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楼上各位均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师,唇枪舌剑,好不精彩,看的晕乎,眩乎!
因为各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均将对方的叙述、观点,套用自己熟悉的公众认可的格式规范衡量,出现诸多无效果争议。
因为楼主尚不弃顽劣,曾予以鞭策;故请再次原谅直言无忌,试说读后感。
信息组学,一个能砸晕人的时尚新词,
引用:
yszyzy先生的解释:信息组学,就是以症状与体征为根本唯一的参照系,把某些症状或体征具有相当稳定规律性的组合,进行生理病理(主要是病理)建模(这个模型应该是中医固有理论模型)、通过不同治疗手段的干预与控制转归等加以研究。
中西医融合,把中西医各方面的知识或原理融合在一起,就是在理论层面可以相互验证,甚至可以相互解释,继而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型。
信息组学,采用完全不同于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不是把不同层次的组学中流动着的信息整合出一个模型,而是采用类比方式的科学模型有目的地指导不同层次组学扑捉信息及信息流动调控方式。这个类比方式的科学模型,就是中医固有理论模型。
比如,信息组学能够揭示,每一味天然药物的终极的单一作用,厚朴,调节平滑肌的横波(横断向的蠕动) ;枳实,调节平滑肌的纵波(平行向的蠕动)。
[第 14 楼 ]中西医融合观 版主
临床症状与体征,这是古今中外相对稳定的参考系!头痛,发热,咳嗽,咳痰,腹痛,腹泻,脓血便,压痛,红肿热痛等,这些客观指标如同日月一样,古今中外的认识是一样的!
[第 19 楼]模型中医学
信息组学研究是有远见的
1抓住了中医无形之灵魂_____信息
2. 研究在无形信息层、有形信息层,……
————————————
根据模型中医学的意思,信息分无形信息、有形信息。
临床症状与体征如头痛,发热,咳嗽,咳痰,腹痛,腹泻,脓血便,压痛,红肿热痛等似乎属于有形信息?那么无形信息呢?如血流量、热、气、电?或许更多?
请恕直言,目前中医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辨证,估摸用方,是一种含糊信息,粗略操作,非几十年经验积累,难以中的。就如农妇养鸡,成活率、生蛋率高低,全凭经验,难以道真子丑寅卯。
这些症状与体征只是病人看病的参考系,不该是现代中医的参考系,
若能够根据五脏所属六经通道、穴位各种可测量指标,观察常态相对流量与病态相对流量,并以相当中药纠正病态相对流量,达到调理、治愈疾病。
目前中医的不同治疗手段的干预与控制转归等,作为过度手段、验证参考根据。那么,可以摆脱以已成之方,治百变之病带来的困扰。
则信息组学将是中医固有理论与现代科技接轨的触角,困难在于大量中药的准入点及阴阳应像功效,是一项艰巨细致的工作。技术,对于能够揭示每一味天然药物的终极的单一作用的单位,并非大困难?
如果yszyzy先生能够将粗略含糊有形信息层,成功过度到精细无形信息层,并实施操作,那么中西医融合也就迎刃而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