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box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方应用的误区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07-1-12 19:02:32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不识症,岂能识证
122
发表于 2007-1-12 19:07:32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难道处方只有对证下药?
正确来讲,一个好的处方,对证下药与对症下药都有!
123
发表于 2007-1-13 09:24:30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DSAASD2007/01/12 07:07pm 发表的内容:
难道处方只有对证下药?
正确来讲,一个好的处方,对证下药与对症下药都有!
赞同!
124
发表于 2007-1-16 16:07:39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对症下药?
125
发表于 2008-10-18 08:04:03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这个贴子最后由胡不群在 2008/10/18 08:07am 第 1 次编辑]

我学医之初,遵师训,花了五六年的时间,搞<伤寒论>,古今注疏买了一大堆,可惜除了记了几首经方外,几乎云里雾里.
后来多少年,除看点古今名家医案医话外,几乎不读中医的书.后来连研究(其实研究刚上路,刚获得两项省厅省部级成果)也不再做了,中医文字也一个都不再写,转向儒释道家的学习,甚至专程上山学习过相当的一段时间,反而在2000年前后,忽然临床有了长足的进步.对经典中医也稍稍有了一点自已的感觉.
说这些是想说明,理解中医,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正所谓文是基础医是楼秀才学医笼中捉鸡者也.
126
发表于 2008-10-18 11:18:36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经方派各家对六经的认识各有各的体系"
自己就先打成一團了
127
发表于 2008-10-18 11:24:47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胡不群2008/10/18 08:04am 发表的内容:
我学医之初,遵师训,花了五六年的时间,搞<伤寒论>,古今注疏买了一大堆,可惜除了记了几首经方外,几乎云里雾里.
后来多少年,除看点古今名家医案医话外,几乎不读中医的书.后来连研究(其实研究刚上路,刚获得两 ...
"说这些是想说明,理解中医,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正所谓文是基础医是楼秀才学医笼中捉鸡者也."
128
发表于 2008-10-19 00:53:30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系统结构在 2008/10/19 00:58am 第 1 次编辑]

作为后学,我表达一下看法:
中医体系实现简化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把体系理论搞清楚了就简明了。古人云要言不繁。
学中医有十几个年头了。但我基本上不研究中药学,不研究方剂,不研究脉诊。
因为我从未考虑挂牌行医,同时相信诊断准了,用什么方子是固定的,翻书就有的。
至于脉诊,我觉得繁,而且受人的活动状态影响大,所以放弃研究。
我认同伤寒论的六经不同于内经的六经。
理解清楚了六气六经,日常的外感内伤,问问看看,结合一下环境和天气基本上就能判断是什么病症用什么方了。
曾经用心学过方剂学。但我是看得一头雾水,不明其要。依我看恐怕得要亲身试药才行。
今年老婆得了次拉肚子,服太极出品的成药藿香正气水(无乙醇那种),用法是一次1瓶。服药3天不止泻。家人个个担心是什么特别的病毒症,要改药。我疑惑,亲身试药,判断是分量不足。让一次服2瓶,效果立杆见影,2次痊愈。
129
发表于 2008-10-19 01:04:38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8/10/18 11:24am 发表的内容:
"说这些是想说明,理解中医,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正所谓文是基础医是楼秀才学医笼中捉鸡者也."
其实应该是说明中医教材不完善。
130
发表于 2008-10-20 07:39:35 | 只看该作者

经方应用的误区

[quote]下面引用由系统结构2008/10/19 01:4am 发表的内容:
其实应该是说明中医教材不完善。
[/q uote]
所以我认为中医高等教育应开中国古代文化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6 08:48 , Processed in 0.09758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