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哲学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09-9-1 19:57:04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9/09/01 07:54pm 发表的内容:
   问题提了好多,河南岐世雄大爷也逐一仔细解疑,明天再好好整理。谢谢了。

没关系,论点不同,以后大家多互相交流。
122
发表于 2009-9-1 20:02:12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河南岐世雄2009/09/01 07:50pm 发表的内容:
当然,同意思-=-=-=-=- 以下内容由 河南岐世雄 在 2009年09月01日 07:54pm 时添加 -=-=-=-=-
卫气营血辩证中的卫是指病邪处于阶段,而《伤寒论》中的卫,就是指的体表阳气。-=-=-=-=- 以下内容由 河南岐世雄 在  ...
《内经》“卫行脉外”的“卫”似乎与“体表阳气”之卫不完全相同呢?
“卫行脉外”好像既包含“体表阳气”之卫,也包含行于脉外卫护气化之意?
123
发表于 2009-9-1 20:03:52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哲学家2009/09/01 07:27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 先生还真是幽默,我本不想多说了,因为,对伤寒给出的诊断条件其实有太多解释,我也仅是把伤寒的诊断和自己的诊断标准联系一下,而且在每个人的观点上,我还真的学到了一些东西,就是讨论的气氛太坏.你提的问题,我 ...

.为何桂枝汤证有“头项强痛,甚则角弓反张”

你这句话是从哪里看的?
124
发表于 2009-9-1 20:15:02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9/09/01 08:02pm 发表的内容:
《内经》“卫行脉外”的“卫”似乎与“体表阳气”之卫不完全相同呢?
“卫行脉外”好像既包含“体表阳气”之卫,也包含行于脉外卫护气化之意?
卫气只是运行体表之气血,还有肝气,脾胃之气等。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我刚才说了卫气的功能,其中有一个就是温煦基表,卫气单独可温煦基表,又可以运行体表血脉的方式来温煦基表,基表得血之濡养则体温适宜。


-=-=-=-=- 以下内容由 河南岐世雄2009年09月01日 08:22pm 时添加 -=-=-=-=-
基字打错了,不好意思,应该属肌
125
发表于 2009-9-1 20:26:59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河南岐世雄2009/09/01 08:03pm 发表的内容:
.为何桂枝汤证有“头项强痛,甚则角弓反张”
你这句话是从哪里看的?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  而恶寒。
14条,太阳病,背项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汤主之。
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乃头项强痛……是否表示原本有头项强痛?
“甚则角弓反张”好像在哪本注解看到?
126
发表于 2009-9-1 20:40:00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9/09/01 08:26pm 发表的内容: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  而恶寒。
14条,太阳病,背项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汤主之。
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乃头项强痛……是否表示原本有头项强痛?
...

。。。。。反正我是没见过桂枝汤适应症里有什么角弓反张的- -!呵呵
28条中的“乃”字注意了,不是是否本来就有头项强痛,而是肯定本来就有头项强痛。
因为服了桂枝汤还没有缓解,仲景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个头像强痛不是因为中风引起的,也没有里实(被你中间省略了)。那是什么呢?从最后的方子可以推断,是因为脾气虚,运化失司,水饮内停,水邪进而阻遏太阳经气,太阳经气不通而头痛,还有营卫郁遏的表现,故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127
发表于 2009-9-1 20:56:40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先下,明天再整理。
128
发表于 2009-9-2 08:50:54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这大爷那大爷咱是中医大爷,  说《伤寒》道脉学 都是经典。
    出言轻出言重都在辨理,      对与错心中存临床验证。
    好帅哥岐世雄峥嵘初露,      中医兴翻巨澜浪午群龙。
    但愿得此擂赛多多益善。      一扫那西化风无影无踪。      
129
发表于 2009-9-2 10:45:20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不吐不快2009/09/02 08:50am 发表的内容:
这大爷那大爷咱是中医大爷,  说《伤寒》道脉学 都是经典。
    出言轻出言重都在辨理,      对与错心中存临床验证。
    好帅哥岐世雄峥嵘初露,      中医兴翻巨澜浪午群龙。
    但愿得此擂赛多多益善。     ...

是啊,我也希望多多益善,但这样的讨论太少了,大多数人都是在说一些没用但自以为很正确的“大道理”,很少讨论实际中医内容。
130
发表于 2009-9-2 14:47:10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9/09/01 08:56pm 发表的内容:
先下,明天再整理。
呵呵  各位大爷奉献的吃饭理论,本人外行,整理真不容易,很是辛苦.还不知道是否有谬误,再请扶正,先谢谢!
在争论之中,各人有各人的依据,各有道理,各有渊源;也就使中医产生众多门派;一个题目的争论,折射了中医的现状。
《伤寒论》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争论的焦点有4:
;
1,热在表还是在里,
   1)河南岐世雄先生:大青龙汤,是治疗外有表寒,内有阳郁化热的病证
   2)哲学家先生:首先大青龙汤是解表之剂,因其内热比麻黄汤的太阳表实证来的强,所以脉是浮缓的,
   3) gonmai先生:“可改为“不兼里郁热的太阳伤寒表证,不宜用大青龙汤”
三位大爷的认识似乎差不多。
但是在河南岐世雄先生与哲学家先生之间发生了争论:哲学家先生说:呵呵 解表清热。还有什么难的吗??&}
遭到河南岐世雄先生反唇相讥。(100楼)1麻黄走表,而石膏走里, 2麻黄伤阴助热,并不是直接伤阴助热,而是因为发汗消耗人体阴液的方式来伤阴助热,39条的虽然仲景没有写里热的症状,但我们可以判断有里热,而这种里热是由于外邪闭郁而造成,所以麻黄发汗这样可以使汗孔打开,里热邪气外散。3体内阳气闭郁较重,故加石膏???
——有种麻黄、石膏各自为战的感觉。
哲学家先生认为:肺胃有热,表有寒,始肺的宣发作用无法实现,导致了肺功能受阻。
——感觉与伤寒论的分类方法不同

2,少阴证所指是什么?
   哲学家先生: 一个脉微细,但欲寐吗??你用这个做诊断行吗??
   河南岐世雄先生:少阴病属于阴证的后期,病位在肾,属于阴证,寒证。
   仁海中西医:请问,少阴病的诊断就是脉微细,但欲寐吗?少阴病就属于阴证、寒证吗?
——争论的关键似乎是表述侧重“病”与“证”的不同,少阴系水火两脏,心为一身君主之官,一句简单的少阴证,是以少阴完全病所体现的证而言,体现在<少阴病脉证并治〉开首两条,代表证应该是阳虚神疲,特别阳虚应该禁用石膏。292条“反发热者,不死”就体现了阳气的重要。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        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292.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3,湿邪是否会有浮脉?
   1)gonmai先生 :“湿邪能致脉浮“,正面回答是或不是。
     河南岐世雄先生:正面回答:是。同时提出:表有寒为何脉见浮缓?

   2)哲学家先生:什么药是去湿邪的,麻黄吗?那麻黄汤是不是也是去湿邪的??
   3)gonmai 先生:中医认为,外感风邪时才致脉浮,浮脉与风相关。当然,风有风热-火、风寒-湿等。但都是风为首的。没有风,就无所谓“脉浮”。
是不同性质有风才致脉浮。而湿邪所致脉态变化是沉迟-缓。湿滞、湿困缠持,脉态是不能浮得起的。“风湿”与“湿”是不能等同的。  但重:“脉浮”已定位了病邪在表。表邪重也可显身重。
   gonmai先生是明显地以外邪立论。

——其实无论外湿、还是内伤脾胃致湿,以阳气根本受伤,寒湿下滞;而风湿以中风为病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2:太阳中风,阳浮阴弱”;也就是说,沉、浮表示阳气的多寡。
——忽略太阳中风也是表有寒(外寒),《伤寒论》太阳中风与伤寒的区别在于,太阳中风是外寒凑营气不固,中风内生;“伤寒”是外寒凑卫气不固,闭塞生内寒。

4:麻黄之功用:
  gonmai先生: 因本证是伤寒太阳表寒重兼里存郁热之证,加重麻黄之在于发表驱邪;
  yszyzy先生 :似乎持反对意见,举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的条文: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越婢汤大量使用麻黄也是为了发汗吗,]
  反对麻黄是发表;支持麻黄是利水除湿?——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功效

——留有一问:麻黄为啥能够利水除湿?
  另有石依先生:观点是39条可多定为新病或病将愈而不远
  “其实脉浮缓,定决不会表痛,切脉一下可知,也可多定为新病内热传表或表热郁热不化.病将愈而不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07:27 , Processed in 0.06032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