中西医融合观》下篇  外感染热病证态学各论的目录,这是出版前期的原稿,与出版的书籍可能有出入,以正式出版的书籍为准,特此声明。这个目录以前也发过,请谅解。

外感染热病证态学

各  论
第一章  卫分表证-前驱期证态
一、太阳表实-重感冒证态        271
二、太阳表虚-感冒证态        277
三、风温卫分-前驱期证态        281
四、暑湿表寒-感冒证态        283
五、湿遏卫气-前驱期证态        284
六、燥热卫分-感冒证态        286
七、风寒表郁-不典型感冒证态        287
八、太阳表实兼水饮-气管炎证态        289
九、太阳表实兼内热-重感冒证态        291
十、表热下迫大肠-胃肠型感冒证态        292
十一、燥热犯清窍证-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证态        295
十二、太阳少阴两经感寒证-老年感冒证态        297
第二章  气分、阳明病、少阳病-典型期证态
一、气分-Sepsis综合征        300
(一)热入气分~SIRS证态        300
(二)暑热伤气-高热、失盐失水证态        303
(三)热毒炽盛-败血症证态        305
(四)湿热(暑湿)弥漫三焦证-菌血症证态        307
(五)热扰胸膈证-上消化道功能障碍证态        309
(六)上焦气热烁津证-早期败血症        312
二、肺部感染综合征        312
(一)风热壅肺-急性肺炎证态        315
(二)燥热伤肺-急性间质肺炎证态        318
(三)暑伤肺络-咳血、鼻衄证态        321
三、胃肠道感染综合征        323
(一)感染性腹泻综合征          330
1.霍乱样综合征        330
2.痞证-胃肠炎证态        335
3.少阳热迫大肠证-肠炎证态        339
4.厥阴热迫大肠证-肠炎证态        340
5.下焦不固滑脱-慢性结肠炎证态        340
6.下焦虚寒便脓血-结肠溃疡性炎症证态        341
(二)湿温-亚急性肠道传染病综合征        342
1.湿阻气分-菌血症证态        342
2.湿阻中焦-夏秋季胃肠功能紊乱证态        344
3.湿热困中焦-胃肠感染证态        344
4.湿热(暑湿)滞着胃肠证-慢性痢疾样综合征        347
5.邪伏膜原证        350
(三)黄疸综合征        352
1.气分湿热蕴毒-肝细胞性黄疸证态        355
2.阳明湿热发黄-肝炎病毒性黄疸证态        355
四、急腹症综合征        358
(一)结胸-胸腹腔感染综合征        358
1.大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        359
2.小结胸-胸腔感染证态        363
3.悬饮-胸腔非炎症性积液证态        364
4.寒实结胸-慢性炎症性积液证态        365
(二)肠腑不通综合征          366
1.胃肠实热内结-肠梗阻证态        366
2.热结肠腑阴虚-失盐失水、大便干结证态        371
3.热结肠腑气阴虚-肠梗阻合并虚弱证态        372
4.脾约-便秘证态        373
(三)少阳证-肝胆胰感染综合征        374
(四)蓄血综合征          379
1.太阳蓄血身黄证-宫外孕盆腔积血证态        386
2.阳明蓄血-消化道出血证态        387
3.热入血室-急性盆腔炎(女)证态        388
五、风湿综合征          389
(一)少阴阳虚寒湿证-类风湿证态        394
(二)血虚寒厥-重症类风湿证态        396
(三)风湿相搏-风湿性关节炎证态        397
(四)湿热郁于经络-感染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证态        399
(五)心阴心阳两虚-心肌炎证态        401
六、水电解质紊乱-阳虚、亡阳综合征        403
(一)膀胱蓄水-渗透压调定点异常证态        406
(二)心阳损伤-电解质紊乱心功能障碍证态        409
(三)脾胃阳气损伤证-胃肠功能障碍证态        410
(四)少阴阳虚水泛-低血钾,低血钠证态        412
(五)津气欲脱-感染性休克证态        416
(六)寒厥四逆-低容量休克证态        418
1.阳虚欲脱-急性失水休克证态        418
2.少阴阴盛阳越-暖休克证态        419
3.少阴阳衰阴盛-休克证态        420
七、邪扰心包-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425
(一)卫、表-感冒证态 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435
1.太阳阳虚心神浮越证        436
2.少阳里虚热陷证        437
(二)气分-典型期证态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438
1.热陷心包-急性脑感染证态        438
2.湿热痰蒙心包-非典型脑炎证态        441
第三章  营血分-MODS证态
一、热灼营阴-早期MODS证态         453
二、热入心包-中毒性脑病昏迷证态        455
三、热盛迫血-DIC证态          457
四、血热动风-中毒性脑病痉挛证态        459
五、气营(血)两燔证-重度中毒性脑病颅内高压证态        461
六、热结肠腑-肠梗阻中毒脑病证态        464
第四章  余热未净、阴虚-恢复期、慢性期综合征
一、少阴阴虚火旺-疲劳综合征证态        473
二、邪留阴分-异常消耗低毒感染证态        477
三、热耗真阴-异常消耗证态        478
四、阴虚风动-异常消耗、离子紊乱证态        479
五、太阴虚寒证-营养不良证态        480
六、少阴阴虚停水-泌尿系感染证态        481
七、余热未净-恢复期证态        482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11:3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3-12-20 11:32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2-20 09:46
说到底,先生还是以西医为参考系,以西医为金标准来衡量中医!


       准确地说,是以现代科学为标准。因为现代科学是已得到证明的东西,是公认的科学体系,当然以它为准。
      中医学虽含有科学成分,但也有糟粕,而且是哲学与自然科学混而不分的一门学科,至今尚未得到现代科学的认可,所以,钱学森院士又称其为“前科学”。
      西医学,一般是指临床诊治疾病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也叫临床医学。
象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这些东西,这些都是基础学科,不是西医学的专利,也可以是心理学和体育学的基础学科,也可被中医学吸收进来做基础学科。

       检验中医理论是否正确,最终必然要看它是否反映了人体生命的规律,如何证实,当然要从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等一类学科上进行验证。如果不相符,最终是不可能得到承认的。这不是我个人的认识,而是时代的要求。是对是错,要验证一番,口说无凭,是不顶用的。
       根据我个人研究的体会,中西医相一致的东西太多。一些反中医人和保守中医之所以唱反调,进行捣乱和排斥现代科学,是因为其知识面受限所导致的。但这种排斥,最终是没有能力阻挡历史的车轮的,中医学的发展历来都不是这类人能起作用的,嗡嗡几声而已,不影响主流。如若不信,往前看10年、20年、30年,中医理论一定会以现代科学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与此同时,中医也变得非常简单,那些所的“博大精深”用词,终将会成为肤浅的代名词。

113
发表于 2013-12-20 13:07: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3-12-20 09:10 编辑

       不是中医要与西医吻合,也不是西医要与中医吻合,而是无论中医、西医,只要是治病救人的医学,都必须与实际解剖吻合,与人体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等等方面,所反映出来的内在的客观规律相吻合。否则,就不是与时代科技水平相适应的医学。中医、西医皆然。

       既然中、西医理论相互吻合了,那么中、西医理论就不会有不能通约的情况发生。那么,也可以说,只有错误的东西掺杂在里面,才会使两者无法通约。

114
发表于 2013-12-20 13:13:46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3-12-20 08:24
王教授的确是想推销书给本论坛读者看的,没曾想让本论坛读者批得体无完肤,以至于王教授只能苦口婆心地告 ...

看来王教授准备要一直这样下去,告诉大家自己通晓300多个专业,感叹读者水平肤浅来回答所有提问了。

王教授你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不但中西医理论不可通约,就是中医各个流派的理论亦不可通约,内难不可通约,伤寒温病不可通约,验方与经方时方不可通约。如果不明白这一点,那么只能有两个结果,一个是王教授说自己的元气生于眼珠子,另一个是王教授诅咒中医有糟粕,王教授正在践行后一点。

中医教材把不可通约的地方都强行通约了,所以落洞百出。王教授依据这样的教材,你说你能揭秘个啥。你那300多个专业离正统中医还大老远呢,固有的中医没有糟粕,是王教授在做学问的根上错了。

点评

说中西医不可通约,就你的发言看,尚没有这样的判断能力。  发表于 2013-12-20 17:03
看来你很会造谣,我在哪里说自己懂300个专业了?请指出来。  发表于 2013-12-20 17:01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13:59:23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3-12-20 08:24
王教授的确是想推销书给本论坛读者看的,没曾想让本论坛读者批得体无完肤,以至于王教授只能苦口婆心地告 ...

原来你会睁眼瞎说。

王教授的确是想推销书给本论坛读者看的,没曾想让本论坛读者批得体无完肤,以至于王教授只能苦口婆心地告诉大家自己通晓300多个专业,感叹读者水平肤浅来回答所有提问了。

据王教授本人说,有大量的中医博士教授购买王教授的书,以至于让王教授赔不起了。其中有个教材编委成了王教授的铁丝,就是搞2m+1的那个,六指神魔的m=2.5。

王教授的伟大成果,明明是来自于中医教材,可总想给祖宗《黄帝内经》贴金。

我们来欣赏一下,王教授又一个中医教材千古之谜大揭秘,看怎么给《黄帝内经》贴金。原气即元气,生于命门,《灵枢·根结》:命门者,目也。

点评

王教授的确是想推销书给本论坛读者看的,没曾想让本论坛读者批得体无完肤,以至于王教授只能苦口婆心地告诉大家自己通晓300多个专业,感叹读者水平肤浅来回答所有提问了。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0 17:24
116
发表于 2013-12-20 15:08:0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2-20 09:58
以下内容是《中西医融合观》下篇  外感染热病证态学各论的目录,这是出版前期的原稿,与出版的书籍可 ...

博士先生功夫深啊!

伤寒、温病学的证,和西医的病对应起来,要下一番大功夫,还要对传染病学熟悉才行。佩服!
您再相应的西医病名后用“证太”表示,我理解是中医的证个西医的病,内容不能完全重合。不知道理解是否正确?

还有一点:里虚寒证中的许多证型,在杂病中也可以出现。先生何不把对应 的西医病也找出来呢?
117
发表于 2013-12-20 17:01:50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3-12-20 03:30
准确地说,是以现代科学为标准。因为现代科学是已得到证明的东西,是公认的科学体系,当然以它 ...

        什么叫做不可通约性?先生以所谓的现代科学为参考系,振振有词,而中医则以中医理论为标准认为中医是正确的,这就叫做不可通约性。尽管中西医有许多的相同之处,但是他们的概念格格不入,这就是不可通约性,中西医的概念不能够精确的互相解释,二者怎么也谈不拢。
      先生如此意气用事,这就是不可通约性!
      近代科学科学、牛顿力学也正在向中医靠拢,西方科学、西医并非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原基概念还没有出现,中西医理论融合才能够产生出现代医学。

点评

什么叫做不可通约性?先生以所谓的现代科学为参考系,振振有词,而中医则以中医理论为标准认为中医是正确的,这就叫做不可通约性。尽管中西医有许多的相同之处,但是他们的概念格格不入,这就是不可通约性,中西医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0 17:42
这种想法只是李先生个人的想法。 谁说`西医学不是现代医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0 17:07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17:07: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3-12-20 17:09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2-20 17:01
什么叫做不可通约性?先生以所谓的现代科学为参考系,振振有词,而中医则以中医理论为标准认为中 ...


      这种想法只是李先生个人的想法。
      谁说西医学不是现代医学,这句话能说得出口吗?你的思维,只能是自己承认自己。

      光争论没有用,重要的是,要从事实上、理论上进行论证。
119
发表于 2013-12-20 17:09:32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3-12-20 07:08
博士先生功夫深啊!

伤寒、温病学的证,和西医的病对应起来,要下一番大功夫,还要对传染病学熟悉才行 ...

       证态指的是中医的证,西医的病理状态而不是“病”。我把西医的“病”解构为病理状态,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过程,或者叫做病理过程,病理过程是由许多连续的病理状态组成。证以西医的疾病不在一个层次上,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属于一个层次。

点评

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属于一个层次。 ------------------------ 不错。既然属于同一个层次。我们可以探讨证的病理研究。如果把证的病理研究清楚了,证和西医病理指向相同处,是不是可以算通约呢? 中医的病理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0 19:26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17:24: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3-12-20 17:34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3-12-20 13:59
原来你会睁眼瞎说。

王教授的确是想推销书给本论坛读者看的,没曾想让本论坛读者批得体无完肤,以至于 ...


      1、王教授的确是想推销书给本论坛读者看的,没曾想让本论坛读者批得体无完肤,以至于王教授只能苦口婆心地告诉大家自己通晓300多个专业,感叹读者水平肤浅来回答所有提问了。
————————————————————————————————————————
       拙著的观点,除了支持者之外,还有几位质疑者,但本人均已作答。尚未见本论坛任何一人能把拙著观点指得体无完肤。显然,太白侠是在撒谎。
      写书者花了几十年时间的研究,写出来的目的就是给别人看的,不卖给别人,难道都自己留着。况且,出书的结果,是自己赔两、三万元。既然赔钱,为什么还要出,那是为了中医事业,这是写书人的胸怀。你好意思说出这种话来,说明你是没有这样的胸怀的。

      2、据王教授本人说,有大量的中医博士教授购买王教授的书,以至于让王教授赔不起了。其中有个教材编委成了王教授的铁丝,就是搞2m+1的那个,六指神魔的m=2.5。
————————————————————————
       出书的目的是给明白人看的,买拙著的博士是识货者。这个道理,你是不懂的。
      你这种口气说这话,记录了你狭隘的内心世界。在论坛上不敢坦荡地报出自己的真实姓名,目的就是为了在网上胡说,受不到限制?



        3、我们来欣赏一下,王教授又一个中医教材千古之谜大揭秘,看怎么给《黄帝内经》贴金。原气即元气,生于命门,《灵枢·根结》:命门者,目也。
——————————————————————————
      我两次让你解释中医元气、原气、真气、元阴元阳之气、肾气、正气之间的关系,你一直躲着不敢出声。今费了很大劲,挤出来这两句。真好意思?
      如果原气即元气,这就足以证明你根本不知元气和原气是什么?请问,为什么《难经》中会同时用元气、原气两个词?你以为《难经》的作者写错了吗?
      《灵枢》说,命门者,目也。为什么《难经》说,右肾为命门?你原来还是不懂。

       看到你的发言,我唯一的体会是:越是半瓶子水平,越能盛气凌人。
       就这个层次,还敢在论坛上口出狂言?你不是说梦话吧?

       哈哈,再呈口舌之能,也无任何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28 18:49 , Processed in 0.0580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